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8978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和基座;所述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01),所述机器人本体(101)底部设有入灰口(103),机器人本体(101)内设有尘盒(102),所述的入灰口、尘盒(102)的进灰口和机器人本体(101)的壳体之间形成风道(104);所述的基座(200)包括集尘盒(202)和真空源(201);所述的风道(104)内设有筋板(106),将所述风道(104)的空间分隔成第一风道(1041)和第二风道(1042),该两部分的端口分别为第一入灰口和第二入灰口;在排灰模式下,在所述真空源(201)的吸力作用下,气体沿第一入灰口进入尘盒(102),从第二入灰口排灰至所述集尘盒(202)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筋板(106)的设置,加大了尘盒(102)内的空气流速,使倒吸灰能力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系统,尤其是一种改变了风道结构的机器人系统,属于清洁设备

技术介绍
地面处理机器人在地板上自动移动的同时,可以将地板上的灰尘和疏松碎屑等杂物通过风道吸入机器人的尘盒中,对其行走到的区域进行清洁。吸尘机器人以其方便实用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了使机器人能自动清洁床和沙发下面等区域,要求其自身体积设计的越来越小,厚度越来越薄。因此,机器人中的尘盒的体积也相应减小。当尘盒中的灰尘量超过预定灰量值时,需要用户经常将尘盒从机器中取出并人工的方式倒灰。这样的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用户实用也比较麻烦。针对上述问题,改进后的地面处理机器人也应时而生,在与清洁机器人配套的充电座上增加大尺寸的集尘器和抽吸单元,当清洁机器人回充电座充电时,抽吸单元被操作将清洁机器人尘盒中的灰尘吸入到充电座的集尘器内,这个过程也叫倒吸尘。但由于此类产品配设基座中真空电机的功率一般不是很高,并且吸入通道(从清洁机器人的尘盒到充电座上的集尘室)很长,因此一些碎屑或灰尘可能还残留在吸尘机器人尘盒或吸入通道中,吸尘机器人尘盒中的灰尘不能被完全吸入到充电座的集尘器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器人系统,改进了吸尘通道的结构,通过采用虹吸原理,使得机器人本体尘盒中的灰尘在倒吸尘过程中真空度加强,倒吸尘的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和基座;所述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底部设有入灰口,机器人本体内设有尘盒,所述的入灰口、尘盒的进灰口和机器人本体的壳体之间形成风道;所述的基座包括集尘盒和真空源;所述的风道内设有筋板,将所述风道的空间分隔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该两部分的端口分别为第一入灰口和第二入灰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的机器人设有清扫模式和排灰模式,在清扫模式下,第一入灰口和第二入灰口同时同向入灰,将灰尘收纳在所述尘盒内;在排灰模式下,所述的第二入灰口与所述基座的集尘盒相连通,在所述真空源的吸力作用下,气体沿第一入灰口进入尘盒,从第二入灰口排灰至所述集尘盒内。为了产生压强差,所述的第一入灰口的口径宽度大于所述的第二入灰口的口径宽度。所述的第二入灰口的口径大小与所述的真空源的吸入端的口径大小对应设置。所述的机器人本体内设有独立的风道,该风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入灰口和所述的尘盒的进灰口相连。筋板的与机器人本体的固接方式可以为多种,其中一种,所述的筋板与机器人本体内的风道一体设置。在 这种设置方式中,所述的机器人本体的壳体、风道与筋板的材质均为ABS,其硬度为ABS洛氏硬度97度。另外一种固接方式,所述的筋板固定在机器人本体的风道内。所述的机器人本体的壳体和风道的材质均为ABS,其硬度为ABS洛氏硬度97度;所述的筋板的材质为PC,其硬度为PC洛氏硬度120度。所述的机器人为清扫机器人或扫地机器人或多功能除尘机器人。所述的机器人上设有可充电电池和电极;所述的基座上对应设有充电单元,该充电单元上设有充电电极。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吸尘通道内设置筋板,将吸尘通道分割为进风通道和倒吸尘风道,使倒吸尘风道相较于吸尘通道的横截面积变小,在吸尘电机作用于提供空气流动的动力一定的条件下,空气的流速增大,气流的动力提高,流动的空气运载尘盒内的灰尘颗粒的能力也将提高,使倒吸尘能力较未安装筋板时大大增加,更有利于倒吸灰。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机器人系统中的机器人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机器人主体在倒吸尘过程中尘盒中的空气和灰尘的流动方向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机器人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机器人系统中的机器人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机器人主体在倒吸尘过程中尘盒中的空气和灰尘的流动方向示意图。如图1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01,所述机器人本体101底部设有入灰口 103,机器人本体101内设有尘盒 102。所述的入灰口、尘盒102的进灰口和机器人本体101的壳体之间形成风道104,如图 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机器人本体101内也可采用独立设置的风道104,该风道10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入灰口和所述的尘盒102的进灰口相连。所述的风道104内设有筋板 106,将所述风道104的空间分隔成第一风道1041和第二风道1042,该两部分的端口分别为第一入灰口和第二入灰口。所述的第一入灰口的口径宽度大于所述的第二入灰口的口径宽度。所述的基座200包括集尘盒202和真空源201。所述的第二入灰口的口径大小与所述的真空源201的吸入端的口径大小对应设置。所述的筋板106与机器人本体101有两种固接方式,其中一种方案中,所述的筋板 106与机器人本体101内的风道104 —体设置,此时机器人本体101的壳体、风道104与筋板106为同一种材质,如ABS,其硬度为ABS洛氏硬度97度。另一种方案,所述的筋板106 固定在机器人本体101的风道104内,其固定方式可为螺栓、黏胶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机器人本体101的壳体与风道104的材质为ABS,其硬度为ABS洛氏硬度97度,为了加强筋板106硬度,筋板106的材质为PC,其硬度为PC洛式硬度120度。所述的机器人设有清扫模式和排灰模式,在清扫模式下,机器人本体101内的可充电电池作为机器人本体101的能量源,为驱动单元107和控制单元提供能量。通过可充电电池的能量供给,使得驱动单元107带动机器人本体101在待处理地面上移动,同时待处理地面的灰尘颗粒通过第一入灰口和第二入灰口同时同向入灰,分别通过第一风道1041 和第二风道1042将灰尘收纳在所述尘盒102内。当机器人处于排灰模式下,机器人本体101底部的第二入灰口与基座内的集尘盒 202的吸入通道203相连,此时第一入灰口是敞开式与空气相通。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机器人在排灰模式下尘盒102中的空气和灰尘的流动方向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机器人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如图3结合图2所示,当机器人主体101的返回基座200充电时,机器人主体101的充电电池与充电座的充电电极对接成功,基座200 的吸入通道203与机器人本体101的第二入灰口相连通后,机器人进入充电及排灰模式,基座200中的真空源201开始工作,在真空源201的吸力下,空气从第一入灰口进入尘盒102 内,气流通过机器人本体101内的尘盒102,带动尘盒102内的灰尘颗粒一起通过第二风道 1042流出进入基座200的吸入通道203,从而最终进入基座200的集尘盒202中。在本专利技术中利用虹吸原理,在基座200内的真空源201的吸力下,由于机器人本体101的风道内部筋板106的设置,将风道分为第一风道1041及第二风道1042,所对应的第一入灰口及第二入灰口,并且第一入灰口的口径宽度大于所述的第二入灰口的口径宽度,所以第一入灰口与第二入灰口处的压强不同,第一入灰口的压强较第二入灰口的压强更大,所以在两者存在压强差的条件下,气流会从第一入灰口进入经过尘盒102再由第二入灰口流出,这样的设置更有助于将机器人本体101的尘盒102内的灰尘颗粒带入到基座 20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和基座;所述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01),所述机器人本体(101)底部设有入灰口(103),机器人本体(101)内设有尘盒(102),所述的入灰口、尘盒(102)的进灰口和机器人本体(101)的壳体之间形成风道(104);所述的基座包括集尘盒(202)和真空源(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道(104)内设有筋板(106),将所述风道(104)的空间分隔成第一风道(1041)和第二风道(1042),该两部分的端口分别为第一入灰口和第二入灰口;所述的机器人设有清扫模式和排灰模式,在清扫模式下,第一入灰口和第二入灰口同时同向入灰,将灰尘收纳在所述尘盒(102)内;在排灰模式下,所述的第二入灰口与所述基座(200)的集尘盒(202)相连通,在所述真空源(201)的吸力作用下,气体沿第一入灰口进入尘盒(102),从第二入灰口排灰至所述集尘盒(20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和基座;所述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01),所述机器人本体(101)底部设有入灰口(103), 机器人本体(101)内设有尘盒(102),所述的入灰口、尘盒(102)的进灰口和机器人本体 (101)的壳体之间形成风道(104);所述的基座包括集尘盒(202)和真空源(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道(104)内设有筋板(106),将所述风道(104)的空间分隔成第一风道(1041)和第二风道(1042),该两部分的端口分别为第一入灰口和第二入灰口 ;所述的机器人设有清扫模式和排灰模式,在清扫模式下,第一入灰口和第二入灰口同时同向入灰,将灰尘收纳在所述尘盒(102)内;在排灰模式下,所述的第二入灰口与所述基座(200)的集尘盒(202)相连通,在所述真空源(201)的吸力作用下,气体沿第一入灰口进入尘盒(102),从第二入灰口排灰至所述集尘盒(202)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入灰口的口径宽度大于所述的第二入灰口的口径宽度。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入灰口的口径大小与所述的真空源(201)的吸入端的口径大小对应设置。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