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机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平衡车转向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转动轴承支架、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上的上壳、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内的转动轴承以及设置在转动轴承内的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另一端连接有电位器连接件,电位器连接件上设置有电位器,所述上壳内设置有与转动轴轴线垂直的弹簧轴,弹簧轴与转动杆互相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易于安装、操作力度适中、转向控制精度高、便于维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机构
,尤其涉及了一种平衡车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平衡车的转向装置多为人工手动控制,其自动化程度低,角度控制不够精确,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平衡车转向装置结构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易于安装、操作力度适中、转向控制精度高、便于维护的平衡车转向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平衡车转向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转动轴承支架、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上的上壳、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内的转动轴承以及设置在转动轴承内的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另一端连接有电位器连接件,电位器连接件上设置有电位器,所述上壳内设置有与转动轴轴线垂直的弹簧轴,弹簧轴与转动杆互相垂直。作为优选,所述的弹簧轴外包裹有弹簧,弹簧通过弹簧轴固定,弹簧由弹簧I和弹簧II组成,弹簧I和弹簧II对称设置在转动轴的两侧。作为优选,所述的弹簧为钢制弹簧。作为优选,所述的弹簧轴设置在转动轴的上方。转动轴可以左右压缩弹簧I和弹簧II。作为优选,所述的电位器底部设置有电位器支架。使用时,操作者通过左右摆动转动杆就可以控制转动轴左右移动,由于转动轴的另一端设有电位器,所以转动轴摆动角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电位器变成指令,控制电机的转向及速度输出,从而控制平衡两轮车的转向。转动杆在操作者不施力的情况下,转动轴两侧的弹簧保持平衡并通过弹簧轴维持其平衡状态。从而使转动杆保持在直立正中的位置。同理,操作者在左右摆动转动杆时,弹簧使得这一过程更为精确和流畅。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易于安装、操作力度适中、转向控制精度高、便于维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 一底板、2—转动轴承支架、3—上壳、4一转动轴承、5—转动轴、6—转动杆、7—电位器连接件、8—电位器、9 一弹簧3轴、10—弹簧I、11 一弹簧11、12 —电位器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2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平衡车转向装置,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的转动轴承支架 2、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2上的上壳3、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2内的转动轴承4以及设置在转动轴承4内的转动轴5,转动轴5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6,另一端连接有电位器连接件7,电位器连接件7上设置有电位器8,所述上壳3内设置有与转动轴5轴线垂直的弹簧轴9,弹簧轴9设置在转动轴5的上方,弹簧轴9与转动杆6互相垂直。弹簧轴9外包裹有钢制弹簧,钢制弹簧通过弹簧轴9固定,钢制弹簧由弹簧I 10 和弹簧II 11组成,弹簧I 10和弹簧II 11对称设置在转动轴5的两侧。电位器8底部设置有电位器支架12。使用时,操作者通过左右摆动转动杆6就可以控制转动轴5左右移动,由于转动轴 5的另一端设有电位器8,所以转动轴5摆动角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电位器8变成指令,控制电机的转向及速度输出,从而控制平衡两轮车的转向。转动杆6在操作者不施力的情况下,转动轴5两侧的弹簧保持平衡并通过弹簧轴9 维持其平衡状态。从而使转动杆6保持在直立正中的位置。同理,操作者在左右摆动转动杆6时,弹簧使得这一过程更为精确和流畅。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易于安装、操作力度适中、转向控制精度高、便于维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平衡车转向装置,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的转动轴承支架(2)、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2)上的上壳(3)、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2)内的转动轴承(4)以及设置在转动轴承(4)内的转动轴(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轴(5)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6),另一端连接有电位器连接件(7),电位器连接件(7)上设置有电位器(8),所述上壳(3)内设置有与转动轴(5)轴线垂直的弹簧轴(9),弹簧轴(9)与转动杆(6)互相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轴(9)外包裹有弹簧,弹簧通过弹簧轴(9)固定,弹簧由弹簧I (10)和弹簧II (11)组成,弹簧I (10)和弹簧 II(Il)对称设置在转动轴(5)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为钢制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衡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轴(9)设置在转动轴(5)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位器(8)底部设置有电位器支架(1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机构
,公开了一种平衡车转向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转动轴承支架、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上的上壳、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内的转动轴承以及设置在转动轴承内的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另一端连接有电位器连接件,电位器连接件上设置有电位器,所述上壳内设置有与转动轴轴线垂直的弹簧轴,弹簧轴与转动杆互相垂直。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易于安装、操作力度适中、转向控制精度高、便于维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文档编号B62D1/14GK202016499SQ20112010660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专利技术者徐肇松, 肖科平, 陈向阳 申请人:浙江亿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平衡车转向装置,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的转动轴承支架(2)、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2)上的上壳(3)、设置在转动轴承支架(2)内的转动轴承(4)以及设置在转动轴承(4)内的转动轴(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轴(5)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6),另一端连接有电位器连接件(7),电位器连接件(7)上设置有电位器(8),所述上壳(3)内设置有与转动轴(5)轴线垂直的弹簧轴(9),弹簧轴(9)与转动杆(6)互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科平,徐肇松,陈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亿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