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的分子自组装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866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致发光的分子自组装体及其应用,A和B通过氢键或离子相互作用,将A和B分别溶解在两种互溶的溶剂中,制备溶液A和B,然后把A溶液滴入到B溶液中,其中溶液B中的溶剂是A的沉淀剂,A在溶液B中形成的微相沉淀被与之发生特殊相互作用的溶剂化的B保护,不发生宏观相分离。实现溶液中的非共价键自组装后检测所得自组装体的光谱性能,特别是其在固态薄膜中的光谱性质,再采用常规的旋转涂膜法进行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共轭体系逐渐开始在电子器件中得到应用,基于共轭体系的分子电 子学的梦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与此同时,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已经发生了逻辑上的融合, 学术界和工业界也为此紧密结合在一起。器件物理的结果以一种不可预测的方式为新分子 的合成提供指导,反过来器件性能只有在新材料合成的进展基础上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决 定共轭聚合物电子器件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在于共轭聚合物化学结构及其在固态中的纳 米结构。独立高分子链的物理性质主要由其化学结构控制,固态中它们的性质将由于高分 子链之间链间堆积所带来的电子耦合而发生极大的改变。材料科学发展到今天,单一材料 的性质已具有某种程度的可预测性,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共轭 聚合物化学结构的问题。通过分子层次的剪裁或者组装来实现固态中有序纳米结构的控制是当前的研究 热点。这些年来共轭聚合物纳米结构的控制已经受到学术界乃至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 一个吸引人的办法就是应用超分子化学原理实现共轭聚合物的自组装。利用高分子链自组 装构筑具有超分子结构的纳米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致发光的分子自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通过以下途径得到:将A和B分别溶解在两种互溶的溶剂中,制备溶液A和B,然后把A溶液滴入到B溶液中,其中溶液B中的溶剂是A的沉淀剂,A在溶液B中形成的微相沉淀被与之发生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溶剂化的B保护,不发生宏观相分离;  所述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摩尔比为(0.05~10)∶1,其结构分别为:  A:X↓[1]-(R↓[1])↓[n]-X↓[1] B:X↓[2]-R↓[2]-X↓[2];  其中,R↓[1]指其齐聚物或聚合物能发光的共轭结构单元;  R↓[2]为任意链长的烷基,或含有N、O原子以及酰胺键的杂烷基;  X↓[1]为-CONH↓[2],-COO...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维彭波黄维范曲立解令海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方圆环球显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