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换挡执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62130 阅读:8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换挡执行机构,包括换挡轴、换挡轴和换挡拨叉组成的换挡拨叉机构,在换挡拨叉机构上布置有实现互锁和限位功能的互锁销和限位销,在换挡拨叉机构与液压操纵系统之间连接布置换挡杠杆总成通过调整杠杆比,实现长距离换挡操纵的不同换挡行程及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换挡执行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可以满足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长距离换挡操纵及互锁限位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挡执行机构,具体涉及用于双离合变速器的换挡执行机构。
技术介绍
双离合变速器的换挡执行系统是双离合变速器设计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变速器的换挡性能和可靠性。在现有常规变速器设计中,结合公示专利 CN101413582A、CN101457832A、CN201373091Y,可以看出变速器主要通过选换挡轴上换挡拨头和互锁环(或互锁板、选换挡套筒)的配合,实现挡位的切换与互锁。在双离合变速器的设计过程中,由于采用动力润滑取代飞溅润滑,一方面减少了油量的需要,另一方面轴系布置也更为紧凑,但也导致传动轴系及拨叉机构离自动变速系统的液压操纵机构比较远。同时,由于自动变速液压操纵系统直接采用多个液压油缸对各挡位进行独立换挡控制的方式,而不是传统手动选换挡轴加机械互锁机构对变速器挡位进行挡位的选择和切换,给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长距离选换挡结构的可靠性和互锁安全性设计带来了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的长距离操纵和互锁控制要求和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换挡执行机构,以互锁销、限位销结合杠杆等结构,以简单的结构和低廉的成本实现长距离换挡及互锁,提高双离合变速器长距离选换挡结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换挡执行机构,包括由换挡轴、换挡轴和换挡拨叉组成的换挡拨叉机构,连接于换挡拨叉机构与液压操纵系统之间的换挡杠杆总成,以及布置在换挡拨叉机构上的互锁销和限位销。为了实现挡位的互锁和限位,将需互锁的换挡拨叉布置在同一换挡轴上,换挡轴径向加工互锁销孔和限位销孔。互锁销安装在互锁销孔中,可以沿拨叉轴径向滑动。在第一换挡拨叉正对互锁销孔一侧的位置轴向开长方型通槽,在正对互锁销孔另一侧的位置开有环型互锁槽。而在第二换挡拨叉上设计一凸型结构,该凸型结构沿换挡轴轴向伸至第一换挡拨叉的长方型通槽位置,并在凸型结构正对互锁销的位置开环型互锁槽。所述互锁销的长度大于换挡轴的直径,但略小于换挡轴直径与环型互锁槽的深度之和。当互锁结构的任意一拨叉运动时,移动换挡拨叉将换挡拨叉轴上的互锁销挤出,并挤入另一拨叉的环型互锁槽中,从而阻止另一拨叉的轴向移动,实现两换挡拨叉运动的互锁。实现当变速器挂挡到一个挡位时,另一挡位能保证处于可靠锁定状态,使其不能同时挂上两个挡,达到互锁功能。限位销径向固定在换挡轴上,在相应的第二换挡拨叉上加工轴向限位槽,所述限位销插入第二换挡拨叉的限位槽中。所述换挡拨叉的换挡行程与限位槽的轴向尺寸相一致,限位销与限位槽配合,实现换挡拨叉在轴向极限位置的限位,保证变速器的换挡准确性。所述换挡杠杆机构包括换挡杠杆支座总成、换挡杠杆转轴和多个换挡杠杆,换挡杠杆转轴安装在换挡杠杆支座总成上,垂直交错于换挡轴布置,换挡杠杆轴上对应于换挡拨叉同轴布置有多个换挡杠杆,每个换挡杠杆一端插入换挡拨叉挡叉槽内,一端与相应换挡执行机构相连。通过在换挡拨叉机构和液压操纵系统之间增加杠杆机构,通过调整杠杆比,可以获得长距离换挡操纵的不同换挡行程及力。可见,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换挡执行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可以满足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长距离换挡操纵及互锁限位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换挡执行机构结构图2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换挡执行系统杠杆支座结构图; 图3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换挡机构互锁限位结构及原理图; 图4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换挡执行机构长方型通槽方向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及图3所示换挡轴1上套有换挡拨叉3,换挡拨叉2,换挡轴1上固定的限位销4与换挡拨叉2上的长方型通槽28相配合,限制换挡拨叉2的轴向位移。换挡杠杆支座总成5垂直交错于换挡轴1布置,换挡杠杆支座总成5由换挡杠杆支座8、杠杆垫片9和杠杆支座铆钉U组成,换挡杠杆7与换挡杠杆6同轴布置在换挡杠杆转轴10上,换挡杠杆转轴10由杠杆垫片9、杠杆支座铆钉11相对固定在换挡杠杆支座8上。换挡杠杆7的b端 16为圆柱形整体拨头20,插入换挡拨叉3上的挡叉槽19中,换挡杠杆7的a端15为圆柱形开口拨头21,与相应换挡执行机构相连。换挡杠杆6的d端17为圆柱形整体拨头23,插入换挡拨叉2上的挡叉槽22中,换挡杠杆6的c端18为圆柱形开口拨头24,与相应换挡执行机构相连。当换挡执行机构带动圆柱形开口拨头21或圆柱形开口拨头24上下移动时, 则换挡杠杆7或换挡杠杆6则围绕换挡杠杆转轴10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并由圆柱形整体拨头20在挡叉槽19中或圆柱形整体拨头23在挡叉槽22中,带动换挡拨叉3或换挡拨叉 2或下或上的移动。调节换挡杠杆转轴10的相对位置,也就改变了换挡杠杆7和换挡杠杆 6的杠杆比,可以对换挡执行结构的换挡行程和换挡力进行匹配调整。如图2所示换挡拨叉3、换挡拨叉2空套在换挡轴1上,可沿换挡杆轴1向移动。 换挡轴1上加工有互锁销孔13、限位销孔14,互锁销12通过互锁销孔13安装在换挡轴1 上,互锁销12和互锁销孔13之间有间隙,互锁销12穿过换挡拨叉3上的长方型通槽26和换挡轴1上的互锁销孔13,能在互锁销孔13内灵活滑动,并由换挡拨叉B2上的环型互锁槽27和换挡拨叉A3上的环型互锁槽25 —起限制其滑动空间,互锁销12的长度略短于换挡轴1的直径及一个环型互锁槽25或27的深度之和。限位销4通过限位销孔14安装在换挡轴1上,并牢靠固定不能相对运动,换挡到设计要求行程后,换挡拨叉2的长方型通槽 28端面抵到限位销4,限位销4使其不能再发生轴向方向的移动,简单可靠对换挡拨叉2的换挡行程进行了限制。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换挡时,当换挡杠杆机构中的换挡杠杆7将a端15承受的换挡执行机构执行力按一定比例传递到换挡杠杆7的b端16,换挡拨叉3上的挡叉槽 19与换挡杠杆7的b端16配合,将力传递到换挡拨叉3的挡叉槽19推动换挡拨叉3移动, 通过环型互锁槽25将互锁销12挤出,则互锁销12通过互锁销孔13落入换挡拨叉2的环型凹槽27中,由于互锁销12的长度略短于换挡轴1的直径及一个环型互锁槽25或27的深度之和,此时换挡拨叉可以自由轴向移动,只要换挡拨叉3轴向略为偏移适当位置,互锁销12由于受换挡拨叉3结构的限制,可靠地将互锁销12抵入换挡拨叉2上的环型互锁槽 27,阻止了换挡拨叉2的轴向运动,实现了换挡拨叉3运动时对换挡拨叉2的可靠锁止。换挡时,当换挡杠杆机构中的换挡杠杆6将c端18承受的换挡执行机构执行力按一定比例传递到换挡杠杆6的d端17,换挡拨叉2的挡叉槽22与换挡杠杆6的d端17配合,将力传递到换挡拨叉2的挡叉槽22,推动换挡拨叉2移动,环型凹槽27将互锁销12挤出,并通过互锁销孔13挤入换挡拨叉3的环型凹槽25中,由于互锁销13的长度略短于换挡杆1的直径及一个环型互锁槽25或27的深度之和,只要换挡拨叉2轴向略为偏移适当位置,互锁销12由于受换挡拨叉2的结构限制,可靠地将互锁销12抵入换挡拨叉3上的环型凹槽,阻止了换挡拨叉3的轴向运动,实现了换挡拨叉2运动时对换挡拨叉3的可靠锁止。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换挡执行机构,包括换挡轴、换挡轴和换挡拨叉组成的换挡拨叉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换挡拨叉机构与液压操纵系统之间的换挡杠杆总成,以及布置在换挡拨叉机构上的互锁销和限位销;需互锁的换挡拨叉布置在同一换挡轴上,换挡轴径向加工互锁销孔和限位销孔;所述互锁销安装在互锁销孔中,在第一换挡拨叉正对互锁销孔一侧的位置轴向开长方型通槽,在正对互锁销孔另一侧的位置开有环型互锁槽;而在第二换挡拨叉上设计一凸型结构,该凸型结构沿换挡轴轴向伸至第一换挡拨叉的长方形通槽位置,并凸型结构正对互锁销的位置开环型互锁槽;所述互锁销的长度大于换挡轴的直径,但略小于换挡轴直径与环型互锁槽的深度之和;所述限位销径向固定在换挡轴上,在相应的第二换挡拨叉上加工轴向限位槽,所述限位销插入第二换挡拨叉的限位槽中;所述换挡拨叉的换挡行程与限位槽的轴向尺寸相一致,限位销与限位槽配合,实现换挡拨叉在轴向极限位置的限位;所述换挡杠杆机构包括换挡杠杆支座总成、换挡杠杆转轴和多个换挡杠杆,换挡杠杆转轴安装在换挡杠杆支座总成上,垂直交错于换挡轴布置,换挡杠杆轴上对应于换挡拨叉同轴布置有多个换挡杠杆,每个换挡杠杆一端插入换挡拨叉挡叉槽内,一端与相应换挡执行机构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勇胡敏彭飞蔡之骏谭明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