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力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685980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力杆,杆体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杆体输入端的圆柱表面为光滑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输出端的圆柱表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轴向槽,从而在该输出端的圆柱表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轴向齿即形成花键状输出端。本扭力杆的输出端为花键状的输出端,改变了扭力杆与输出轴的连接方式,扭力杆的形状适宜仿形一次磨削成型,不再需要加工径向孔,为加工提供了方便,由于扭力杆通过花键状输出端与输出轴的花键状轴孔连接,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直接将扭力杆压入输出轴的轴孔中,为自动化装配提供条件,保证两者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了信号不能正确传递的现象发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力杆
技术介绍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新一代汽车转向系统。它是在 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作用在转向盘上的转矩信号和车速信号,通过电子控制装置, 使电机产生相应大小的转向力,协助驾驶员进行纵向操控,并获得最佳转向特性的伺服系 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由输入轴、输出轴、扭力杆、传感系统、控制系统组成。扭力杆的两 端分别与输入轴、输出轴连接,作为该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扭力杆的作用是在扭力杆 受力变形时,无需繁琐的机械传动链,就可以将电位计感受的扭力大小转变为电压信号,从 而传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电压信号后再传递给输出轴。目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 力杆与输出轴的连接方式是采用横销连接,依靠横销的作用实现机械传动,由于横销连接 需要在扭力杆上加工径向孔,使得加工困难,而且与输入轴的装配也较困难。横销在受到外 力冲击时容易变形、断裂,引起信号不能正确传递,甚至导致转向器失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性能可靠且加工方便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 力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力杆,其杆体的两端分别为输入 端和输出端,杆体输入端的圆柱表面为光滑表面,所述杆体的输出端的圆柱表面上设有均 勻分布的轴向槽,从而在该输出端的圆柱表面上形成均勻分布的轴向齿即形成花键状输出端。所述轴向齿的齿顶宽度为0.6 0.8 mm。所述轴向槽的深度是0. 38 0. 70 mm。所述轴向槽的两壁具有58° 62°的夹角。所述轴向槽的两壁与底部圆弧连接,圆弧的半径是0. 2 0. 5 mm。杆体与输出轴连接的一端端头设有倒角。本技术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技术提出的扭力杆与输出轴连接的一端即 输出端为花键状的输出端,改变了扭力杆与输出轴的连接方式,扭力杆的形状适宜仿形一 次磨削成型,不再需要加工径向孔,为加工提供了方便,由于扭力杆通过花键状输出端与输 出轴的花键状轴孔连接,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直接将扭力杆压入输出轴的轴孔中,保证两者 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了信号不能正确传递的现象发生,为自动化装配提供条件。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和图2,所述杆体为60Si2MnA材料的杆体,杆体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端1和输 出端2。杆体的输入端1的圆柱表面为光滑表面,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输入轴过盈配合。 杆体的输出端2的圆柱表面上设有均勻分布的轴向槽2-1,从而在输出端2的圆柱表面上形 成均勻分布的轴向齿2-2即为花键状输出端。对花键状输出端进行高频热处理。所述轴向齿2-2的齿顶宽度b为0.6 0.8mm。所述轴向槽2-1的深度h是0.38 0.70 mm。所述轴向槽的两壁具有58° 62°的夹角α。所述轴向槽2_1的两壁2_1_1与 底部2-1-2圆弧连接,圆弧的半径!·是0. 2 0. 5 mm。上述齿顶宽度b、轴向槽深度h、轴向 槽夹角α、轴向槽两壁连接圆弧半径r都只要在各自规定的范围内即可。杆体的输出端端头设有倒角δ,对倒角δ的设置没有严格的要求。本实施例中, 倒角δ的角度β为10°,长度c为4mm。倒角δ的设置使杆体的一端能方便压入输出轴 轴孔中,扭力杆花键状输出端表面硬度较高,与输出轴的轴孔之间形成紧密过盈配合,扭力 杆与输出轴之间不会因扭力杆的反复扭转而发生摩擦打滑的现象。由于扭力杆与输出轴的 连接可以采用压入的方法,方便装配实现自动化。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力杆,杆体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端(1)和输出端(2),杆体 输入端(1)的圆柱表面为光滑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输出端(2)的圆柱表面上设有 均勻分布的轴向槽(2-1),从而在该输出端(2)的圆柱表面上形成均勻分布的轴向齿(2-2) 即形成花键状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齿(2-2) 的齿顶宽度(b)为0. 6 0. 8 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槽(2-1)的深度(h)是0.38 0.70 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槽的两壁具有58° 62°的夹角(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槽(2-1)的两壁(2-1-1)与底部(2-1-2)圆弧连接,圆弧的半径(r)是0. 2 0. 5 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力杆,其特征在于杆体与输出轴 连接的一端端头设有倒角(S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力杆,杆体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杆体输入端的圆柱表面为光滑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输出端的圆柱表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轴向槽,从而在该输出端的圆柱表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轴向齿即形成花键状输出端。本扭力杆的输出端为花键状的输出端,改变了扭力杆与输出轴的连接方式,扭力杆的形状适宜仿形一次磨削成型,不再需要加工径向孔,为加工提供了方便,由于扭力杆通过花键状输出端与输出轴的花键状轴孔连接,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直接将扭力杆压入输出轴的轴孔中,为自动化装配提供条件,保证两者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了信号不能正确传递的现象发生。文档编号B62D7/20GK201872792SQ201020581200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周国通 申请人:常州市武滚轴承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力杆,杆体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端(1)和输出端(2),杆体输入端(1)的圆柱表面为光滑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输出端(2)的圆柱表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轴向槽(2-1),从而在该输出端(2)的圆柱表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轴向齿(2-2)即形成花键状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滚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