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规
本技术涉及一种圆规,尤指一种能稳定转动且能方便调整及使用的圆规。
技术介绍
一般圆规能提供使用人绘制圆形或弧形线条的文具之一,一般圆规包含有点圆规、普通圆规、弹簧圆规以及速调圆规等种类,但一般圆规在操作时,必须用手指头去转动圆规,同时整只手也会跟着转动,不易取得平衡,圆规容易意外脱手,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后来有改进的结构,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告号第102152694B号的“圆规”,其有一本体及一操作件,该本体设有两支脚及一与该两支脚相结合的中驱,而该操作件与该中驱的顶端相结合,由于该中驱呈一斜向设置的结构,使得位于该顶端的操作件会偏离该圆规的重心位置,当使用人握持该操作件进行线条绘制时,偏心设置的结构型态,会使得该操作件产生过度偏摆的情形,对于使用上造成不便。另外,前述改进圆规的操作件是固设于该中驱的顶端,因此,该圆规于使用时无法提供不同握持该操作件进行转动的型态,相对限制圆规的实用性;进一步,虽日本专利第5620842号的圆规揭示一能够枢转使用的握持结构,但该握持结构在实际使用时会产生摇动而无法稳定地转动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规,其特征在于,设有一结合座、一连杆组及两支脚,其中:/n该结合座设有一主座体、两连接臂及一套设柱,该主座体位于该两连接臂与该套设柱之间,该两连接臂设于该主座体的一侧面,该套设柱设于该主座体的另一相对侧面,该两连接臂的延伸方向与该套设柱的延伸方向相反;/n该连杆组与该结合座相枢设结合且设有两结合杆,各结合杆与该结合座的其中一连接臂相枢设结合,使各结合杆能相对该结合座枢转;以及/n该两支脚与该连杆组相枢设结合,且该两支脚相互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规,其特征在于,设有一结合座、一连杆组及两支脚,其中:
该结合座设有一主座体、两连接臂及一套设柱,该主座体位于该两连接臂与该套设柱之间,该两连接臂设于该主座体的一侧面,该套设柱设于该主座体的另一相对侧面,该两连接臂的延伸方向与该套设柱的延伸方向相反;
该连杆组与该结合座相枢设结合且设有两结合杆,各结合杆与该结合座的其中一连接臂相枢设结合,使各结合杆能相对该结合座枢转;以及
该两支脚与该连杆组相枢设结合,且该两支脚相互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规,其特征在于,各该支脚设有一枢设部及一套设部,该枢设部朝外凸设于各该支脚的顶端处且与各该连杆组的其中一结合杆相枢设结合,各支脚的套设部设于该支脚的顶端处且位于该枢设部的一侧,且该两支脚的套设部相套设结合,并以该两支脚的顶端为枢转点,使该两支脚的底端能相互靠近或远离,且该两支脚的套设部位于该结合座的主座体及两连接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规,其特征在于,该圆规设有一套设于该结合座上的操作件,该操作件的长度小于该套设柱的长度,使该套设柱的顶端伸出该操作件,且该套设柱于外表面环形设有一第一转动环部,该操作件于内表面对应设有一第二转动环部,该第一转动环部与该第二转动环部相互配合,由此该操作件能够稳定地相对该套设柱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动环部为一转动卡槽,该转动卡槽环形凹设于该套设柱的外表面,该第二转动环部为一抵靠凸环,该抵靠凸环凸设于该操作件的内表面,当该操作件相对该套设柱移动时,该抵靠凸环抵靠于该转动卡槽处,避免该操作件从该套设柱上脱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动环部为一抵靠凸环,该抵靠凸环凸设于该套设柱的外表面,该第二转动环部为一转动卡槽,该转动卡槽环形凹设于该操作件的内表面,当该操作件相对该套设柱移动时,该抵靠凸环抵靠于该转动卡槽处,避免该操作件从该套设柱上脱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规,其特征在于,各支脚设有一限位部,各该限位部设有一限位凸点、一限位槽及一卡抵凸肋,该限位凸点设于各该枢设部的顶部处且与另一个支脚的套设部相抵靠,该限位槽设于各该枢设部的内侧且位置低于该限位凸点,使该套设部的位置高于另一支脚的限位槽,该卡抵凸肋凸设于各该支脚的枢设部外周缘,当该两支脚相互枢转时,其中一支脚的卡抵凸肋与相对应的连接臂相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规,其特征在于,各支脚设有一限位部,各该限位部设有一限位凸点、一限位槽及一卡抵凸肋,该限位凸点设于各该枢设部的顶部处且与该结合座的其中一连接臂相抵靠,该卡抵凸肋凸设于各该支脚的套设部外周缘且延伸至另一支脚的限位槽上方,当该两支脚相互枢转时,其中一支脚的卡抵凸肋与另一支脚的限位槽相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规,其特征在于,该主座体于顶面设有两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该套设柱两侧的卡设凸点,而该圆规设有一能分离地套设于该结合座上的操作件,该操作件于底部设有一调整环罩,该调整环罩于底部设有多个环状排列的卡槽,当该调整环罩与该结合座的主座体相贴靠时,该调整环罩的其中两卡槽与该主座体的两卡设凸点相卡设结合,使该操作件固定于该结合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规,其特征在于:
该结合座的各连接臂设有一穿槽及两连接孔,该穿槽横向贯穿各该连接臂的中段处,而该两连接孔贯穿各该连接臂的两外侧面且直线相对并与该穿槽相通;
该连杆组的各结合杆设有两穿孔及两结合栓,该两穿孔贯穿各该结合杆且分别邻近各该结合杆的顶端及底端,各该结合杆的顶端伸入相对应连接臂的穿槽内,且邻近该结合杆顶端的穿孔与该相对应连接臂的两连接孔直线相对,该结合杆的其中一结合栓与该穿孔及该两相对应连接孔结合,使该结合杆与该相对应连接臂相枢设结合,使得该连杆组的两结合杆能相对该结合座枢转而相互靠近或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其丰,郑哲昌,郑翔戎,郭彦志,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