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66822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输送车系统,在该输送车系统中降低移载装置的成本。输送车系统(1)具备轨道(3)、输送车(5)、和缓冲区(9)。轨道(3)沿着多个处理装置(2)设置。输送车(5)在轨道(3)上行走而输送物品。缓冲区(9)配置在轨道(3)的侧方,具有由辊式输送机(63)构成的载置面。输送车(5)具有作为支撑台的辊式输送机(39)、和推拉移载装置(41)。辊式输送机(39)具有与缓冲区(9)的辊式输送机(63)相同高度的支撑面。推拉移载装置(41)通过推拉物品而使其在缓冲区(9)与输送车(5)之间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车系统,特别涉及具有在多个处理装置间沿着轨道行走的输送车的输送车系统。
技术介绍
已知有用来输送大型化的玻璃基板或将其收纳了多个的盒的输送车。输送车在工厂内的净化间内自动行走,在处理装置间输送物品。输送车行走的轨道例如是从天花板悬挂的轨道或设置在地上的轨道。在此情况下,轨道及输送车行走的空间为被从外部隔断的净化间。在车站中,设置有通过水平多关节臂(SCARA arm)的移载装置。通过水平多关节臂的移载装置从输送车将玻璃基板或盒移载到车站的载置场所,与此相反,从车站的载置场所将玻璃基板或盒移载到输送车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还已知有在输送车上设有通过水平多关节臂的移载装置的结构。日本特开2001-294302号公报另一方面,在输送重物的输送车系统中,可以考虑在处理装置的附近配置侧缓冲区(side buffer)。但是,如果在用来保管重物的侧缓冲区中使用通过水平多关节臂的移载装置,则有侧缓冲区的成本上升、或输送车的重量变得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输送车系统中降低对应于重物的侧缓冲区的成本。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车系统,是用来在多个处理装置之间输送物品的输送车系统, 具备轨道、输送车和载置台。轨道沿着多个处理装置设置。输送车在轨道上行走,输送物品。 载置台配置在轨道的侧方,具有载置面。输送车具有支撑台和推拉(push pull)装置。支撑台具有与载置台的载置面相同高度的支撑面。推拉移载装置通过推拉物品而使其在载置台与支撑台之间移动。在该系统中,输送车停止在载置台的侧方,通过推拉移载装置使物品在支撑台与载置台之间移动。物品如果从推拉移载装置作用力,则在载置面和支撑面上移动。这样,能够以简单的构造进行重物的移载。结果,在输送车系统中能够降低对应于重物的侧缓冲区的成本。进而,由于设在输送车上的移载装置是推拉移载装置,所以输送车的重量变小。另外,支撑台的支撑面和载置台的载置面只要在物品的移载时处于相同的高度就可以。即,任一或两者的面可变更高度,在输送车的行走中或停止中两者的面的高度也可以不同。载置台也可以还具有盖、和用来提高盖内载置的物品的周围的清洁度的清洁装置。在该系统中,载置台上的物品的周围的清洁度变高。另外,盖例如既可以仅配置在物品的上方,也可以仅配置在物品的上方和左右,也可以配置在物品的上方、左右和里侧。也可以是,载置台的载置面是转动自如的输送机,输送车的支撑面是转动自如的输送机。在该系统中,由于输送机转动自如,所以在物品的移载时能够抑制磨损粉的产生。轨道也可以具有与多个处理装置相邻的环路。输送车也可以在环路上单向通行地行走。载置台也可以具有在至少1个环路的内侧接近于环路的两侧部分配置、并沿环路的长度方向排列为一列地配置的第1载置台及第2载置台。第1载置台及第2载置台也可以分别具有朝向环路的两侧部分的一侧开设的第1开口部及朝向环路的两侧部分的相反侧开设的第2开口部。在该系统中,载置台在环路内具有朝向环路的两侧部分分别开设的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因而,在物品的临时放置时,能够选择处于作为目的的处理装置的附近的载置台。以上的结果是,物品的输送效率提高。也可以是,载置台具有可沿上下方向通过载置面而支撑物品的支撑部件、和驱动支撑部件的驱动机构;如果在载置面上载置有物品的状态下驱动机构驱动支撑部件,则支撑部件穿过载置面使物品上升,从而确保在载置面上用来放置物品的空间。在该系统中,如果将物品放置到载置面上,则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支撑部件并使其上升,使物品移动到比载置面高的位置。在此状态下,能够使物品从输送车输送到载置面上。以上的结果是,载置台的物品收容能力变高。专利技术效果在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车系统中,能够降低移载装置的成本。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输送车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表示轨道的变形例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示意俯视图。 图6是表示输送车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7是表示输送车内的控制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用来说明在轨道上放置有保护盖的状态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示意俯视图。 图16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另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载置台的示意俯视图。 图18是载置台的局部侧视图。图19是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标记说明1输送车系统2处理装置2a 车站3 轨道4检查装置5输送车7自动仓库9缓冲区9A第1缓冲区9B第2缓冲区11第1环路Ila第1小环路lib第2小环路Ilc第3小环路13第2环路13a第4小环路13b第5小环路13c第6小环路15第3环路15a第7小环路15b第8小环路I5C第9小环路17第4环路17a第10小环路17b第11小环路19第1捷径用连结部21第2捷径用连结部23第3捷径用连结部25第4捷径用连结部27连结部28连结部29连接处理装置29a第1处理装置29b第2处理装置31第1车站32 地面32a 凹部33第2车站34天花板面35主体(支撑台)36入口车站37行走部38出口车站39辊式输送机(支撑面)39a 辊41推拉移载装置43微环境机构45 车轮47 轨道51臂机构53钩部件53a 第 1 部分53b 第 2 部分55 框体57 闸门59 FFU (清洁装置)61载置台63辊式输送机(载置面)65微环境机构67 盖67a 开口部69 FFU70保护盖71载置台73辊式输送机77第5环路77a第12小环路77b第13小环路79第5捷径用连结部81连结部83连结部85第1单位缓冲区85a 第 1 开口部86第2单位缓冲区86a 第 2 开口部89 旁路91 _冲区93混式输送机93a辊93b支撑部93c支柱93d支撑棒95支撑机构97支撑部件99驱动机构101基础框103支撑部105支柱120控制系统121制造控制器123物流控制器125自动仓库控制器127输送车控制器129输送车内控制器131行走马达133推拉驱动机构135闸门驱动马达137FFU驱动马达139编码器具体实施例方式(1)输送车系统使用图1说明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车系统1。图1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示意俯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输送车系统1在制造大型的液晶的液晶制造工厂中采用。在液晶制造工厂中,配置有多个处理装置2及检查装置4。输送车系统1是在多个处理装置2间输送物品(例如收容有多个基板的盒)的系统,具有轨道3、输送车5、自动仓库7、和多个缓冲区9。在输送车系统1中,轨道3具有多个环路(环绕路),输送车5在各环路中以单向通行行走。轨道3具有第1 第4环路11、13、15、17。第1 第3环路11、13、15向一个方向较长地延伸,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车系统,用来在多个处理装置之间输送物品,其特征在于,具备:轨道,沿着上述多个处理装置设置;输送车,在上述轨道上行走,输送物品;以及载置台,配置在上述轨道的侧方,具有载置面;上述输送车具备:支撑台,具有与上述载置台的上述载置面相同高度的支撑面;和推拉移载装置,通过推拉上述物品而使其在上述载置台与上述支撑台之间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口正富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