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及其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4502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固定有拨叉(25)的活动杆(24),还包括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22),第一磁铁(21)固定于活动杆(24),其两极的连线平行于活动杆(24)的轴线,第二磁铁(22)与第一磁铁(21)相距预定距离设置,且第二磁铁(22)与第一磁铁(21)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取消了气压动力等装置,彻底避免了漏气故障的产生,采用电磁力实现滑移齿轮位置的改变,避免了中间状态的出现,保证切换到位,同时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工程机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混凝土的工业化、专业化大生产的质量优势的显现,预拌混凝土已越来越被广大建筑商采用,混凝土泵车作为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主要工程机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混凝土在搅拌站经过预搅拌以后,装于混凝土泵车,并利用混凝土泵车运输至目标位置,然后泵送至施工位置,可见,混凝土泵车主要有两种工作状态行驶状态和泵送状态,两种状态下,混凝土泵车的动力来源都是混凝土泵车的发动机,为满足不同状态下的动力需要,混凝土泵车上都设置有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利用上述切换装置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轮,带动混凝土泵车移动,到达目的地以后,发动机的动力再切换至泵送油泵,使混凝土泵车进入泵送状态。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泵车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泵车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底盘气罐11、电磁换向阀12、 气缸13、活塞杆14、拨叉15、滑移齿轮17、泵送齿轮16、内齿圈18,其中,底盘气罐11通过管路与电磁换向阀12连接,电磁换向阀12的两阀口通过两管路分别与气缸13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气缸13的活塞杆14上固定有拨叉15,拨叉15嵌入滑移齿轮17的凹槽,滑移齿轮17既能够与泵送齿轮16啮合,也可以与内齿圈18啮合。工作过程中,当混凝土泵车需要行驶时,电磁换向阀12换向,使得底盘气罐11与气缸13的无杆腔导通,活塞杆14向左侧移动,带动拨叉15向左侧移动,拨叉15推动滑移齿轮17向左侧移动,与内齿圈18啮合,将发动机的动能通过滑移齿轮17和内齿圈18传递至混凝土泵车的驱动轴,实现混凝土泵车的行驶;当混凝土泵车行驶至目标位置需要进行泵送时,电磁换向阀换向,使底盘气罐11与气缸13的有杆腔导通,活塞杆14向右侧移动, 带动拨叉15向右侧移动,拨叉15推动滑移齿轮17向右侧移动,与泵送齿轮16啮合,将发动机的动能通过滑移齿轮17和泵送齿轮16传递至混凝土泵车的油泵,实现混凝土泵车的泵送。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电磁阀、气缸等装置,长期使用很容易老化、磨损,进而导致漏气故障的产生,一旦漏气,就会造成底盘气罐的气压不足,对车辆的行驶、制动存在一定的危害;同时气缸的切换并非是非此即彼的方式,存在着中间状态,不能可靠的保证齿轮切换到位,特别是在气罐气压不足或者发生故障时极易造成分动箱齿轮切换不到位,而在切换不到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发生打坏齿轮等故障;进一步地,气缸等装置对气密性的要求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也高,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如何在成本较低的基础上,避免漏气故障的产生,同时保证齿轮顺利切换到位,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切换装置,该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取消了气压动力等装置,彻底避免了漏气故障的产生,采用电磁力实现滑移齿轮位置的改变,避免了中间状态的出现,保证切换到位,同时降低了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工程机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固定有拨叉的活动杆,还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活动杆,其两极的连线平行于所述活动杆的轴线,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相距预定距离设置,且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异。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均为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固定于旋转轴的端部。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为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固定于旋转轴的端部。优选地,所述旋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为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为电磁铁。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均为电磁铁。优选地,所述拨叉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活动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泵送设备、行驶设备和动力传递切换装置,所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优选地,具体为混凝土泵车。本技术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固定有拨叉的活动杆, 还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固定于活动杆,其两极的连线平行于活动杆的轴线, 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距预定距离设置,且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异。从而,在工作过程中,当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时,二者之间产生排斥力,使活动杆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拨叉改变位置,向远离第二磁铁的方向移动,拨叉推动滑移齿轮滑动,使滑移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实现将发动机的动能传递至驱动轮,从而工程机械能够在发动机的动力作用下运动,进入行驶状态;而当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异时,二者之间就会产生吸引力,使活动杆带动拨叉向靠近第二磁铁的方向移动,拨叉推动滑移齿轮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使滑移齿轮与泵送齿轮啮合,实现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油泵,从而使得工程机械能够在发动机的动力作用下泵送,进入泵送状态。可以看出,本技术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取消了底盘气罐、 电磁换向阀以及气缸等装置,从根本上避免了漏气现象的发生,而将动力源更换为两个相互作用的磁铁,利用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产生的电磁力,实现拨叉以及滑移齿轮的位置的改变,满足了工程机械状态切换的需要,同时,受两磁铁之间的电磁力的作用, 滑移齿轮只有两个确定的位置,从而保证了齿轮切换的可靠性,避免了齿轮切换不到位以及由于齿轮切换不到位而导致的一系列故障的发生,降低了使用成本。本技术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泵车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切换装置,该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取消了气压动力等装置,彻底避免了漏气故障的产生,采用电磁力实现滑移齿轮位置的改变,避免了中间状态的出现,保证切换到位,同时降低了成本。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工程机械。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固定有拨叉25的活动杆M,在拨叉25的推动下改变位置的滑移齿轮27,能够与滑移齿轮27啮合的泵送齿轮沈和内齿圈观,还包括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22,第一磁铁21固定于活动杆M,其两极的连线平行于活动杆M的轴线,第二磁铁22与第一磁铁 21相距预定距离设置,且第二磁铁22与第一磁铁21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异。当然,泵送齿轮沈可以通过中间的传输装置将动能传输至油泵,从而可以实现工程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机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包括固定有拨叉(25)的活动杆(2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22),所述第一磁铁(21)固定于所述活动杆(24),其两极的连线平行于所述活动杆(24)的轴线,所述第二磁铁(22)与所述第一磁铁(21)相距预定距离设置,且所述第二磁铁(22)与所述第一磁铁(21)相靠近的两极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泉旭毕乾隆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