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66734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它主要包括直杆结构和球壳,所述直杆结构和球壳通过弧形拉杆连接,所述球壳上端面中心沿轴线方向设有凹陷结构,所述球壳上设有圆形的通孔,该通孔是由上孔、中孔、下孔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上孔的纵截面两侧边向外倾斜,所述中孔的纵截面是矩形,所述下孔的纵截面是梯形,该中孔和所述下孔的连接处为弧形面,所述上孔的下底面孔径与中孔的上底面孔径相同,所述中孔的下底面孔径小于下孔的上底面孔径,本拉杆球壳使拉杆球壳的通孔与汽车转向系统的其它部件的链接更为牢固,减少了拉杆球壳在传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在传动过程中传动力均匀,传动效果较好,使用寿命增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 及一种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部件,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转向控 制系统的拉杆球壳。
技术介绍
汽车行驶时,由汽车转向控制系统来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因此汽车转向控制系 统安全性、使用寿命以及操作性对汽车来说十分的重要,而其中拉杆球壳在汽车转向控制 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拉杆球壳是汽车转向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传动部件,它主要包括直杆结构和球 壳,所述的直杆结构和球壳相连接。由于结构的设计缺陷,现有的拉杆球壳在使用过程中存 在如下问题1、传动过程中传动力不均,从而在此过程中,摩擦系数较大,磨损严重,影响传动 效果及使用寿命,导致部件的更换频率较高,成本上涨,另外不能有效满足在传动力矩需求 较大时的情况,导致汽车的性能及安全性能下降。2、现有拉杆球壳的通孔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其它部件连接不够紧密,衔接不够 顺利,不能有效满足连接强度时的要求,甚至导致拉杆球壳与其他部件在传动过程中出现 脱离的现象,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综上所述,现有拉杆球壳不能有效满足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需求,从而影响汽车 各方面的性能,进一步影响汽车制造业和销售业,因此对现有的拉杆球壳进行改进是一个 急需解决的项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传送效果好、连接牢 固的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它 主要包括直杆结构和球壳,其特征是所述直杆结构和球壳通过弧形拉杆连接,所述球壳上 端面中心沿轴线方向设有凹陷结构,所述球壳上设有圆形的通孔,该通孔是由上孔、中孔、 下孔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上孔的纵截面两侧边向外倾斜,所述中孔的纵截面是矩形,所述 下孔的纵截面是梯形,该中孔和所述下孔的连接处为弧形面,所述上孔的下底面孔径与中 孔的上底面孔径相同,所述中孔的下底面孔径小于下孔的上底面孔径,采用这样的结构,使 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上的通孔与汽车转向系统的其它部件的链接更为牢固。作为优选,所述直杆结构上设有与所述上孔开口方向一致的凹槽。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杆上的折弯处位于该弧形杆的中部。作为优选,所述球壳和弧形杆的连接处设有凹进结构。本技术得到的拉杆球壳,所述通孔是由上孔、中孔和下孔构成的三层结构,使 拉杆球壳的通孔与汽车转向系统的其它部件的链接更为牢固,减少了拉杆球壳在传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在传动过程中传动力均勻,传动效果较好,传动力矩较大时也能有效地满足需求;拉杆球壳摩擦系数较小,磨损严重,使用寿命增加,降低成本。从而使汽车的传动 性能、安全性能以及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有所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A向视图;图3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2的侧视图。图中球壳1、直杆结构2、弧形拉杆3、凹陷结构4、凹槽5、凹进结构6、通孔7、上 孔8、中孔9、下孔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它主要 包括直杆结构和球壳,所述直杆结构和球壳通过弧形拉杆连接,所述球壳上端面沿轴线方 向中心凹陷结构,所述球壳上设有圆形的通孔,该通孔是由上孔、中孔、下孔组成的三层结 构,所述上孔的纵截面两侧边向外倾斜,所述中孔的纵截面是矩形,所述下孔的纵截面是梯 形,该中孔和所述下孔的连接处为弧形面,所述上孔的下底面孔径与中孔的上底面孔径相 同,所述中孔的下底面孔径小于下孔的上底面孔径,所述直杆结构上设有与所述上孔开口 方向一致的凹槽,述弧形杆上的折弯处位于该弧形杆的中部。本技术得到的拉杆球壳,拉杆球壳的通孔与汽车转向系统的其它部件的链接 更为牢固,减少了拉杆球壳与其他部件在传动过程中出现脱离的现象。在传动过程中传动 力均勻,传动效果较好,传动力矩较大时也能有效地满足需求;拉杆球壳摩擦系数较小,磨 损严重,使用寿命增加,降低成本。从而使汽车的传动性能、安全性能以及传动装置的使用 寿命有所提高。实施例2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它 主要包括直杆结构和球壳,所述直杆结构和球壳通过弧形拉杆连接,所述球壳上端面沿轴 线方向中心凹陷结构,所述球壳上设有圆形的通孔,该通孔是由上孔、中孔、以及下孔三层 孔结构组合而成,所述上孔的纵截面两侧边向外倾斜,所述中孔的纵截面是矩形,所述下孔 的纵截面是梯形,该中孔和所述下孔的连接处为弧形面,所述上孔的下底面孔径与中孔的 上底面孔径相同,所述中孔的下底面孔径小于下孔的上底面孔径,所述球壳和弧形杆的连 接处设有凹进结构,其他如实施例1。由于拉杆球壳对高度尺寸公差的要求非常严格,并要求产品高度的一致性,传统 工艺采用加热、空气锤拔长杆部、弯型、锻造等步骤,效果较差,而本实施例采用加热、在轧 延机上拔长杆部、弯型、锻造新工艺,与传统锻造工艺相比减少金属材料消耗10%,并能提高生产效 率5%。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它主要包括直杆结构和球壳,其特征是所 述直杆结构和球壳通过弧形拉杆连接,所述球壳上端面中心沿轴线方向设有凹陷结构,所 述球壳上设有圆形的通孔,该通孔是由上孔、中孔、下孔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上孔的纵截 面两侧边向外倾斜,所述中孔的纵截面是矩形,所述下孔的纵截面是梯形,该中孔和所述下 孔的连接处为弧形面,所述上孔的下底面孔径与中孔的上底面孔径相同,所述中孔的下底 面孔径小于下孔的上底面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其特征是所述直杆结构 上设有与所述上孔开口方向一致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其特征是所述弧形 杆上的折弯处位于该弧形杆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其特征是所述球壳和弧 形杆的连接处设有凹进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它主要包括直杆结构和球壳,所述直杆结构和球壳通过弧形拉杆连接,所述球壳上端面中心沿轴线方向设有凹陷结构,所述球壳上设有圆形的通孔,该通孔是由上孔、中孔、下孔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上孔的纵截面两侧边向外倾斜,所述中孔的纵截面是矩形,所述下孔的纵截面是梯形,该中孔和所述下孔的连接处为弧形面,所述上孔的下底面孔径与中孔的上底面孔径相同,所述中孔的下底面孔径小于下孔的上底面孔径,本拉杆球壳使拉杆球壳的通孔与汽车转向系统的其它部件的链接更为牢固,减少了拉杆球壳在传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在传动过程中传动力均匀,传动效果较好,使用寿命增加。文档编号B62D7/20GK201849529SQ201020545589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陈瑞龙 申请人:浙江龙虎锻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它主要包括直杆结构和球壳,其特征是所述直杆结构和球壳通过弧形拉杆连接,所述球壳上端面中心沿轴线方向设有凹陷结构,所述球壳上设有圆形的通孔,该通孔是由上孔、中孔、下孔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上孔的纵截面两侧边向外倾斜,所述中孔的纵截面是矩形,所述下孔的纵截面是梯形,该中孔和所述下孔的连接处为弧形面,所述上孔的下底面孔径与中孔的上底面孔径相同,所述中孔的下底面孔径小于下孔的上底面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虎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