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档双中间轴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7638 阅读:7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6档双中间轴变速箱,能够大幅度降低了变速箱总成噪音,且提高了变速箱承载能力。包含变速箱壳体,变速箱壳体是一个由前壳、中壳和后壳通过螺栓螺母副连接为一体的封闭结构,前壳内设有输入轴总成;中壳为主变速箱箱体,具有主箱主轴和两个主箱中间轴,后壳为副变速箱箱体主变速箱由副变速系统和主变速系统构成,副变速系统两个档位采用插分档同步器换档,主变速系统有4个档位采用啮合套换档;副变速箱有两个档位,形成2×4×2即16个档位结构;主箱主轴和两个主箱中间轴之间的啮合齿轮为斜齿轮,且主轴前进档齿轮为右旋,主轴倒档齿轮为左旋,副变速箱的啮合齿轮为直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主变速箱双中间轴全斜齿,提高了变速箱承载能力与啮合平稳性,大幅度降低了变速箱总成噪音;输入插分结构档位速比阶差小,燃油经济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6档双中间轴变速箱,属于重型汽车传动

技术介绍
常见的重型卡车变速箱结构中,双中间轴结构具有传递扭矩大,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但双中间轴结构需对两中间轴齿轮“对齿”以保证两中间轴总成的一致性。斜齿由于螺旋角的存在,对齿难度相对直齿高出许多,在双中间轴变速箱中很少采用,现有基本为直齿形式,变速箱总成噪声较大。因此在主箱为双中间轴结构的情况下,将斜齿引入,达到既降低变速箱总成噪音又提高变速箱总成的承载能力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6档双中间轴变速箱,能够大幅度降低了变速箱总成噪音,且提高了变速箱承载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16档双中间轴变速箱,包含变速箱壳体,变速箱壳体是一个由前壳、中壳和后壳通过螺栓螺母副连接为一体的封闭结构,前壳内设有输入轴总成;中壳为主变速箱箱体,具有主箱主轴和两个主箱中间轴,后壳为副变速箱箱体主变速箱由副变速系统和主变速系统构成,副变速系统两个档位采用插分档同步器换档,主变速系统有4个档位采用啮合套换档;副变速箱有两个档位,形成2X4X2即16个档位结构;主箱主轴和两个主箱中间轴之间的啮合齿轮为斜齿轮,且主轴前进档齿轮为右旋,主轴倒档齿轮为左旋,副变速箱的啮合齿轮为直齿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副变速系统包括一个输入轴,该输入轴上设有低传动齿轮、高传速齿轮和一个插分档同步器,输入轴一端安装在变速箱前壳上,另一端插入主箱主轴左端, 且输入轴和主箱主轴结合部位安装有推力轴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高传速齿轮与输入轴之间间隔设有前推力轴承和后推力轴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输入轴末端依次安装有轴承座圈、推力轴承、推力轴承垫、开口环和开口环锁片,轴承座圈通过连接卡簧与主箱主轴相连。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轴承座圈内设有衬套,且衬套与输入轴为间隙配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副变速箱为行星轮系结构,行星架前端通过滚针轴承支撑于中壳上,行星架后部通过深沟球轴承支撑于后壳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主变速箱双中间轴全斜齿,提高了变速箱承载能力与啮合平稳性,大幅度降低了变速箱总成噪音;输入插分结构档位速比阶差小,燃油经济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主箱主轴前端定位示意图; 图3为主轴左端截面示意图; 图4为行星架支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附图1,一种16档双中间轴变速箱,包含变速箱壳体,变速箱壳体是一个由前壳21、中壳22和后壳23通过螺栓螺母副连接为一体的封闭结构,前壳21内设有输入轴总成M ;中壳22为主变速箱箱体,内部具有主箱主轴11和两个主箱中间轴25,后壳23为副变速箱箱体,主变速箱由副变速系统和主变速系统构成,副变速系统两个档位采用插分档同步器4换档,主变速系统有4个档位采用啮合套观换档;副变速箱有两个档位,形成 2X4X2即16个档位结构;主箱主轴11和两个主箱中间轴25之间的啮合齿轮为斜齿轮, 且主轴前进档齿轮四为右旋,主轴倒档齿轮30为左旋,副变速箱内采用行星轮系,且啮合齿轮为直齿轮,能够提高副箱承载能力和寿命。参考附图2,副变速系统包括一个输入轴12,该输入轴12上设有低传动齿轮3和高传速齿轮6,插分档同步器4通过齿座卡簧19及插分齿座18安装在输入轴12上,输入轴 12 一端安装在变速箱前壳21上,另一端插入主箱主轴11左端,且输入轴12和主箱主轴11 结合部位安装有推力轴承16,以抵消输入轴12和主箱主轴11的轴向力;高传速齿轮6具有被动传动和主动传动两种功能,主动传动时轴向力向右,被动时轴向力向左,由于高传动齿轮6被动在挡时,其与输入轴12之间产生转速差,轴向力指向输入轴12,为平衡轴向力, 高传速齿轮6与输入轴12之间间隔设有前推力轴承5和后推力轴承7。此种结构设置主要考虑主轴前进档齿轮四为右旋,主轴倒档齿轮30为左旋为反常规设计,将主箱主轴11的轴向定位移动到了前段。参考附图2. 3,输入轴12和主箱主轴11具体安装如下主箱主轴11左端设有内孔,该内孔设卡簧槽31和方便安装连接卡簧17的缺口 27,输入轴12末端依次安装有推力轴承16、推力轴承垫15、开口环14并通过开口环锁片13锁紧,然后插入主箱主轴11左端内孔并轴承座圈8和连接卡簧17将输入轴12和主箱主轴11连接固定,轴承座圈8和主箱主轴11接触面为主箱主轴11的定位面。为了实现主箱主轴11的浮动,轴承座圈8内设有粉末冶金衬套10,且衬套10与输入轴12留有间隙。副变速系统工作过程如下主箱主轴11轴向力向左,主变速箱在挡时,主轴11轴向力传递到轴承座圈8,继而靠后推力轴承7、高传动齿轮6、前推力轴承5过渡到输入轴 12,靠输入轴12平衡;主箱向低挡位换挡时,主轴11受向右轴向换挡力,通过连接卡簧17 传递到轴承座圈8,继而传递到推力轴承16、推力轴承垫15、开口环14,最后传递到输入轴 12,靠输入轴12平衡。参考附图4副变速箱内为副箱行星机构总成沈,行星架前端2通过滚针轴承1支撑于中壳22上,行星架后部9通过深沟球轴承20支撑于后壳23上,行星架前后双支撑结构减少了整车因素(如传动轴不平衡)对变速箱内部正常工作的影响,提高了副变速箱得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采用主变速箱双中间轴全斜齿,提高了变速箱承载能力与啮合平稳性,大幅度降低了变速箱总成噪音;输入插分结构档位速比阶差小,燃油经济性高;副变速箱箱行星轮系组合形式并采用直齿轮,提高了副变速箱得使用寿命,行星架前后双支撑结构减少了整车因素(如传动轴不平衡)对变速箱内部正常工作的影响。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人员应当能够参照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式进行修改或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下,上述改动或等同替换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16档双中间轴变速箱,包含变速箱壳体,变速箱壳体是一个由前壳、中壳和后壳通过螺栓螺母副连接为一体的封闭结构,前壳内设有输入轴总成;中壳为主变速箱箱体, 具有主箱主轴和两个主箱中间轴,后壳为副变速箱箱体,其特征在于主变速箱由副变速系统和主变速系统构成,副变速系统两个档位采用插分档同步器换档,主变速系统有4个档位采用啮合套换档;副变速箱有两个档位,形成2X4X2即16个档位结构;主箱主轴和两个主箱中间轴之间的啮合齿轮为斜齿轮,且主轴前进档齿轮为右旋,主轴倒档齿轮为左旋,副变速箱的啮合齿轮为直齿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16档双中间轴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副变速系统包括一个输入轴,该输入轴上设有低传动齿轮、高传速齿轮和一个插分档同步器,输入轴一端安装在变速箱前壳上,另一端插入主箱主轴左端,且输入轴和主箱主轴结合部位安装有推力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16档双中间轴变速箱,其特征在于高传速齿轮与输入轴之间间隔设有前推力轴承和后推力轴承。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16档双中间轴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输入轴末端依次安装有轴承座圈、推力轴承、推力轴承垫、开口环和开口环锁片,轴承座圈通过连接卡簧与主箱主轴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16档双中间轴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轴承座圈内设有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6档双中间轴变速箱,包含变速箱壳体,变速箱壳体是一个由前壳、中壳和后壳通过螺栓螺母副连接为一体的封闭结构,前壳内设有输入轴总成;中壳为主变速箱箱体,具有主箱主轴和两个主箱中间轴, 后壳为副变速箱箱体,其特征在于:主变速箱由副变速系统和主变速系统构成,副变速系统两个档位采用插分档同步器换档,主变速系统有4个档位采用啮合套换档;副变速箱有两个档位,形成2×4×2即16个档位结构;主箱主轴和两个主箱中间轴之间的啮合齿轮为斜齿轮,且主轴前进档齿轮为右旋,主轴倒档齿轮为左旋,副变速箱的啮合齿轮为直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凯任宪群杨伟玲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