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及其油箱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9292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用油箱盖,包括外盖,上端镶嵌在外盖内的内盖及置于内盖内,且上端位于外盖和内盖之间的衬套,内盖底部设有与油箱相通的第一通气孔,外盖上设有燃油蒸发管接头,该燃油蒸发管接头与衬套的内腔相通;衬套底部设有与第一通气孔相通的第二通气孔;衬套和内盖之间设有由第一通气孔向第二通气孔方向截止的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油箱盖既能保证收集油蒸气的密封性,又能满足燃油使用时的通气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油气分离效果好,不须增加油气分离器,也不需改动燃油箱等件,既能满足国家燃油蒸发排放标准,又能保证油箱的大气平衡,彻底解决现国III摩托车燃油箱溢油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油箱盖的摩托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油箱
,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其油箱盖
技术介绍
油箱盖是机动车辆上油料箱口的封闭装置,由于机动车的油料箱口均设置在料箱上部且开口朝上,在机动车静止或稳定行驶过程中,油料箱内的油不会从油料箱口溢出。但是,当油料箱内的油量较满,且车辆行驶颠簸时,油料就容易从油料箱口泄漏出,造成污染和浪费,特别是当车辆倾斜或倾倒时,更容易造成油料的大量泄漏,并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对摩托车的要求越来越严,除了严格上控制尾气的排放外,还要求对油箱内产生的油蒸气进行控制和处理,即油蒸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为了适应环保对排放的要求(如国III标准),现有技术将通常采用设置油气分离装置来采集燃油蒸气,现有油气分离装置的应用涉及燃油箱、油箱盖及相关件的改动,应用成本较高,且燃油容易从油气分离装置中溢进燃油蒸发控制组件(特别是在摩托车上下坡或颠簸时),造成过多的燃油直接排放到空气或窜入化油器中影响摩托车的正常使用。如何在不对燃油箱进行改动的前提下,防止摩托车上下坡或颠簸时燃油从燃油箱中溢出,收集燃油蒸气并保证燃油箱内的大气平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及其油箱盖,以在不对燃油箱进行改动的前提下,防止摩托车上下坡或颠簸时燃油从燃油箱中溢出,收集燃油蒸气并保证燃油箱内的大气平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摩托车用油箱盖,包括外盖,上端镶嵌在所述外盖内的内盖及置于所述内盖内,且上端位于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的衬套,所述内盖底部设有与油箱相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外盖上设有用于与燃油蒸发控制组件连接的燃油蒸发管接头,该燃油蒸发管接头与所述衬套的内腔相通;所述衬套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相通的第二通气孔;所述衬套和所述内盖之间设有由第一通气孔向第二通气孔方向截止的单向阀。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用油箱盖中,所述第二通气孔为由靠近所述单向阀的一端向另一端渐缩的锥形孔。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用油箱盖中,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外壁由所述衬套的底部延伸至所述衬套的内腔内。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用油箱盖中,所述衬套的底部设有向所述内盖底部延伸的筒体,所述单向阀具体包括嵌设于所述筒体内的阀座,该阀座具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相通的第三通气孔;设置在所述阀座和所述衬套底部之间,且和所述衬套底部之间具有间隙的膜片, 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第三通气孔在该膜片上的投影均落入该膜片所在区域内。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用油箱盖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套顶部的衬套盖,该衬套盖设有分别与所述燃油蒸发管接头和所述衬套的内腔相通的第四通气孔。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用油箱盖中,所述衬套靠近其内腔的台阶面与所述衬套盖间隙配合,该台阶面开设有贯通所述衬套的内腔与所述衬套和所述内盖之间腔体的第五通气孔。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用油箱盖中,所述外盖顶部向所述衬套盖凹陷。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用油箱盖中,所述外盖顶部向远离所述衬套盖的方向凸起。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用油箱盖中,所述衬套上套设有与其间隙配合的固定块,该固定块的两端由所述内盖侧壁开设的通孔穿出,所述衬套上套设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靠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内盖定位。一种摩托车,包括油箱和设置于所述油箱上的油箱盖,该油箱盖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用油箱盖。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用油箱盖,其外盖上设有用于与燃油蒸发控制组件连接的燃油蒸发管接头,该燃油蒸发管接头与衬套的内腔相通; 衬套底部设有与第一通气孔相通的第二通气孔;衬套和内盖之间设有由第一通气孔向第二通气孔方向截止的单向阀。本技术通过在衬套和内盖之间设置一单向阀,当燃油在振动过程中向上冲进内盖底部,并沿第一通气孔进入单向阀位置后,单向阀在油压的作用下被截止,燃油不能进入衬套内,从而能够保证燃油不从油箱中溢出。当燃油回落时,由于单向阀失去油压,使得第二通气孔至第一通气孔方向上处于导通状态,保证空气能从燃油蒸发管接头进入衬套的内腔,并沿第二通气孔和第一通气孔进入油箱,保持油箱内的大气平衡,以满足摩托车正常供油的需求。本技术在外盖上设置一燃油蒸发管接头,通过该燃油蒸发管接头来收集油蒸气进入燃油蒸发控制组件,并向油箱内通气。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油箱盖既能保证收集油蒸气的密封性,又能满足燃油使用时的通气性。本技术提供的油箱盖油气分离效果好,不须增加油气分离器机构,也不需改动燃油箱等件,既能满足国家燃油蒸发排放标准,又能保证油箱的大气平衡,最重要的是能彻底解决现国III摩托车燃油箱溢油问题。本技术的一优选方案中,本技术还在衬套顶部设置有衬套盖,该衬套盖设有分别与燃油蒸发管接头和衬套的内腔相通的第四通气孔。衬套和衬套盖之间形成一个上下方均有通气孔的腔室,当单向阀泄漏,而使得燃油进入该腔室后,通过设置衬套盖可进一步阻挡燃油由该腔室向油箱盖外部泄漏。在单向阀损坏后,本技术通过在衬套盖上设置第四通孔,在保持与外部空气相通的前提下,可缩小燃油向外泄漏的流量,衬套和衬套盖之间的腔室内的燃油可沿着下方的第二通气孔回流进油箱。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第二通气孔为由靠近单向阀的一端向另一端渐缩的锥形孔,当燃油在振动过程中向上冲进内盖底部,并沿第一通气孔进入单向阀位置后,若单向阀损坏或有泄漏,燃油由该单向阀进入第二通气孔中,由于第二通气孔的燃油出口的通流面积小于燃油进口的通流面积,因此可降低燃油泄漏的流量,从而限制燃油流进衬套内腔的体积。由于震动过程是短暂且往复的,所以在燃油未注满该衬套内腔时,燃油便由该衬套内腔流向油箱。本技术的再一优选方案中,衬套靠近其内腔的台阶面与衬套盖间隙配合,该台阶面开设有贯通衬套的内腔与衬套和内盖之间腔体的第五通气孔。本技术设置分别与衬套和内盖之间腔体及衬套内腔连通的第五通气孔,能够保证在第二通气孔堵塞或由燃油冲入该第二通气孔后,油箱同样能够保持与外部空气相通,以始终保证外部的空气能进入油箱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用油箱盖的主视图;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用油箱盖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及其油箱盖,以在不对燃油箱进行改动的前提下, 防止摩托车上下坡或颠簸时燃油从燃油箱中溢出,收集燃油蒸气并保证燃油箱内的大气平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与图1-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用油箱盖的主视图,图2 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用油箱盖的剖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用油箱盖,包括外盖(2),上端镶嵌在所述外盖(2)内的内盖(1)及置于所述内盖(1)内,且上端位于所述外盖(2)和所述内盖(1)之间的衬套(3),所述内盖(1)底部设有与油箱相通的第一通气孔(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上设有用于与燃油蒸发控制组件连接的燃油蒸发管接头(5),该燃油蒸发管接头(5)与所述衬套(3)的内腔相通;所述衬套(3)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相通的第二通气孔(31);所述衬套(3)和所述内盖(1)之间设有由所述第一通气孔(101)向所述第二通气孔(31)方向截止的单向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旭东李先文刘俊唐程刘志友黄国鹏程堂海江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