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497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包括管件直管内壳芯模具、外壳芯模具,内壳芯模具由内壳芯上模、下模构成;管件直管外壳芯模具由外壳芯上模、下模构成;合模后所述内壳芯上模凹入部与内壳芯下模突起部之间的空隙构成内壳芯的模具腔,所述外壳芯上模凹入部与外壳芯下模突起部之间的间隙构成外壳芯的模具腔。管件直管内壳芯上、下模为一组模具,外壳芯上、下模为一组模具,每组模具生产两个砂芯,两两组合,构成完整的砂型,埋入砂箱,即可进行浇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最终浇注出来铸件表面光洁度高、精度高,铸造缺陷少的优点,极大地提高铸件的质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件铸件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在管件直管生产中,传统的铸造工艺有两种1、用潮模砂造型生产;2、用潮模砂制做管件直管外壳铸型,覆膜砂制做管件直管内壳铸型。第一种方案生产的铸件,表面质量差,铸造缺陷多,很难满足客户的要求。第二种方案生产的铸件,外壁表面质量差。同时潮模砂生产的管件,铸件冷却速度慢,导致球化效果不理想,铸造缺陷多,很难达到客户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包括管件直管内壳芯模具、外壳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芯模具由内壳芯上模、内壳芯下模构成,所述内壳芯上模的一面具有凹入部,内壳芯下模一面具有与所述凹入部对应的凸起部;所述外壳芯模具由外壳芯上模、外壳芯下模构成,所述外壳芯上模的一面具有凹入部,外壳芯下模一面具有与所述凹入部对应的凸起部;合模后所述内壳芯上模凹入部与内壳芯下模突起部之间的空隙构成内壳芯的模具腔,所述外壳芯上模凹入部与外壳芯下模突起部之间的间隙构成外壳芯的模具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内壳芯上模一端设有射砂孔槽,所述射砂孔槽与内壳芯上、下模合模后的空腔相连通;内壳芯上模型腔两端设有芯头腔,所述内壳芯下模对应芯头腔设有相应的凸起部。所述芯头腔腔壁包括两边的圆弧形腔壁和底端的平面腔壁构成。所述内壳芯上模上设有用于上下模合型定位的定位孔槽。所述内壳芯上模的内部设有加热管孔槽,用于安装加热管。所述外壳芯上模一端设有射砂孔槽,与外壳芯上、下模合模后的空腔相连通。 管件直管内壳芯上模与管件直管内壳芯下模为一组模具,管件直管外壳芯上模与管件直管外壳芯下模为一组模具,每组模具生产两个砂芯,两两组合后,外壳芯和内壳芯组成一个完整的管件直管砂型,埋入砂箱后,即可进行浇注。射砂孔槽的尺寸可以根据射芯机射砂能力确定。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管件直管铸件成品率低的现象,提高了管件直管铸件的成品率,且生产的铸件表面光洁度高、精度高,可极大地提高铸件的档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管件直管内壳芯上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管件直管内壳芯上模左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管件直管内壳芯上模俯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管件]1管内壳芯上模三维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管件]1管内壳芯下模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管件]1管内壳芯下模左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管件]1管内壳芯下模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管件]1管内壳芯下模三维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管件]1管外壳芯上模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管科直管外壳芯上模左剖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管科直管外壳芯上模俯剖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管科直管外壳芯上模三维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管科直管外壳芯下模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管科直管外壳芯下模左视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管科直管外壳芯下模俯视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管科直管外壳芯下模三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技术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介绍如图所示,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包括管件直管内壳芯模具、外壳芯模具, 所述内壳芯模具由内壳芯上模2、内壳芯下模7构成,所述内壳芯上模2的一面具有凹入部, 内壳芯下模7的一面具有与所述凹入部对应的凸起部;所述外壳芯模具由外壳芯上模8、外壳芯下模9构成,所述外壳芯上模8的一面具有凹入部,外壳芯下模9的一面具有与所述凹入部对应的凸起部;合模后所述内壳芯上模2凹入部与内壳芯下模7突起部之间的空隙构成内壳芯的模具腔,所述外壳芯上模8凹入部与外壳芯下模9突起部之间的间隙构成外壳芯的模具腔。所述内壳芯上模2 —端设有射砂孔槽1,所述射砂孔槽1与内壳芯上、下模合模后的空腔相连通,其尺寸大小可根据射砂机的射砂能力设定;内壳芯上模2型腔两端设有芯头腔4,所述芯头腔4腔壁包括两边的圆弧形腔壁和底端的平面腔壁3构成,所述内壳芯下模7对应芯头腔4设有相应的凸起部,芯头腔4用于制作内壳芯的芯头,芯头在内壳芯、外壳芯合型的时候用来固定法兰铸型。所述内壳芯上模2上设有用于上下模合型定位的定位孔槽5,通过定位栓定位,防止上、下模位移,造成合模不准确。所述内壳芯上模2的内部设有加热管孔槽6,用于安装加热管。所述外壳芯上模8 一端设有射砂孔槽,与外壳芯上、下模合模后的空腔相连通,射砂孔槽的尺寸根据射砂机的射砂能力确定。以上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了本技术,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包括管件直管内壳芯模具、外壳芯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芯模具由内壳芯上模(2)、内壳芯下模(7)构成,所述内壳芯上模(2)的一面具有凹入部,内壳芯下模(7)的一面具有与所述凹入部对应的凸起部;所述外壳芯模具由外壳芯上模(8)、外壳芯下模(9)构成,所述外壳芯上模(8)的一面具有凹入部,外壳芯下模(9)的一面具有与所述凹入部对应的凸起部;合模后所述内壳芯上模(2)凹入部与内壳芯下模(7)突起部之间的空隙构成内壳芯的模具腔,所述外壳芯上模(8)凹入部与外壳芯下模(9 )突起部之间的间隙构成外壳芯的模具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芯上模 (2 )—端设有射砂孔槽(1),所述射砂孔槽(1)与内壳芯上、下模合模后的空腔相连通;内壳芯上模型腔两端设有芯头腔(4),所述内壳芯下模(7)对应芯头腔(4)设有相应的凸起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头腔(4)腔壁包括两边的圆弧形腔壁和底端的平面腔壁(3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芯上模(2)上设有用于上下模合型定位的定位孔槽(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芯上模 (2)的内部设有加热管孔槽(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芯上模 (8) 一端设有射砂孔槽,与外壳芯上、下模合模后的空腔相连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包括管件直管内壳芯模具、外壳芯模具,内壳芯模具由内壳芯上模、下模构成;管件直管外壳芯模具由外壳芯上模、下模构成;合模后所述内壳芯上模凹入部与内壳芯下模突起部之间的空隙构成内壳芯的模具腔,所述外壳芯上模凹入部与外壳芯下模突起部之间的间隙构成外壳芯的模具腔。管件直管内壳芯上、下模为一组模具,外壳芯上、下模为一组模具,每组模具生产两个砂芯,两两组合,构成完整的砂型,埋入砂箱,即可进行浇注。使用本技术最终浇注出来铸件表面光洁度高、精度高,铸造缺陷少的优点,极大地提高铸件的质量。文档编号B22C9/24GK202105992SQ20112010092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专利技术者吴明金, 孙述全 申请人:芜湖市金贸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包括管件直管内壳芯模具、外壳芯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芯模具由内壳芯上模(2)、内壳芯下模(7)构成,所述内壳芯上模(2)的一面具有凹入部,内壳芯下模(7)的一面具有与所述凹入部对应的凸起部;所述外壳芯模具由外壳芯上模(8)、外壳芯下模(9)构成,所述外壳芯上模(8)的一面具有凹入部,外壳芯下模(9)的一面具有与所述凹入部对应的凸起部;合模后所述内壳芯上模(2)凹入部与内壳芯下模(7)突起部之间的空隙构成内壳芯的模具腔,所述外壳芯上模(8)凹入部与外壳芯下模(9)突起部之间的间隙构成外壳芯的模具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述全吴明金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金贸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