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双驱动转换机构的齿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07066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双驱动转换机构的齿轮箱,具体结构为:驱动轴的一端与变速齿轮组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设有外花键,并配有内齿套;所述的内齿套中部设有一向内凸起的凸堰,内花键分别设在内齿套的内壁和凸堰的顶部;驱动轴上套装一个空心齿轮轴,空心齿轮轴两端分别设有锥齿轮及与内齿套内壁上内花键对应的外花键;驱动轴端部为同轴心的第一动力轴,第一动力轴紧邻驱动轴的端部设有与内齿套内壁上内花键对应的外花键;垂直于驱动轴方向设置有第二动力轴,第二动力轴的端部为锥齿轮,该锥齿轮与空心齿轮轴一端的锥齿轮匹配;所述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所述的驱动轴由空心齿轮轴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箱,尤其是一种具有两个驱动动力源,工作时只有通过 转换机构择一选择一个驱动动力源处于工作状态的单输出齿轮箱。
技术介绍
在实现动力转换的过程中,齿轮箱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 对动力的转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各种形式的齿轮箱根据不同的需求应运而生。目前,在双动力轴单输出的齿轮箱中,其双动力轴的动力输入端一般采用平行输 入的方式,或直接驱动一个变速齿轮,或通过中间齿轮转换后驱动一个变速齿轮。这种形式 的双动力轴单输出齿轮箱,不仅两个动力轴的中心距较大,导致齿轮箱驱动部分的平行安 装空间较大,而且为了解决两个动力轴之间的相互干扰,还必须配有独立的离合器,在确保 一个动力轴停止工作的状态下,另一个动力轴才能工作,否则将会导致齿轮箱损坏;如果在 两个离合器之间设置连锁机构,必然导致结构复杂。如何合理选择动力轴的设置方式,以及 选择合适的转换机构,是减小动力轴单输出齿轮箱的体积,确保其正常工作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双输入单输出的齿轮箱存在的驱动部分的平行 安装空间较大,转换结构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对输入轴采用新的设置方式,并引入 由拨叉驱动内齿套结构的含有双驱动转换机构的齿轮箱。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有双驱动转换机构的齿轮箱,包括箱体、 变速齿轮组、动力轴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设有正交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并通过 换挡机构择一选择它们与驱动轴离合,具体结构为a)驱动轴的一端与变速齿轮组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设有外花键,并配有由转换 拨叉驱动的内齿套;b)所述的内齿套中部设有一向内凸起的凸堰,内花键分别设在内齿套的内壁和凸 堰的顶部,凸堰顶部的内花键与驱动轴端部外花键匹配,且能前后滑动;c)驱动轴上套装一个空心齿轮轴,空心齿轮轴的一端设有锥齿轮,另一端设有与 内齿套内壁上内花键对应的外花键;d)驱动轴端部为同轴心的第一动力轴,第一动力轴紧邻驱动轴的端部设有与内齿 套内壁上内花键对应的外花键;e)垂直于驱动轴方向设置有第二动力轴,第二动力轴的端部为锥齿轮,该锥齿轮 与空心齿轮轴一端的锥齿轮匹配;f)所述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所述的驱动轴由空心齿 轮轴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空心齿轮轴与驱动轴的接合部设有轴套。在本技术中所述的变速齿轮组为含有行星轮系的变速齿轮组。在本技术中所述的驱动轴与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轴连接,所述的输出轴与行 星轮系的行星轮架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的驱动轴与行星轮系的行星轮架连接,所述的输出轴与行 星轮系的太阳轮轴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的变速齿轮组为由平齿轮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或由斜 齿轮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或由锥齿轮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或由它们之间的组合形 成的变速齿轮组。在本技术中所述的变速齿轮组为由平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 组,或由斜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或由锥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 速齿轮组。在本技术中所述的变速齿轮组的输出端相对于其输入端而言,为增速齿轮 组,或减速齿轮组,或无级变速齿轮组。在本技术中所述的变速齿轮组的输出端相对于其输入端而言,为增速齿轮 组,或减速齿轮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将两个动力轴采用正交方式设置,可以缩小齿轮箱 驱动部分的平行安装空间;由于一个动力轴与驱动轴并通过换挡机构驱动轴连接,另一个 动力轴垂直于驱动轴,由锥齿轮驱动套装在驱动轴上的空心齿轮轴,空心齿轮轴通过驱动 换挡机构来驱动驱动轴,结构紧凑;将拨叉驱动内齿套结构作为双驱动转换机构,可以有效 地防止两个动力轴的相互干扰,双驱动实现切换后,即使被退出的动力轴还没有完全停止, 也不会影响新投入使用的动力轴正常工作,更不会损坏齿轮箱;尤其是变速齿轮组采用行 星轮系后,齿轮箱将会获得更大的变速比,具有更小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处于第一动力轴驱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处于第二动力轴驱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二动力轴,2、第一动力轴,3、内齿套,4、输出轴,5、驱动轴,6、变速齿轮 组,7、空心齿轮轴,8、箱体。具体实施方式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 进一步的描述,由图1图2可见本技术包括第一动力轴2和第二动力轴1,并通过换挡机构 3择一选择它们与驱动轴5离合。驱动轴5的一端与变速齿轮组6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设有外花键,并配有由转换 拨叉驱动的内齿套3 ;内齿套3中部设有一向内凸起的凸堰,内花键分别设在内齿套3的内壁和凸堰的 顶部,凸堰顶部的内花键与驱动轴5端部外花键匹配,且能前后滑动;驱动轴5上套装一个空心齿轮轴7,空心齿轮轴7的一端设有锥齿轮,另一端设有 与内齿套3内壁上内花键对应的外花键;第一动力轴2位于驱动轴5端部,并与其同轴心,第一动力轴2紧邻驱动轴5的端 部设有与内齿套3内壁上内花键对应的外花键;第二动力轴1垂直于驱动轴5,第二动力轴1的端部为锥齿轮,该锥齿轮与空心齿 轮轴7 —端的锥齿轮匹配;第一动力轴2和第二动力轴1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8,所述的驱动轴5由空心齿轮 轴7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8。在图1中,内齿套3位于第一动力轴2—侧,此时,内齿套3内壁上的内花键与第 一动力轴2紧邻驱动轴5的端部外花键啮合,内齿套3凸堰顶部的内花键与驱动轴5端部 的外花键啮合,在第一动力源的作用下,第一动力轴2通过内齿套3驱动驱动轴5转动。在图2中,内齿套3位于第二动力轴2 —侧,此时,第二动力轴1端部的锥齿轮与 空心齿轮轴7 —端的锥齿轮啮合,空心齿轮轴7 —端的外花键与内齿套3内壁上的内花键 啮合,在第二力源的作用下,第二动力轴2经过空心齿轮轴7通过内齿套3驱动驱动轴5转 动。在图1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空心齿轮轴7与驱动轴5的接合部还设有轴套。在图1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变速齿轮组6为含有行星轮系的变速齿轮 组,其中,驱动轴5与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轴连接,所述的输出轴4与行星轮系的行星轮架连 接,形成含有行星轮系的减速齿轮箱。具体实施时,只要将驱动轴5与行星轮系的行星轮架连接,所述的输出轴4与行星 轮系的太阳轮轴连接,形成含有行星轮系的增速齿轮箱。具体实施时,变速齿轮组6还可以选择由平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 组,或由斜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或由锥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而成,所述 的变速齿轮组6的输出端相对于其输入端而言,可以是增速齿轮组,或减速齿轮组,或无级 变速齿轮组。具体实施时,变速齿轮组6还可以选择由平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 组,或由斜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或由锥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而成,所述 变速齿轮组6的输出端相对于其输入端而言,可以是增速齿轮组,或减速齿轮组。具体实施时,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力源可以采用额定转速相同的动力源,也可以采 用额定转速不相同的动力源,它们传递到驱动轴5转速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权利要求1.一种含有双驱动转换机构的齿轮箱,包括箱体、变速齿轮组、动力轴和输出轴,其特 征在于设有正交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并通过换挡机构择一选择它们与驱动轴离 合,具体结构为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双驱动转换机构的齿轮箱,包括箱体、变速齿轮组、动力轴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设有正交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并通过换挡机构择一选择它们与驱动轴离合,具体结构为:a)驱动轴的一端与变速齿轮组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设有外花键,并配有由转换拨叉驱动的内齿套;b)所述的内齿套中部设有一向内凸起的凸堰,内花键分别设在内齿套的内壁和凸堰的顶部,凸堰顶部的内花键与驱动轴端部外花键匹配,且能前后滑动;c)驱动轴上套装一个空心齿轮轴,空心齿轮轴的一端设有锥齿轮,另一端设有与内齿套内壁上内花键对应的外花键;d)驱动轴端部为同轴心的第一动力轴,第一动力轴紧邻驱动轴的端部设有与内齿套内壁上内花键对应的外花键;e)垂直于驱动轴方向设置有第二动力轴,第二动力轴的端部为锥齿轮,该锥齿轮与空心齿轮轴一端的锥齿轮匹配;f)所述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所述的驱动轴由空心齿轮轴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圣伟曾书生万方辉季宏俊张合超张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高特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