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康少松专利>正文

起重机用双速加快放装置的起升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57107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起重机用双速加快放装置的起升机构,其特征是:减速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马达,另一端设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还包括第一行星轮及行星架、第一齿圈;联轴器外套置活塞,活塞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了液压油腔,壳体上设置了油道;活塞的一端面与壳体之间设轴向弹簧,另一端面固设有动摩擦片,第一齿圈一端固设静摩擦片,所述活塞、动摩擦片、静摩擦片构成一离合装置;第一齿圈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齿圈;第二太阳轮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同轴;第二齿圈上固设有输出轴。它起升速度变化范围宽,下放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
,具体是一种起重机用起升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均采用单速起升,也有少部分采用单速起升加快放装置,该起升机构采用双速加快放装置。但现有的单速起升机构和单速起升加快放装置,存在着配置变频电机或变量液压马达后,起升速度变化范围窄、下降速度慢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用双速加快放装置的起升机构,它起升速度变化范围宽,下放速度快。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起重机用双速加快放装置的起升机构,包括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马达连接,另一端设为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还包括第一行星轮及行星架、第一齿圈;在所述联轴器外套置一活塞,所述活塞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了驱动活塞运动的液压油腔,壳体上设置了相应的油道; 活塞的一个端面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轴向弹簧,活塞的另一个端面固设有动摩擦片,所述第一齿圈的一端固设有静摩擦片,所述活塞、动摩擦片、静摩擦片构成一离合装置;所述第一齿圈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同轴;第二齿圈上固设有输出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该起重机用双速加快放装置的起升机构中,还包括卷筒,所述输出轴通过一摩擦片离合装置与所述卷筒联接,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设置有控制该摩擦片离合装置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的后端面与壳体之间设有蝶形弹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它下放速度快且起升速度变化范围宽,这样同一起升机构即可实现高低双速起升及快速下放的功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马达,2联轴器,3第一太阳轮,4第一齿圈,5活塞,6动摩擦片,7第一行星轮,8行星架,9第二行星轮,10输出轴,11第二太阳轮,12壳体,13油道,14轴向弹簧,15第二齿圈,16第二活塞,17卷筒,18蝶形弹簧,19离合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起重机用双速加快放装置的起升机构包括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一端通过联轴器2与马达1连接,另一端设为第一太阳轮3,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还包括第一行星轮7及行星架8、第一齿圈4 ;在所述联轴器 2外套置一活塞5,所述活塞5与壳体12内壁之间设置了驱动活塞运动的液压油腔,壳体12 上设置了相应的油道13 ;活塞5的一个端面与所述壳体12之间设有轴向弹簧14,活塞5的另一个端面固设有动摩擦片6,所述第一齿圈4的一端固设有静摩擦片,所述活塞5、动摩擦片6、静摩擦片构成一离合装置;所述第一齿圈4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12内。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11、第二行星轮9、第二齿圈15 ;所述第二太阳轮11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8同轴;第二齿圈15上固设有输出轴10。在该起重机用起升机构中,还包括卷筒17,所述输出轴10通过一摩擦片离合装置 19与所述卷筒17联接,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设置有控制该摩擦片离合装置19的第二活塞 16,第二活塞16的后端面与壳体之间设有蝶形弹簧18。当活塞5在轴向弹簧14弹簧力的作用下右移压合,动摩擦片6即使齿圈4即处于静止状态,在此状态下马达1通过联轴器2带动第一太阳轮3转动,第一太阳轮3带动第一行星轮7转动,第一行星轮7在第一齿圈4的反力作用下,使行星架8绕第一太阳轮3公转。 由于行星架8及第二太阳轮11为同一个零件,第二太阳轮11带动第二行星轮9,第二行星轮9带动输出轴10转动,输出轴10通过摩擦片离合装置19带动卷筒17转动,从而实现低速起升。当活塞5在压力油的作用下左移,带动动摩擦片6分离,使齿圈4即处于动态,在此状态下,马达1通过联轴器2带动第一太阳轮3转动,连同第一行星轮7、第一齿圈4、行星架8及第二太阳轮11 一起转动,第二太阳轮11带动第二行星轮9,第二行星轮9带动输出轴10通过摩擦片离合装置19带动卷筒13转动,从而实现高速起升。当离合器装置19在第二活塞16的作用下分离时,卷筒即可快速下放。这样,同一起升机构即可实现高低双速起升及快速下放的功能。其余技术同现有技术。权利要求1.起重机用双速加快放装置的起升机构,包括减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马达连接,另一端设为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还包括第一行星轮及行星架、第一齿圈;在所述联轴器外套置一活塞,所述活塞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了驱动活塞运动的液压油腔,壳体上设置了相应的油道; 活塞的一个端面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轴向弹簧,活塞的另一个端面固设有动摩擦片,所述第一齿圈的一端固设有静摩擦片,所述活塞、动摩擦片、静摩擦片构成一离合装置;所述第一齿圈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同轴;第二齿圈上固设有输出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用双速加快放装置的起升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卷筒,所述输出轴通过一摩擦片离合装置与所述卷筒联接,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设置有控制该摩擦片离合装置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的后端面与壳体之间设有蝶形弹簧。全文摘要起重机用双速加快放装置的起升机构,其特征是减速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马达,另一端设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还包括第一行星轮及行星架、第一齿圈;联轴器外套置活塞,活塞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了液压油腔,壳体上设置了油道;活塞的一端面与壳体之间设轴向弹簧,另一端面固设有动摩擦片,第一齿圈一端固设静摩擦片,所述活塞、动摩擦片、静摩擦片构成一离合装置;第一齿圈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齿圈;第二太阳轮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同轴;第二齿圈上固设有输出轴。它起升速度变化范围宽,下放速度快。文档编号B66D1/22GK102320528SQ20111016487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0日专利技术者康少松 申请人:康少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起重机用双速加快放装置的起升机构,包括减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马达连接,另一端设为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还包括第一行星轮及行星架、第一齿圈;在所述联轴器外套置一活塞,所述活塞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了驱动活塞运动的液压油腔,壳体上设置了相应的油道;活塞的一个端面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轴向弹簧,活塞的另一个端面固设有动摩擦片,所述第一齿圈的一端固设有静摩擦片,所述活塞、动摩擦片、静摩擦片构成一离合装置;所述第一齿圈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同轴;第二齿圈上固设有输出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少松
申请(专利权)人:康少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