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油气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0882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型油气减振器,适用于汽车上,其主要特征在于活塞杆与储油缸筒密封良好且可自由相对运动;四个流通阀周布在工作缸筒上表面;挡板与工作缸筒内壁密封良好且可自由相对运动;卸载阀在高压下方可开启,反向液体流通顺畅;两个卸载阀为在底座开孔连通工作缸筒与储油缸筒,起到过载保护作用,保护各个零件不受损伤。本新型油气减振器可用于汽车上,增强减振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油气减振器,属于汽车减震器领域。 技术背景减振器的作用是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使其迅速恢复到平稳状态,以改善 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减振器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汽车减振器有液力式、充气式和阻力可调 式等几种,其中液力式被广泛采用。液力减振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作相对运动时,减振器中的活塞就在缸 筒内上下运动,于是减振器壳体中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 一内腔。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的摩擦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与车架的 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被油液与减振器壳体所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减振器的阻尼力大小随 车架与车桥的相对运动速度的增减而增减,并且与油液的黏度有关。目前,汽车减振器多是 液力式,液力式减振器压缩时阻尼力大,不能使弹性元件充分吸收振动能量,缓和冲击。现 有液力式减振器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在压缩时充分吸收振动能 量,又能缓冲振动的减振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新型油气减振器,包括活塞杆、工作缸筒、储油缸筒、弹簧、挡板、流通阀和卸载阀, 活塞杆可在工作缸筒内做活塞运动压缩气体,活塞与工作缸筒内壁密封良好且可自由相对 运动,活塞杆与工作缸筒密封良好且可自由相对运动,活塞杆与储油缸筒密封良好且可自 由相对运动;四个流通阀周布在工作缸筒上表面;所述挡板与工作缸筒内壁密封良好且可 自由相对运动;所述卸载阀在高压下方可开启,反向液体流通顺畅;两个卸载阀分别连通 工作缸筒与储油缸筒;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挡板,另一端连接工作缸筒下腔内壁。本技术优点在于1、活塞杆向下运动时压缩的是气体,压缩程度比较大,活塞杆的行程也较远,可以 充分吸收振动能量。2、当振动较小时,活塞杆只压缩气体。当振动较大时,压缩气体产生的压力推动挡 板向下运动,进而压缩液体。这样就实现了先压气后压油的双重压缩。3、当挡板压缩工作缸筒下腔内的油液压强过大时,高压油就会顶开卸载阀流入到 储油缸筒中,这样就起到了过载保护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新型油气减振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1-活塞杆;2-流通阀;3-储油缸筒;4-挡板;5-弹簧;6-卸载阀;7_工作缸筒。下面结合实施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在工作缸筒7中,活塞杆1与挡板4之间充满高压氮气,当出现振动 时,活塞杆1向下运动压缩气体,因为气体的压缩能力较好,可以很好的吸收振动能量,转 化成气体的内能。活塞杆1下移一段距离,工作缸筒7上腔形成一定真空度,位于储油缸筒 3内的油液便经流通阀2流入工作缸筒7内。当活塞杆1回升时,便压缩工作缸筒7上腔的 油液,油液经流通阀2再流回储油缸筒3。但由于油液经过流通阀2时存在节流阻尼力,使 活塞杆1不能迅速回升,这样便起到了减振作用。当活塞杆1向下压缩量很大时,挡板4就会向下运动,使工作缸筒7下腔体积减 小,其内的油液便从卸载阀6流到储油缸筒3中。活塞杆1回升后,挡板4上表面受力减小, 挡板在弹簧5的作用下回到原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油气减振器,包括活塞杆、工作缸筒、储油缸筒、弹簧、挡板、流通阀和卸载阀,活塞杆可在工作缸筒内做活塞运动压缩气体,活塞与工作缸筒内壁密封良好且可自由相对运动,活塞杆与工作缸筒密封良好且可自由相对运动,活塞杆与储油缸筒密封良好且可自由相对运动,其特征在于:四个流通阀周布在工作缸筒上表面;所述挡板与工作缸筒内壁密封良好且可自由相对运动;两个卸载阀分别连通工作缸筒与储油缸筒;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挡板,另一端连接工作缸筒下腔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油气减振器,包括活塞杆、工作缸筒、储油缸筒、弹簧、挡板、流通阀和卸载阀,活 塞杆可在工作缸筒内做活塞运动压缩气体,活塞与工作缸筒内壁密封良好且可自由相对运 动,活塞杆与工作缸筒密封良好且可自由相对运动,活塞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接桂利张为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