蕊带组及具有该蕊带组的薄膜转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5511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蕊带组及具有该蕊带组的薄膜转写器,其主要是于蕊带组的本体上设置有一抵靠于蕊带轮上且连接于该本体的固定片,而通过该固定片可避免蕊带轮产生倾斜甚至脱离本体的情形,以便能达到提升蕊带组操作平稳性及平整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蕊带组,尤其涉及一种可稳固地固定蕊带轮的蕊带组。
技术介绍
修正带是一种常用于覆盖文件上错误处以供使用者更正该错误的文具,其大抵是于一壳体内设置有一修正蕊带组60,请配合参看图8及9,现有的修正蕊带组60主要包含有一本体61,于本体61 —端设置有一转写头62,另一端处则设置有一蕊带轮组64,该蕊带轮组64主要包含有相互连动的蕊带轮642及回收轮644,并于本体61上设置有一绕设于蕊带轮组64及转写头62的蕊带;在使用时,先将转写头62推出壳体并抵压于文件上欲修改处,再推动壳体便可让蕊带涂布及覆盖于文件的错误处上,并令未使用的蕊带自蕊带轮64 释出,而将已使用过的蕊带绕设于回收轮644上,如此便可让蕊带连续地出带提供使用者使用。另外,现有蕊带轮组64的蕊带轮642与回收轮644间套设有一传动环圈66,以带动蕊带轮642及回收轮644同步转动,让蕊带轮642释出未使用的蕊带时,可令回收轮644 同时回收已使用的蕊带,并且现有的蕊带轮642可转动地套设于本体61上的一轮轴612 上,并于轮轴612顶端设置有一用以扣抵于蕊带轮642的轮侧面的弹臂钩613,使蕊带轮 642可转动地设置于轮轴612上且不会自本体61上脱离。然而,现有蕊带轮组64的蕊带轮642与回收轮644间所设置的传动环圈66会向蕊带轮642及回收轮644施加一个朝彼此靠近的拉力,如此很容易造成蕊带轮642转动倾斜的情形,如图10所示,造成蕊带出带时的不平整,而影响到修正带使用时的品质与顺畅性,尤其是现有修正蕊带组60本体61上轮轴612所设置的弹臂钩613属细长的单一钩臂结构,只能预防蕊带轮642脱离本体61,并无法提供蕊带轮642足够的平稳效果来防止蕊带轮642受力而倾斜,同时现有的细长形弹臂钩613在制造或组装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导致该弹臂钩613并无法稳固地扣置蕊带轮642,使蕊带轮642容易脱离本体61,造成使用上的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有修正带的修正蕊带组结构及使用上的缺陷,特经过不断的试验与研究,终于发展出一种可改进现有缺陷且可适用于具有薄膜转写功能的转写器的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蕊带组及具有该蕊带组的薄膜转写器,其可达到提升蕊带组操作平稳性及平整性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蕊带组,其包含有一本体;一设置于该本体一端的转写头;一设置于该本体上的蕊带轮组,该蕊带轮组包含有一蕊带轮及一回收轮,该蕊带轮及该回收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上;一设置于该蕊带轮与该回收轮之间,用以带动该蕊带轮及该回收轮同步转动的传动装置;一绕设于该蕊带轮组及该转写头的蕊带;以及一抵靠于该蕊带轮上且连接于该本体的固定片。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薄膜转写器,其包含有一壳体;以及一容置于壳体内的蕊带组,该蕊带组包含有一本体;一设置于该本体一端的转写头;一设置于该本体上的蕊带轮组,该蕊带轮组包含有一蕊带轮及一回收轮,该蕊带轮及该回收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上;一设置于该蕊带轮与该回收轮之间,用以带动该蕊带轮及该回收轮同步转动的传动装置;一绕设于该蕊带轮组及该转写头的蕊带;以及一抵靠于该蕊带轮上且连接于该本体的固定片。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可通过该固定片令蕊带轮稳固地组合于本体上,而不致任意地自本体上脱离,且能避免蕊带轮组发生倾斜的现象,而能由此提高蕊带轮组操作的平稳性,并使蕊带稳定的出带而平整的涂布。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片可提供蕊带轮一稳定及确实的组设结构,且该固定片呈宽扁形状故不易变形,可避免蕊带轮自本体上脱离的情形产生,可提高蕊带组结构及操作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转写器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转写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转写器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蕊带组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蕊带组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蕊带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蕊带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8是现有修正蕊带组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现有修正蕊带组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10是现有修正蕊带组的蕊带轮受力倾斜的局部放大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壳体20 伸缩装置30 蕊带组31 本体312蕊带轮轴313卡制孔314回收轮轴316限位凸块732 转写头34 蕊带轮33 蕊带轮组 342第一半轮体 3424刹车凸块 3432结合管36传动装置 364传动齿轮373422弹性刹车臂343第二半轮体35回收轮362蕊带齿轮366回收齿轮38固定片384抵靠压条40传动装置44皮带轮46 传动环圈 61 本体42 皮带轮382卡制凸块 386结合臂 60 修正蕊带组612 轮轴62 转写头642 蕊带轮613弹臂钩64 蕊带轮组 644 回收轮66 传动环圈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蕊带组及具有该蕊带组的薄膜转写器,请配合参看图1至3,由图中可看到,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转写器可为一修正带或粘贴带等,其中凡可将薄膜转写至一预定位置的装置即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中,本专利技术的薄膜转写器包含有一壳体10及一蕊带组30,其中该壳体10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蕊带组30于其中,并且壳体10可由两相结合的壳盖所组成,而两壳盖可为如图所示呈前盖及后盖的结合形式,亦可为呈上下或左右壳盖的结合形式,只要壳体10呈可分离状,本专利技术不限制壳盖的形式、数量及结合方式,又蕊带组30可为常态突伸出壳体10的形态,此时壳体10可另包含有一盖合于蕊带组30突伸出壳体10部份的盖体,以避免蕊带组30在未使用时接触其他物件,另蕊带组30亦可为如图所示呈常态完全缩入壳体10的形态,此时,于壳体10上会另设置一用以带动蕊带组30 伸出壳体10的伸缩装置20,又该伸缩装置20可为如图所示的按键式、旋钮式或推移式等形式,只要伸缩装置20可达到令蕊带组30伸出壳体10的功能,本专利技术亦不限制伸缩装置20 的形式,其中因壳体10与伸缩装置20并非本专利技术的重点,故其详细结构不另赘述。请配合参看图2至4,本专利技术的蕊带组30主要包含有一本体31、一转写头32、一蕊带轮组33、一传动装置36、一蕊带37及一固定片38,该转写头32设置于本体31 —端,其可伸出或受推而伸出壳体10,蕊带轮组33设置于本体31另一端处,其包含有一蕊带轮34及一回收轮35,该蕊带轮34及回收轮35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31所设置的蕊带轮轴312 及回收轮轴314上,其中蕊带轮轴312顶端呈中空状而形成有一卡制孔313,并且高凸于蕊带轮34的轮侧面,又蕊带轮34可由一第一半轮体342及一第二半轮体343所组成,于两半轮体342、343间可设置有一刹车装置,请再配合参看图5,该刹车装置包含有数个成形于第一半轮体342上且呈圆形排列而环设于蕊带轮轴312周围的弹性刹车臂3422,于各弹性刹车臂3422相对外侧面的顶端处凸设有一刹车凸块3似4,又于第二半轮体343上凸设形成有一套设于弹性刹车臂3422周围的结合管3432,且弹性刹车臂3422上的刹车凸块3似4抵靠于结合管3432的内表面上。该传动装置36设置于蕊带轮34与回收轮35之间,用以带动蕊带轮34及回收轮 35同步转动,其中该传动装置36可包含有一同轴设置于蕊带轮34上的蕊带齿轮362、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蕊带组,其包含有:一本体;一设置于该本体一端的转写头;一设置于该本体上的蕊带轮组,该蕊带轮组包含有一蕊带轮及一回收轮,该蕊带轮及该回收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上;一设置于该蕊带轮与该回收轮之间,用以带动该蕊带轮及该回收轮同步转动的传动装置;一绕设于该蕊带轮组及该转写头的蕊带;以及一抵靠于该蕊带轮上且连接于该本体的固定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珑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