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阀及采用该导阀的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8289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阀及采用该导阀的换向阀,其导阀包括阀体(1)、置于所述阀体(1)内的阀部件(3)和焊接在所述阀体(1)上的连接架(2),所述连接架(2)包括与所述阀体(1)相贴合的贴合部(21)和分别位于所述贴合部(21)两侧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将导阀固定在主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贴合部(21)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弯部(3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阀及采用该导阀的换向阀,由于对连接架(2)增设折弯部,减少了连接架(2)与阀体(1)的接触面积,使得焊料的使用量减少,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冷控制系统和连接安装的
,具体涉及一种导阀及采用该导阀的换向阀
技术介绍
在制冷、空调等系统中,广泛采用换向阀(如四通换向阀)来实现制冷制热的切换,换向灵活可靠。现有的四通换向阀由主阀、导阀和电磁线圈组成。主阀和导阀由位于主阀上的支架和导阀上的连接架装配在一起。电磁线圈通过螺丝钉固定在导阀上,通过导阀控制阀体,采用压差切换动作,自动控制系统中冷媒流动方向。如图1(a)、图1(b)所示,分别为现有的四通换向阀中的导阀结构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图中所示的导阀包括阀体1’、毛细管(e,S,c,d)、连接架2’及位于阀体1’内的阀部件3’。图2(a)、图2(b)所示为前述导阀的连接架2’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2(a)、图2(b)所示,连接架2’包括贴合部21’及分别位于贴合部21’两侧的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32’。导阀的阀体1’、 毛细管(e,S,c,d)及连接架2’通过火焰加热钎焊,在这个过程中,毛细管(e,S,c,d)与阀体1’的焊缝以及阀体1’与连接架2’的贴合部21’的焊缝需要填充焊料。由此可见,现有结构的导阀在生产中对焊料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阀体1’与连接架2’的贴合部21’之间的焊缝面积大,占了上述所需焊料的大部分。上述现有的连接架2’存在下述必须解决的问题阀体1’与连接架2’之间的焊接需要填充焊料,尤其是阀体1’与连接架2’的贴合部21’之间的焊缝对焊料的需求量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焊料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导阀及采用该导阀的换向阀。本技术公开的导阀,包括阀体、置于所述阀体内的阀部件和焊接在所述阀体上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与阀体相贴合的贴合部和分别位于所述贴合部两侧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将导阀固定在主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贴合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弯部。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导阀,所述第一折弯部具有多个折弯段。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导阀,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贴合部之间连接有第二折弯部。进一步,如上所述结构的导阀,所述第二折弯部具有多个折弯段。进一步,如上所述结构的导阀,所述第一折弯部具有多个折弯段。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导阀,所述折弯部的折弯处具有加强部。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导阀,所述第一折弯部为平面。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导阀,所述第二折弯部为平面。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导阀,所述贴合部与所述阀体的接触面沿阀体轴线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沿阀体轴线方向的最小距离。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换向阀。本技术公开的换向阀,包括主阀、导阀和电磁线圈,所述主阀上焊接有支架,所述导阀上焊接有连接架,通过所述支架和所述连接架将所述导阀固定在所述主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阀采用上述任一结构的导阀。本技术的导阀,加工工艺较简单,连接架的至少一个侧边增设折弯,当导阀上的连接架与阀体进行焊接时,减少了连接架的贴合部与阀体的焊缝面积,因此减少了焊料的使用量,也就降低了成本。尤其是本技术的导阀的连接架的折弯部可以设置有加强部,从而增加连接架的刚性。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技术的导阀的主视图;图1(b)为现有技术的导阀的左视图;图2(a)为现有技术导阀的连接架的主视图;图2(b)为现有技术导阀的连接架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给出的导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给出的导阀的连接架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b)为本技术给出的导阀的连接架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左视图;图5(a)为本技术给出的导阀的连接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5(b)为本技术给出的导阀的连接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左视图;图6(a)为本技术给出的导阀的连接架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b)为本技术给出的导阀的连接架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左视图;图7(a)为本技术的换向阀结构的主视图;图7(b)为本技术的换向阀结构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3为本技术的导阀结构示意图,图4 (a)、图4 (b)分别为本技术的导阀的连接架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具体地讲,如图3所示,导阀11具有阀体1、置于所述阀体1内的阀部件3和连接架2.连接架2通过焊接方式与阀体1连接。连接架2的具体结构如图4(a)、图4(b)所示。 从图3、图4(a)、图4(b)中可以看出,连接架2具有与阀体1相贴合的贴合部21和分别位于贴合部21两侧的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其中,贴合部21与阀体1 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此外,第一连接部31与贴合部21之间具有第一折弯部33。通过在连接架2上加工出此第一折弯部33,从而使贴合部21与阀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 由于阀体1与连接架2之间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本实施例通过采取在贴合部21与第一连接部31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弯部33的方式,减少了连接架2的贴合部21与阀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就减少了对焊料的需求量,从而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当然,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连接架2的第一折弯部33具有2个折弯段。当然也可以是3个以上的折弯段。同时,第一折弯部33的折弯处通过冲压设置有翻边作为加强部35来进一步保证连接架2的强度。此外,如图3所示,贴合部21与阀体1的接触面沿阀体1轴线方向的长度Ll小于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之间沿阀体1轴线方向的最小距离L2。(应该指出的是, 由于生产的需要,本技术的导阀11的连接架2的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之间可以非平行设置,所以,L2应取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之间的最小距离。)由于需通过支架和连接架将导阀固定在主阀上,所以往往L2的尺寸不可以改变,而在保证焊接强度的前提下,减少Ll尺寸就减少了焊接连接面的长度,节约了焊料。如图5(a)、图5(b)所示,分别为本技术导阀11的连接架2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连接架2的第一折弯部33 具有一个折弯段,并且该折弯段为一个平面形状。同时,第一折弯部33的折弯处通过冲压设置有翻边作为加强部35来进一步保证连接架2的强度。如图6 (a)、图6 (b)所示,为本技术导阀11的连接架2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连接架2的第一折弯部33具有两个折弯段,与导阀11的连接架2 的第一种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连接部32与贴合部21之间连接有第二折弯部34。第二折弯部34具有一个折弯段,该折弯段为一个平面。当然,本实施例的第一折弯部33也可能具有一个或三个以上的折弯段,同理,第二折弯部34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折弯段。第一折弯部33与第二折弯部34的同时存在可以进一步减少阀体1与贴合部21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对焊料的需求量,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部33的折弯处通过冲压设置有翻边作为加强部35来进一步保证连接架2的强度。如图7(a)、图7(b)所示,分别为本技术换向阀结构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换向阀具体为四通换向阀。如图7 (a)、图7 (b)所示的四通换向阀包括主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阀,包括阀体(1)、置于所述阀体(1)内的阀部件(3)和焊接在所述阀体(1)上的连接架(2),所述连接架(2)包括与所述阀体(1)相贴合的贴合部(21)和分别位于所述贴合部(21)两侧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将导阀固定在主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贴合部(21)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弯部(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阀,包括阀体(1)、置于所述阀体⑴内的阀部件⑶和焊接在所述阀体⑴ 上的连接架O),所述连接架( 包括与所述阀体(1)相贴合的贴合部和分别位于所述贴合部两侧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 将导阀固定在主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贴合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弯部(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3 具有多个折弯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 与所述贴合部之间连接有第二折弯部(3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部(34)具有多个折弯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3 具有多个折弯段。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