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抑制剂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76543 阅读:8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蓝藻抑制剂组合物,由抑制剂A和抑制剂B组成,其中,抑制剂A的组分和重量份数为:红霉素或者其衍生物1~20,氯化钠80~99;抑制剂B的组分和重量份数为:磷酸二氢钙20~80,酶解大豆蛋白粉10~50,芽孢杆菌菌粉5~15;抑制剂A和抑制剂B的重量比为1:4。该蓝藻抑制剂组合物在防治养殖水体蓝藻水华过程中不会导致养殖动物因缺氧而导致死亡,而且能降低重金属的污染;同时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蓝藻,不容易复发;在养殖过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1~2次即能控制池塘中蓝藻生长,能显著降低养殖过程中处理蓝藻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领 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蓝藻水华的。
技术介绍
在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水体氮磷含量较高,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 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养殖区养殖中后期蓝藻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水华频繁发 生,给水产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比较常见的能够引起水华的藻类有蓝藻类的铜绿微囊藻、 水华微囊藻、鱼腥藻、丝状绿藻等。蓝藻水华对养殖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鱼类不喜摄食蓝藻,藻类难以消化,利用率低;2.蓝藻大量繁殖以及死亡藻类的分 解,消耗了大量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甚至无氧状态,易导致养殖水体发生泛塘;3.蓝藻 大量死亡后,藻体蛋白腐败分解,可产生藻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直接危害水 生动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4.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的有机质,刺激了化能异养细菌的生长,其中部分对鱼类来说 是致病菌,导致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5.蓝藻大量繁殖时,散发腥臭味,影响水体的正常 功能;6.环境恶化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发生蓝藻水华时水体的理化指标常常超出水生动 物的忍受限度,从而引起死亡。例如池塘中蓝藻白天的光合作用,可以使PH上升到10左右, 超过一些水生动物的忍受限度而使水生动物死亡。水产养殖过程中以上几种毒性危害往往是相互协同发生的,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 大危害。目前防治蓝藻水华主要还是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除藻法包括截污、疏浚清淤、机械“打捞”藻类等,但这些方法处理难度大且费 时费力,只适合作为应急措施。化学杀藻剂常见的种类有重金属盐如硫酸铜,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次氯酸钠、氯 气、过氧化氢、臭氧、过碳酸钠等,还有花生四烯酸,亚油酸,季铵盐等有机药剂。化学杀藻剂虽然短时间内有较好的杀藻效果,但有非专一性的生物毒性,在杀灭 有害藻的同时也对其他非水华生物产生毒害,且药剂成本高,药效维持时间短,通过化学药 剂处理后蓝藻会反复暴发,因此使用受到限制。另外还有生物杀藻剂,虽然生物杀藻剂环境污染小,但是药物成本高,不利于大面 积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防治蓝藻水华药物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和杀灭 蓝藻,防止蓝藻水华反弹的蓝藻抑制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蓝藻抑制剂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蓝藻抑制剂组合物,由抑制剂A和抑制剂B组成,其中,抑制剂A的组分和重量份 数为红霉素或者其衍生物广20,氯化钠8(Γ99 ;抑制剂B的组分和重量份数为磷酸二氢 钙20、0,酶解大豆蛋白粉1(Γ50,芽孢杆菌菌粉 5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抑制剂A和抑制剂B的组成为抑制剂A的组分和重量份数 为红霉素或者其衍生物1(Γ20,氯化钠8(Γ99 ;抑制剂B的组分和重量份数为磷酸二氢钙 20、0,酶解大豆蛋白粉1(Γ50,芽孢杆菌菌粉5 15,抑制剂A和抑制剂B的重量比为1:4。红霉素或者其衍生物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多为碱性亲脂性化合物,是大环内 酯基团和糖衍生物以苷键相连形成的大分子抗生素,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靶位上,14元大环内酯类阻断肽酰基t-RNA移位,而 16元大环内酯类抑制肽酰基的转移反应,选择性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红霉素红霉素或者其衍生物能够选择性抑制细菌(蓝藻又称蓝细菌)蛋白质合成, 而对其他高级生物(其他藻类)的作用较弱。上述蓝藻抑制剂组合物,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颗粒目数为4(Γ100目,优选目数 为60 80目。上述蓝藻抑制剂组合物,红霉素或者其衍生物为硫氰酸红霉素。上述蓝藻抑制剂组合物,氯化钠为饲料级氯化钠,磷酸二氢钙为饲料级磷酸二氢 钙,酶解大豆蛋白粉为饲料用酶解大豆蛋白粉。磷酸二氢钙可以调节水体ph值,同时为水体中其他藻类提供活性磷酸盐,促进其 他有益藻类的生长。酶解大豆蛋白粉可以提供藻类生长所需要的氮源,同时酶解大豆蛋白粉中富含肽 类,能促进单细胞藻类的快速的繁殖。上述蓝藻抑制剂组合物在养殖水体防治水华中的应用,方法是先将抑制剂A倒入 船舱,加100倍重量的池塘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全池泼洒,间隔48小时后,将抑制剂B倒入 船舱,加入5(Γ100倍重量的池塘水溶解后,搅拌均勻,全池泼洒。上述抑制剂A的使用剂量为0. 5^1ppm,抑制剂B的使用剂量为2、ppm。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抑制剂A的使用剂量为0. 5 lppm,抑制剂B的使用剂量为 0. 75 2ppm。上述蓝藻抑制剂组合物在使用时同时调节水体氮磷比,补充氨基酸和小肽类物 质,促进单细胞藻类的生长繁殖,能够更好地抑制蓝藻生长,防止蓝藻反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不会导致养殖动物因缺氧而导致死亡,而且降低重金属的污染; 同时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蓝藻,不容易复发;在养殖过程中本专利技术使用广2 次即能控制池塘中蓝藻生长,能显著降低养殖过程中处理蓝藻的成本。本专利技术蓝藻抑制剂组合物配制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抑制养殖水体中水华蓝 藻生长繁殖,而对其他有益藻类没有影响,适合大面积使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该专利技术在草鱼种塘中应用。池塘面积8亩,平均水深1. 5米,池塘下风处有小面积的蓝藻水华,初步鉴定为铜绿微囊藻。根据配方配制抑制剂A和抑制剂B ;抑制剂A的执行配方硫氰酸红霉素100g,饲料级氯化钠900g,其中要求90%以上的 硫氰酸红霉素过60目筛,90%的不过80目筛。抑制剂B的执行配方饲料级磷酸二氢钙500g,饲料用酶解大豆蛋白粉400g, 复合芽孢杆菌I00g。第一天取4kg抑制剂A,化入船舱后全池泼洒;第二天可以见到下风处存在死亡的蓝藻颗粒;第三天取8kg抑制剂B化水后,全池泼洒,水色微浊。第四天水色逐步转为淡 绿色,检测藻类的优势种群为小球藻。实施实例2该专利技术在生鱼塘中应用。池塘面积5亩,平均水深2米,池塘下风处有100平方米的蓝 藻水华,初步鉴定为颤藻。根据配方配制抑制剂A和抑制剂B ;抑制剂A的执行配方硫氰酸红霉素200g,饲料级氯化钠800g,其中要求90%以上的 硫氰酸红霉素过40目筛,90%的不过60目筛。抑制剂B的执行配方饲料级磷酸二氢钙800g,饲料用酶解大豆蛋白粉100g, 复合芽孢杆菌I00g。第一天取5kg抑制剂A,化入船舱后全池泼洒;第二天可以见到下风处蓝藻水华 变黄和变白;第三天取5kg抑制剂B化水后,全池泼洒,水色微浊。第四天水色逐步转为由 亮绿色转变为浓绿,检测藻类的优势种群为绿藻。实施例3该专利技术在南美白对虾精养池塘中应用。池塘面积5亩,平均水深1.5米,池塘中存在大 量肉眼能看见的蓝藻颗粒,初步鉴定为铜绿微囊藻。根据配方配制抑制剂A和抑制剂B ;抑制剂A的执行配方硫氰酸红霉素100g,饲料级氯化钠900g,其中要求90%以上的 硫氰酸红霉素过60目筛,90%的不过80目筛。抑制剂B的执行配方饲料级磷酸二氢钙500g,饲料用酶解大豆蛋白粉400g, 复合芽孢杆菌I00g。第一天取5kg抑制剂A,化入船舱后全池泼洒;第二天蓝藻颗粒明显减少;第三天 取8kg抑制剂B化水后,全池泼洒,水色微浊。第四天水色逐步由亮绿色转为黄绿色,检测 藻类的优势种群以硅藻为主。权利要求1.一种蓝藻抑制剂组合物,由抑制剂A和抑制剂B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蓝藻抑制剂组合物,由抑制剂A和抑制剂B组成,其中,抑制剂A的组分和重量份数为:红霉素或者其衍生物1~20,氯化钠80~99;抑制剂B的组分和重量份数为:磷酸二氢钙20~80,酶解大豆蛋白粉10~50,芽孢杆菌菌粉 5~15;抑制剂A和抑制剂B的重量比为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大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