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电控气-液燃料两用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2381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控气-液燃料两用喷嘴,包括喷体、转子、中间体、壳体、绕组、衔铁、滤芯、润滑油盖和密封圈,所述的喷体包括喷体本体和喷体头部,所述的喷体头部上均布有N组喷孔;所述的转子套于喷体本体外,所述的转子包括转子端部和转子头部,所述的转子端部的外周均布有N+1块衔铁,所述的转子头部开有N个与喷孔对应的扇环槽;所述的转子和喷体为一对精密的转动配合偶件,设有专门的润滑系统;所述的中间体与壳体连接后固定于喷体肩部下方;所述的壳体的内圈上均布N个线圈绕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控气-液燃料两用喷嘴具有控制电路简单、控制精确、机械式结构工作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各类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及气-液两用燃料的喷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燃料供给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控气-液燃料两用喷嘴装置。
技术介绍
气体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等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最具实际意义的代用燃料之一,气-液燃料的混合应用也是改善内燃机经济性及降低排放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电控燃料喷射技术因其精确的喷射量与喷射时刻的控制,在各种类型的发动机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气体燃料发动机及气-液双燃料发动机上也不例外。一般的电控喷油器多是通过输入的电压脉冲宽度来控制喷油器内的电磁阀开启时间,从而精确控制喷入气缸的燃油量。目前,气体燃料发动机、气-液双燃料发动机都是在汽油机或柴油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来,其燃料喷射装置大多未经改进,仍为压力控制型,即通过高压燃料顶开喷油器的针阀,从而喷射到气缸或进气道中。由传统的燃油喷射改为燃气喷射或是两者交替喷射,关键问题在于气体燃料较液体燃料需更大的喷射流量,以及压力较低。目前经改进的适合喷射气体燃料的喷嘴不多,且为压力控制型,并通过改变喷孔数目或是流通截面积来增加喷射流量,例如申请号为CN200810234609.X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通过调节喷头流通截面以适合喷射气体燃料。经液体燃料发动机改装而来的气体燃料及两用燃料发动机,其气体燃料压力不高,决定了压力控制型喷嘴的不可靠性,宜用电控喷射来解决;同时还需实现燃料喷射量的精确控制与自由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电控气-液燃料两用喷射装置,可通过电动调节喷射流通面积,配合喷孔开启时刻、持续时间的控制来实现对燃料喷射时刻、喷射量的精确控制,以及气-液喷射的切换。—种电控气-液燃料两用喷嘴,包括喷体、转子、中间体、壳体、绕组、衔铁、滤芯、 润滑油盖和密封圈。所述喷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喷体端部、喷体肩部、喷体本体和喷体头部,所述喷体端部的直径大于喷体本体的直径,所述喷体肩部的直径大于喷体端部的直径。所述的喷体端部内设有凹槽,所述的滤芯和润滑油盖固定于凹槽内。所述的喷体肩部设有径向的润滑油孔,所述的喷体肩部的下方设有固定凸块。所述喷体本体上设有与润滑油孔连接的润滑油槽,所述的喷体本体内沿轴线开有直的气道。所述的喷体头部为半球形,喷体头部均布有N组喷孔;所述的转子套于喷体本体的外部,所述的转子从上至下依次分为转子端部、转子肩部、转子本体和转子头部。所述的转子端部的外周均布固定有N+1块衔铁。所述的转子头部的形状与喷体头部相配合,所述的转子头部开有N个与喷体头部的N组喷孔对应的扇环槽;所述的转子端部上方与喷体肩部下方之间设有一涡圈弹簧,所述的涡圈弹簧的内端固定在喷体的外壁上,外端固定在喷体肩部下方的固定凸块上,这样便能施加一回复扭矩使转过一定角度的转子回复到初始位置;所述的涡圈弹簧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扭转弹簧,如扭转螺旋弹簧。所述的中间体通过调整螺钉固定于喷体肩部下方,所述的壳体通过固定螺钉连接于中间体下方,壳体与中间体连接后形成的内腔将转子端部和转子肩部包于其中。所述的壳体的内圈上均布N个线圈绕组,所述的线圈绕组与转子上的衔铁保持一定间隙;所述的壳体的外侧设有接线槽,线圈的引线集中到接线槽内,所述的壳体的下端设有密封凹槽,所述的密封凹槽内嵌有一 0型橡胶密封圈。所述的转子和喷体为一对精密的转动配合偶件,设有专门的润滑系统,即所述的喷体上的润滑油孔和润滑油槽。润滑油从位于喷体上的径向的润滑油孔进入到喷体外表面与转子内表面的数个润滑油槽内,起到润滑作用;通过一些配合间隙泄漏到壳体内部的少许润滑油则由密封圈密封在壳体内部。所述的转子通过一组钢球支承到壳体上,形成滚动摩擦,以减小转动阻力;所述的中间体与喷体之间可根据需要设置调整垫片,通过调整中间体与喷体之间的调整垫片的厚度及调节调整螺钉的松紧,便可调节转子与钢球之间的支撑力。所述的喷孔优选设置三组,相对应的绕组为三个,衔铁为四个,三个绕组与四个衔铁组成一简化的三相步进电机,可控制转子绕喷体轴线转动15度或30度的步进角;可以根据预定的燃料流量调节精度自由调节绕组和衔铁的数量,以改变步进角度。所述的三组喷孔均布在喷体的半球形头部,每组喷孔各有四个圆柱形细喷孔,相邻两个细喷孔之间相距1 5度转角,与可控制的转子的步进角度相对应;若改变了燃料流量调节的精度,即改变了转子的步进角度,则可通过改变喷孔组数以及每组的喷孔数来作出调整。所述的圆柱形细喷孔,仅是喷孔的一种形式,并不局限离散的圆孔形式,也可以是变截面型,如将每组喷孔改成矩形槽,与转子头部的凹槽通过错开的角度配合形成渐变的喷孔,可根据所需燃料量的需求自由设计。本专利技术两用喷嘴具有以下优点1.所需的控制电路简单,控制精确;2.机械式结构,工作可靠;3.燃料喷射量及喷射时刻多级可调;4.适合各类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及气-液两用燃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转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局部A-A定向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流量控制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滤芯;2.调整螺钉;3.中间体;4.绕组;5.衔铁;6.壳体;7.转子;7a_转子端部;7b-转子肩部;7c-转子本体;7d-转子头部;8-喷体;8a_喷体端部; 8b-喷体肩部;8c-喷体本体;8d-喷体头部;9.气道;10.扇环槽;11.喷孔;12.润滑油槽; 13.密封圈;14.钢球;15.接线槽;16.固定螺钉;17.调整垫片;1 8.润滑油盖;19.涡圈弹簧;20.润滑油孔;21.固定凸块。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电控气-液燃料两用喷嘴,包括滤芯1、中间体3、绕组4、衔铁5、 壳体6、转子7、喷体8、涡圈弹簧19、润滑油盖18和密封圈13。喷体8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喷体端部8a、喷体肩部Sb、喷体本体8c和喷体头部8d, 喷体端部8a的直径大于喷体本体8c的直径,喷体肩部8b的直径大于喷体端部8a的直径。喷体端部8a内设有凹槽,所述的滤芯1和润滑油盖1 8固定于凹槽内。喷体肩部8b上设有一条径向的润滑油孔20,喷体肩部8b的下方设有固定凸块 21。喷体本体8c内沿轴线开有直的气道9,喷体本体8c的外部上从与润滑油孔20的连接处向下设有竖直的润滑油槽12。喷体头部8d为半球形,喷体头部8d上均布三组喷孔11,每组各由4个圆柱形细喷孔组成。转子7套于喷体本体8c外,所述的转子7从上至下依次分为转子端部7a)转子肩部7b、转子本体7c和转子头部7d ;转子端部7a的外周均布固定有四块衔铁5,转子头部7d为与喷体头部8d相配合的半球形,转子头部7d上开有三个扇环槽10,所述的三个扇环槽与喷体8头部的三组喷孔 11对应。转子端部7a上方与喷体肩部8b下方之间设有一涡圈弹簧19,涡圈弹簧的内端固定在喷体8的外壁上,外端固定在喷体肩部8b下方的固定凸块21上。所述的中间体3通过调整螺钉2固定于喷体肩部8b下方,所述的壳体6通过固定螺钉16连接于中间体3下方,壳体6与中间体3连接后形成的内腔将转子端部7a和转子肩部7b包于其中。壳体6的内圈上均布三个线圈绕组4,线圈绕组4与转子7上的衔铁5保持一定间隙。壳体6的外侧设有接线槽15,线圈4的引线集中到接线槽15内,壳体6的下端设有密封凹槽,密封凹槽内嵌有一 0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控气-液燃料两用喷嘴,包括喷体(8)、转子(7)、中间体(2)、壳体(6)、绕组(4)、衔铁(5)、滤芯(1)、润滑油盖(18)和密封圈(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体(8)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喷体端部(8a)、喷体肩部(8b)、喷体本体(8c)和喷体头部(8d);所述的喷体端部(8a)内设有凹槽,所述的滤芯(1)和润滑油盖(18)固定于凹槽内;所述的喷体肩部(8b)设有径向的润滑油孔(20),所述的喷体肩部(8b)下方设有固定凸块(21);所述的喷体本体(8c)上设有与润滑油孔(20)连接的润滑油槽(12),所述的喷体本体(8c)内沿轴线开有气道(9);所述的喷体头部(8d)均布N组喷孔(11);所述的转子(7)套于喷体本体(8c)外部,所述的转子(7)从上至下依次分为转子端部(7a)、转子肩部(7b)、转子本体(7c)和转子头部(7d);所述的转子端部(7a)外周均布固定有N+1块衔铁;所述的转子头部(7d)的形状与喷体头部(8d)的形状相配合,所述的转子头部(7d)上开有N个与喷孔(11)对应的扇环槽(10);所述的转子端部(7a)上方与所述的喷体肩部(8b)下方之间设有一涡圈弹簧(19),所述的涡圈弹簧(19)内端固定在喷体(8)的外壁上,外端固定在喷体肩部(8b)下方的固定凸块(21)上;所述的中间体(3)固定于喷体肩部(8b)下方,所述的壳体(6)连接于中间体(3)下方,壳体(6)与中间体(3)连接后形成的内腔将转子端部(7a)和转子肩部(7b)包于其中;所述的壳体(6)的内圈上均布有N个线圈绕组(4),所述的线圈绕组(4)与转子端部(7a)上的衔铁(5)保持一定间隙;所述的壳体(6)的外侧设有接线槽(15),线圈(4)的引线集中到接线槽(15)内,所述的壳体(6)的下端设有密封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树生吴锡江刘震涛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