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和用于该汽车的瓦特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8717 阅读:6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移动连接两个机械部分(12,16;17)的瓦特连杆,该瓦特连杆具有两根杆件(11)和一个耦连装置(20,23;2l,20r,25),这两根杆件(11)相互背对的端部作用在所述第一机械部分(12,16)上,该耦连装置(20,23;20l,20r,25)使所述杆件(11)相互面对的端部耦连并且与所述第二机械部分(17)铰接。所述耦连装置(20,23;20l,20r,25)包括两根绕固定在所述第二机械部分上的转轴(15)可转动的杠杆(20;20l,20r),其中,所述两根杠杆(20;20l,20r)的第一作用点(40)分别与所述两根杆件(11)相互面对的端部连接,所述两根杠杆(20;20l,20r)的第二作用点(26)彼此通过一个耦连体(23;25)连接,该耦连体(23;25)迫使所述两根杠杆(20;20l,20r)分别绕其转轴反向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瓦特连杆和配设有这种瓦特连杆的汽车。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就已知瓦特连杆应用于汽车车身与其车轴,尤其是非转向式后桥的连接上。由图1示意出的类型的传统瓦特连杆例如包括两个基本上水平布置的杆件1,其相背对的端部分别作用在车轴的车轮悬架2上。杆件1相面对的端部1彼此通过控制臂3连接, 该控制臂3本身可以绕固定在车身上的、垂直于图1平面的轴5转动。瓦特连杆用于控制汽车车轮6恰好直线地沿布置在车身7和车轮6之间的减震器4的作用方向相对其车身的垂直振动。此外,当汽车在弯道行驶时,该瓦特连杆还防止车身7在离心力的影响下相对其车轮沿侧向移位。传统的瓦特连杆的问题在于,杆件1和其自由运动所需空间以及将控制臂3的轴与车身7连接的支承结构8占去车身下方的、需要用于其它构件,尤其是这种沿汽车纵向与车轴相交延伸的部件,例如排气系统或加油系统的空间。两根杆件中尤其位于较高位置的那根杆件,在图1中系右边的杆件1,明显限制紧靠在车身7底板下方用于这些构件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瓦特连杆或具有这种瓦特连杆的汽车,其中,至少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空间限制。该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可移动连接两个机械部分,尤其是汽车部件的瓦特连杆解决,该瓦特连杆具有两根杆件和一个与第二机械部分铰接的耦连装置,这两根杆件相互背对的端部作用在第一机械部分上,并且这两根杆件相互面对的端部相互耦连,该耦连装置具有两根绕固定在第二机械部分上的转轴可转动的杠杆,其中,两根杠杆的第一作用点与两根杆件相互面对的端部铰接,两根杠杆的第二作用点彼此通过一个耦连体连接,该耦连体迫使两根杠杆分别绕其转轴反向转动。为了在力作用的情况下保证瓦特连杆的对称特性,两根杠杆的第一作用点和/或第二作用点,优选所述两个第一作用点和所述两个第二作用点均分别至各杠杆转轴的距离相等。根据第一种设计结构,耦连体可以是弹性体件,两条第二臂可转动地作用在该弹性体件上。弹性体件允许,由杠杆转动而引起的该弹性体件的变形来补偿两个第二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变化。在瓦特连杆的该第一种设计结构中,杠杆的第一和第二作用点以其转轴为中心优选分别展开一个直角。当在该设计结构中在弹性体件松弛的状态下转轴和第二作用点位于一条直线上时,瓦特连杆克服第一作用点平行于该直线偏移的阻力与它偏移的方向无关, 即,汽车(在弯道行驶时受到离心力)不管在左转弯还是右转弯时倾斜度都完全一样。根据第二种设计结构,作为耦连体设置一根横向于一条在两根转轴之间的连接线3定向的耦连杆,该耦连杆作用在两根杠杆的第二作用点上。该耦连杆的优点是,它允许杠杆在没有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偏移运动并且由此实现比第一设计结构更高的可靠性。为了安装耦连杆,优选第一杠杆的第一作用点和第二作用点以其转轴为中心所展开的角度大于直角,而第二杠杆的第一作用点和第二作用点以其转轴为中心展开的角度小于直角。优选两根杠杆由作用点展开的角度分别与直角的差额相等。当耦连杆在中立位置或平衡位置中垂直于连接线时,实现特别紧凑的结构。为了精确配合瓦特连杆,例如为了补偿瓦特连杆的组件或装配有瓦特连杆的汽车车身的制造公差,耦连杆是可长度调节的。借助一个U形-型材可实现坚固的结构,该U形-型材构成第二机械部分的一部分并且具有槽,两根杠杆分别以其转轴与该槽相交地啮合入该槽中。按本专利技术的耦连装置允许,两根杆件彼此镜面对称地布置,因此,当瓦特连杆安装在汽车中时在耦连装置的两侧以相同的方式具有用于其它构件的空间。杆件镜面对称布置所参考的平面优选垂直于两根转轴之间的连接线。该平面在瓦特连杆装入汽车中时优选相当于其纵向中心平面。当瓦特连杆装入汽车中时,优选汽车的车轮轴形成第一机械部分,而汽车的车身形成第二机械部分。两根杠杆的转轴优选位于汽车相同的高度上。通过第一作用点布置在转轴下方,可以空出优选紧靠在汽车车身下方的区域并且由此可用于其它的构件。附图说明从参照附图对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中获得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图1是带有传统的瓦特连杆的汽车的示意图(已阐述);图2是带有按本专利技术第一种设计结构的瓦特连杆的汽车与图1相似的视图;图3是带有按本专利技术第二种设计结构的瓦特连杆的汽车与图1相似的视图;图4是图3中瓦特连杆的中间件的立体拆分图;图5a_5c是当车轮和车身分别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时图3的瓦特连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是按本专利技术第一种设计结构的瓦特连杆的示意图,沿汽车的行驶方向看,瓦特连杆装配在该汽车上。装配在汽车车身17底板下方的支承结构18将沿汽车纵向延伸的两根转轴15固定在汽车纵向中心平面19的两侧。绕每根转轴15可转动地悬挂一根杠杆 20。该杠杆20分别包括以其各自的转轴15为中心搭接成直角的臂21、22。臂21通过一个垂直于图1平面延伸的、销轴形的弹性体件23相互连接。弹性体件23在臂21上的作用点 26由臂21彼此面对的端部中的孔形成,弹性体件23插入该孔中。在图2的结构设计中,该孔彼此对准,并且位于与转轴15相同的水平面内。臂22从转轴15垂直向下延伸并且在其下端部与相对于车轮16的悬架12水平延伸的杆件11铰接。悬架12克服减震器14的力可相对于车身17垂直移动。当车身17从其图2所示的中立位置向下偏移并且礅压减震器14时,杆件11定向为分别从纵向中心平面19向侧面抬高地延伸。因为车轮16彼此间的距离受制于它们与行车道的接触不会变化,所以臂22由杆件11向外拉,臂21向下转动,两个臂21在中立位置中相互对准的孔彼此分开,并且固定在这两个孔中的弹性体件23弹性地变形。当汽车车身 17从平衡位置向上偏移并且减震器M伸展时,两根杠杆20出现同样的偏转并且弹性体件 23出现同样的变形。车身17也不会轻易地屈服于弯道行驶时侧向离心力的作用而产生偏移,因为若车身17例如在图2的图示中相对右边的车轮16向右偏移,就会导致右边杠杆20顺时针偏转以及进而通过弹性体件23带动左边杠杆20逆时针偏转,这一逆时针偏转会向左拉动左边杆件11和左边车轮16。但这会受到左边车轮16在地面上的静摩擦力的阻止。图3以与图2相似的视图示出按本专利技术的瓦特连杆的第二种设计结构。图2相互镜面对称的两根杠杆20在此由两根不一样的杠杆201、20r代替,其中,这两根杠杆中的一根杠杆201 的臂21、22展开为90度-α (在所示的实施形式中α = 45度)的锐角,而另一根杠杆201的臂21、22展开为90度+ α的钝角。耦连杆25在作用点沈上与杠杆201、 20r的臂21的端部铰接。转轴15处于相同的高度,并且在图3所示的位置中它们与两个作用点26共同形成一个菱形或正方形。图4以彼此拆分的立体图示出杠杆201、20r以及耦连杆25。杠杆201、20r分别在其臂21、22上具有一个设计用于容纳转轴15轴颈的套筒27。(未示出的)轴颈固定在U 形-型材30的侧壁四中的孔观中,该U形-型材30形成支承结构18的一部分,并且固定在车身17的底侧。杠杆201从套筒27斜向上突出的臂21在装配状态中隐藏在U形-型材30的侧壁四之间的槽31中。与该臂21相对置的、杠杆2Ir从套筒27斜向下延伸的臂 21在装配状态中向下从槽31中突伸出。在臂21的端部上分别形成叉形部32,形成耦连杆 25的端部的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可移动地连接两个机械部分(12,16;17)的瓦特连杆,该瓦特连杆具有两根杆件(11)和一个耦连装置(20,23;20l,20r,25),这两根杆件(11)相互背对的端部作用在所述第一机械部分(12,16)上,该耦连装置(20,23;20l,20r,25)使所述两根杆件(11)相互面对的端部耦连并且与所述第二机械部分(17)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连装置(20,23;20l,20r,25)包括两根绕固定在所述第二机械部分上的转轴(15)可转动的杠杆(20;20l,20r),其中,所述两根杠杆(20;20l,20r)的第一作用点(40)分别与所述两根杆件(11)相互面对的端部连接,所述两根杠杆(20;20l,20r)的第二作用点(26)彼此通过一个耦连体(23;25)相互连接,该耦连体(23;25)迫使所述两根杠杆(20;20l,20r)分别绕其转轴反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沃尔夫冈斯托夫迈克尔哈德斯文奥利格施拉格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