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布的上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7334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玻璃纤维布的上胶设备,包括:第一容纳槽,界定第一容纳空间,用以容纳第一胶液;第一滚轮,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二容纳槽,位于第一容纳槽的一侧,第二容纳槽界定第二容纳空间,用以容纳第二胶液;以及多个第二滚轮,位于第二容纳空间内,其中,第一容纳槽及第二容纳槽的配置,可使玻璃纤维布先接触第一胶液,再导入第二容纳空间中接触第二胶液,由此,可提高玻璃纤维布的胶液含浸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布的上胶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提升玻璃纤维布含 浸性的上胶设备。
技术介绍
预浸材或半固化胶片(prepreg)是指玻璃纤维布含浸于树脂胶液后经烘烤所得 的半固化态产物,其乃各种电路板制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一般而言,半固化胶片的生产设备主要包括一含浸槽、一烘箱以及一收卷装置,其 中,树脂胶液于搅拌槽中搅拌均勻后会导入至含浸槽中,而玻璃纤维布乃由传动装置引导 至含浸槽并含浸于树脂胶液中,之后再被引导通过烘箱将树脂胶液烘烤成半固化态,而由 收卷装置收集成卷备用。在前述生产设备中,由于仅使用一个含浸槽进行含浸作业,故玻璃纤维布的含浸 性并不易配合树脂胶液的性质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欲提高玻璃纤维布的含浸性,或让树脂胶液能更为完全充满玻璃纤维布的表面或 孔隙中,可采用两阶段含浸的作法,即将玻璃纤维布先含浸于一预浸槽中,之后再将玻璃纤 维布导入一主浸槽中进行含浸,由此提高玻璃纤维布的含浸性。于此种利用预浸槽与主浸 槽进行含浸或上胶的作法中,预浸槽与主浸槽内的树脂胶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且两 个槽内的树脂胶液可以分别调控粘度。因此,相较于单一含浸槽的作法,先预浸再主浸的程 序有利于提高玻璃纤维布的含浸性。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此种利用预浸槽与主浸槽进行含浸或上胶的作法易遭遇长型 气泡过多的问题,也就是说玻璃纤维布内未被树脂胶液含浸而含有微小气泡的区域过多, 以至于玻璃纤维布的含浸性仍令人不甚满意。本技术的主要贡献,在于专利技术人发现之所以会有长型气泡过多的主要原因之 一,在于玻璃纤维布离开预浸槽后尚未进入主浸槽前,预浸槽胶液的低沸点溶剂容易挥发, 使得玻璃纤维布上的树脂胶液粘度变大,造成玻璃纤维布在主浸槽中含浸时含浸效果不佳。不仅是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亦针对前述问题的症结提出对应 的解决方案,其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布的上胶设备,包括第一容纳槽,界定第一容纳空间,用 以容纳第一胶液;第一滚轮,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二容纳槽,位于第一容纳 槽的一侧,第二容纳槽界定第二容纳空间,用以容纳第二胶液;以及多个第二滚轮,位于第 二容纳空间内,其中,第一容纳槽及第二容纳槽的配置,可使玻璃纤维布先接触第一胶液, 再导入第二容纳空间中接触第二胶液。为克服玻璃纤维布离开第一容纳槽并进入第二容纳槽的时间间隔过长,使玻璃纤 维布上第一胶液的低沸点溶剂过度挥发,进而影响玻璃纤维布进入第二容纳槽中含浸第二4胶液的效果,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及第二容纳槽的配置,可使玻璃纤维布于离 开第一容纳槽到进入第二容纳槽的距离等于或小于4公尺,而玻璃纤维布的前进速率控制 为等于或大于5公尺/分钟,进而使玻璃纤维布于接触第一胶液后与接触第二胶液前的期 间等于或小于0.8分钟。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及第二容纳槽的配置,可使玻 璃纤维布于离开第一容纳槽到进入第二容纳槽的距离等于或小于3公尺,并使玻璃纤维布 于接触第一胶液后与接触第二胶液前的期间等于或小于0. 6分钟,以有效降低溶剂挥发量 并减少长型气泡的数量。通过前述设计,可作为主浸槽的第二容纳槽内配置有多个第二滚轮,其可延长玻 璃纤维布于主浸槽中含浸的时间,进而提高含浸效果。特别是,可作为主浸槽的第二容纳槽 与可作为预浸槽的第一容纳槽彼此相距甚近,以尽可能缩短玻璃纤维布于进行第一胶液上 胶后,尚未进行第二胶液上胶的期间,进而减少第一胶液中溶剂挥发的情形,以减少长型气 泡的数量。举例而言,前述期间可以等于或小于0. 8分钟,较佳为等于或小于0. 6分钟。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滚轮由一大致位于其中心的传动轴所驱动,且该传动 轴位于第一胶液的液面上方,避免传动轴因树脂的粘性而不易转动或因树脂固化而影响转 动速率。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前述玻璃纤维布的上胶设备更包括至少一第三滚轮,其位 于第一滚轮的邻近处,用以于第一容纳空间内外之间移动,以使玻璃纤维布低于或高于第 一胶液的液面。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前述玻璃纤维布的上胶设备更包括多个第四滚轮,位于第 一容纳槽或第二容纳槽上方,上述第四滚轮配置成可于玻璃纤维布通过其间时控制玻璃纤 维布的胶液含量。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可使用位于第一容纳槽或第二容纳槽上方的刮刀来刮除过 多的胶液,以控制玻璃纤维布的胶液含量。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前述玻璃纤维布的上胶设备更包括至少一第五滚轮,装设 于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之间,该第五滚轮具有一传感器,用以量测玻璃纤维布的张力。此外,前述玻璃纤维布的上胶设备亦可选择性装设有温控装置与搅拌装置,其中 温控装置装设于第一容纳槽或第二容纳槽,用以控制第一胶液或第二胶液的温度,而搅拌 装置装设于第一容纳空间或第二容纳空间内,用以搅拌第一胶液或第二胶液。附图说明图1为一半固化胶片的生产设备示意图;图2-5为本技术各实施例的玻璃纤维布的上胶设备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半固化胶片的生产设备10 玻璃纤维布的上胶设备11 第一容纳槽12 第二容纳槽20 搅拌槽21 管线522管线31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33第三滚轮34第四滚轮35第五滚轮40烘箱41冷却区43加热区50收卷装置60传动轴61刮刀62温控装置63搅拌装置100玻璃纤维布110半固化胶片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说明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使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 技术人员能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可据以实施,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配合附图,对 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如后。首先,乃针对本技术的用语进行定义如下。在本技术中,「上胶」是指将玻璃纤维布与胶液特别是与树脂胶液进行接触, 以使玻璃纤维布的表面或内部渗入胶液的动作,上胶的方式并不特别限制,可以是涂布、含 浸、浸渍等方式。在本技术中,「接触第一胶液后与接触第二胶液前的期间」是指(1)从特定 部分的玻璃纤维布与第一胶液接触起算,一直到与第二胶液接触前的这段期间;或(2)从 特定部分的玻璃纤维布进行第一胶液的上胶完毕起算,一直到与第二胶液接触前的这段期 间。在本技术中,「位于...上方」仅指物体间水平高度的不同,并无暗示物体间 垂直位置的关系。举例来说,「甲位于乙上方」指甲所处位置的水平面高于乙所处位置的水 平面,其包括甲位于乙正上方(即甲和乙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与甲不位于乙正上方两种情 形;于本技术中,「介于...之间」所涵盖的空间关系并不仅限于三者需位于同一在线 的情形,也包括三者不位于同一在线的情形;此外,在本技术中,「等于或小于」与「小 于或等于」均同时涵盖「小于」以及「等于」两种情形,举例来说,等于或小于0. 8分钟可以 是0. 1分钟、0. 6分钟或0. 8分钟。以下谨配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技术特征。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玻璃纤维布的上胶设备10可配合其它装置或设备以构 成半固化胶片的生产设备1。在半固化胶片的生产设备1中,搅拌槽20内的树脂胶液于搅拌均勻后可通过管线 21送入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I2中,且其入料口可位于容纳槽的底面或侧面的任一 处,可视需要而定;此外,容纳槽内的树脂胶液亦可通过管线22回收至搅拌槽20内。在本 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12中可置放相同的树脂胶液,故仅需使用一个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纤维布的上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容纳槽,界定一第一容纳空间,用以容纳第一胶液;一第一滚轮,至少一部分位于该第一容纳空间内;一第二容纳槽,位于该第一容纳槽的一侧,该第二容纳槽界定一第二容纳空间,用以容纳第二胶液;以及多个第二滚轮,位于该第二容纳空间内,其中,该第一容纳槽及该第二容纳槽的配置,使玻璃纤维布先接触第一胶液,再导入该第二容纳空间中接触第二胶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惠李春和
申请(专利权)人:台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