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464470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1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包括终端处理系统,所述终端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于点餐系统的输出端,所述终端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于送餐系统的输出端。该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Intelligent robot automatic din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robot automatic delivery system, including terminal processing system, the output end of the input signal of the terminal processing system connected to the ordering system, the output end of the input signal of the terminal processing system connected to the delivery system. The intelligent robot automatic delivery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al design,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high intelligence. It can be widely 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
本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
技术介绍
物价指数的不断攀升并且企业正面临用工荒的问题,这也必将导致员工工资的大幅上涨,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因为市场份额有限,餐饮行业内部的竞争激烈,此外,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抵相当,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或者只少体现不出明显差异,有些企业开始诉诸于削价竞销……这些因素造成餐饮业成本的支出日渐增多,餐饮业的利润进入持续走低的困境,通过新设备、新科技、新概念、新服务模式与餐饮业的融合对接,为企业破产这一困境提供全新的思路。每个餐饮都需要许多人员,如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及厨师等,由于人力成本的提高,餐馆在服务人员的人力成本支出越来越高,如果使用机器人代替/部分代替服务员为顾客服务,如点菜、送菜,不但能提高服务效率,减少服务人员数量,降低运营成本,更能建立餐厅特色,打造餐厅品牌,使消费者慕名而来,进而提升餐厅的业绩。餐厅服务机器人作为一类特殊的公共服务机器人,集成了移动机器人技术、多任务集成、人机交互、多模态分析等。因此,研究和开发餐厅服务机器人系统,不仅可以积累研发其他服务机器人的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包括终端处理系统,所述终端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于点餐系统的输出端,所述终端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于送餐系统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点餐系统包括核心控制模块和电源供电模块,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送餐系统包括核心控制模块,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超声避障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电源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红外寻迹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终端处理系统包括PC主机,所述PC主机的输入端与通讯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PC主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显示模块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2.4GHzZigBee无线传输模块。优选的,所述核心控制模块为STM32核心控制模块。优选的,所述驱动模块为IR2302电机驱动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本餐饮服务员机器人适用于大中型餐厅、酒店。它能代替服务员完成多媒体交互式迎送客人;人机交互式点菜,以多媒体(图形文字)形式介绍客人欲点菜特点;代替服务员自动移动到目标餐桌传菜、上菜;辅助服务员作为餐后碗碟自动运载工具等大量的服务工作。机器人的体系结构分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餐厅中的多台机器人与总控制台之间互相联系,每台机器人都通过总控制台传递信息。创新点:功能方面,基于机器人和网络技术的餐饮服务系统,包括点菜、传菜、迎宾服务智能机器人和餐饮管理软件。现有的餐饮服务机器人大多为人形,运送菜品数量非常有限,效率不高,本餐饮机器人采用循迹的导航方式,这样就需要在地面铺设路标进行精确定位,确保准确送餐;该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终端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送餐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点餐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主控芯片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图;图7为本技术的液晶屏原理图;图8为本技术的超声波测距原理图;图9为本技术的压力传感器原理图;图10为本技术的数字点餐系统软件功能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包括终端处理系统,所述终端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于点餐系统的输出端,所述终端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于送餐系统的输出端。工作原理:该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使用时,机器人在送餐时,可能因为食物摆放位置不同,使机器人一侧比较重,该一侧的轮子将受影而响降低速度,导致机器人在移动过程偏离设定轨道,无法准确送餐;餐厅人流较多,为了防止机器人与人碰撞,势必对机器人加入避障系统,而在避障过程中,机器人做出加速前进后继续匀速前进或加速后退后继续匀速前进的运动来规避障碍,但这样将会可能使机器人出现摇摆,以致食物从盘子溢出;机器人在转弯时做向心运动,速度过快也会是机器人冲出轨道。这些问题都因轮子速度不一致或速度过快过慢造成,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机器人轮子速度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加减速性能,因此我们采用PID算法对轮子进行控制和调节,并把不完全微分和微分先行引入到PID算法中,改善速度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终端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终端处理系统包括PC主机,所述PC主机的输入端与通讯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PC主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显示模块的输出端,PC主机,用来接收通讯模块的数据,处理并显示菜品信息给厨师。送餐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送餐系统包括核心控制模块,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超声避障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电源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红外寻迹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机器人以STM32作为核心控制板,电机采用带编码器的直流电机,加载IR2302电机驱动模块来驱动机器人的左右轮。在前端加置万向轮,便于送餐机器人在送餐过程中的灵活变向。在送餐机器人底盘加载8个红外循迹传感器组成的矩阵组,用于机器人执行送餐任务过程中的自主循迹。在机器人的头部四个方向搭载了四个超声波避障模块,用于避开送餐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同时在头顶载盘处搭载了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承载菜品。点餐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点餐系统包括核心控制模块和电源供电模块,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以STM32作为核心控制板,建立一个数字点餐界面,搭载3.5寸液晶显示屏、ZigBee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客人点餐。如图5所示的主控芯片电路图:STM32系列基于专为要求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专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包括终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于点餐系统的输出端,所述终端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于送餐系统的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包括终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于点餐系统的输出端,所述终端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于送餐系统的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餐系统包括核心控制模块和电源供电模块,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自动送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餐系统包括核心控制模块,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超声避障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文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