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属于纳米粉体制备
技术介绍
铁电BST(Bai_xSrxTi03,0彡1)陶瓷材料由于其高介电常数、居里温度可调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陶瓷器件中,例如各种压电传感器、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和相移器等。由于它在室温附近工作,不需要致冷装置,极大地降低了生产红外探测器的成本。由此类材料制作的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具有室温下工作、响应频谱宽、响应速度快、可全天候工作、低成本、低功耗、长寿命、小型化、高可靠性等优点,成为当前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技术突破之一。为了获得介电、热释电等性能优异的BST陶瓷材料,化学组成均勻、超细BST粉体的制备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近年来,人们采用了各种液相法来制备纳米BST粉体。与一般的固相反应法制备粉体相比,液相法具有各组元混合均勻性好、反应活性高、容易得到细粉体等优点。但是目前的各种液相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而大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例如共沉淀法制备的粉体团聚较为严重,而且难以除去杂质离子;水热法难以得到化学计量比的粉体;一般的溶胶-凝胶法,获得的粉体粒径较大、团聚度较大。因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钛酸锶钡纳米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乙二醇加入钛酸四丁酯中,搅拌至澄清;b)将柠檬酸(CA)加入步骤a)配制的溶液中,加水搅拌至澄清;c)将碳酸钡、碳酸锶粉末按Ba1-xSrxTiO3的化学计量比混合并研磨,并将此混合粉末加入步骤b)的溶液中,再滴入浓硝酸,搅拌直至碳酸盐溶解,得到透明浅棕色溶液;d)将步骤c)制备的浅棕色溶液加热,使其形成溶胶状物质;e)将步骤d)获得的溶胶状物质放入烘箱,在120~150℃保温20~60小时,使形成黑色的粘性树脂;f)将步骤e)得到的黑色粘性树脂碳化,得到前驱物;g)将步骤f)得到的前驱物煅烧,即得BST纳米粉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朝梁,董显林,王根水,姚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