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1583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5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装置构成就可以将装置台车整体轻量化的输送台车。所述输送台车具备车轮对、车轮框架、升降立柱、支撑连杆组,车轮对由第一车轮、第二车轮构成,第一车轮或第二车轮的至少一者由驱动轮构成,构成第一支撑连杆组的第一立柱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第一车轮框架的第一车轮的安装部连接,另一个端部在比第一车轮框架靠上方的位置与第一升降立柱连接,构成第二支撑连杆组的第二立柱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第一车轮框架的第二车轮的安装部连接,另一个端部在比第一车轮框架靠上方的位置与第二升降立柱连接。

Delivery trolle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veying trolley capable of lightening the whole trolley of a device trolley by using a simple device. The conveying trolley wheel, wheel frame, with the lifting column, the supporting rod group, consisting of the first wheel wheel, second wheel,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wheel or second wheel consists of a driving wheel, a mounting part first wheel one end of the first column of the first support rod group supporting rod and the first wheel the framework of the connection, another end of the wheel frame than the first top posi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ifting column, a mounting part second wheel one end of the second column second support linkage support rod and a first wheel frame connection, another end of the wheel frame on the first the top position is connected with second lifting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台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物品输送用的升降台的输送台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于输送物品的输送台车,为了提高输送效率,期望行走速度的高速化。而且,为了实现输送台车的行走速度的高速化,期望输送台车整体的轻量化。例如专利文献1的码垛机(输送台车)通过在保持架(升降台)的主框架上设置力矩吸收装置来吸收保持架的主框架因货物的重量而弯曲所带来的弯曲力矩,从而防止保持架的主框架弯曲导致的保持架的侧框架的倾斜。由此,因为无需形成厚的保持架的主框架及侧框架,所以能够将保持架轻量化,进而,码垛机整体能够轻量化。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13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专利文献1的码垛机(输送台车)将保持架(升降台)轻量化,由此输送台车整体与保持架(升降台)的重量相应地被轻量化,但无法达到对支撑可升降该保持架(升降台)的立柱(升降立柱)的框架(支撑连杆)进行轻量化,依然需要可支撑该立柱(升降立柱)的程度的厚度的框架(支撑连杆)。因此,存在该框架(支撑连杆)的重量变重,结果使得输送台车整体变重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可轻量化地构成支撑升降立柱的支撑连杆而能够将装置台车整体轻量化的输送台车。以上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下面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案进行说明。即,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台车为具有物品输送用的升降台的输送台车,其具备:第一车轮对,沿车体行走方向配置;第二车轮对,沿车体行走方向与所述第一车轮对平行配置;第一车轮框架,沿车体行走方向延伸设置,并以所述第一车轮对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车轮对;第二车轮框架,沿车体行走方向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平行地延伸设置,并以所述第二车轮对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二车轮对;一对升降立柱,在所述第一车轮框架和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之间沿车体行走方向配置,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及所述第二车轮框架垂直地延伸设置,以所述升降台能够自由升降的方式引导所述升降台;第一支撑连杆组,由多个第一支撑连杆构成,该多个第一支撑连杆支撑所述一对升降立柱中的一个升降立柱亦即第一升降立柱;第二支撑连杆组,由多个第二支撑连杆构成,该多个第二支撑连杆支撑所述一对升降立柱中的另一个升降立柱亦即第二升降立柱;所述第一车轮对及所述第二车轮对由配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立柱侧的第一车轮和配置在所述第二升降立柱侧的第二车轮构成,所述第一车轮或所述第二车轮的至少一者由驱动轮构成,构成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组的任一第一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的所述第一车轮的安装部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在比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升降立柱连接,构成所述第二支撑连杆组的任一第二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的所述第二车轮的安装部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在比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升降立柱连接。在上述构成中,将第一升降立柱(第二升降立柱)的重量经由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施加到第一车轮框架(第二车轮框架)中的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的安装部。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台车子在上述输送台车的基础上具备:第一车轮支撑部件,设在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并以所述第一车轮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车轮;以及第二车轮支撑部件,设在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并以所述第二车轮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二车轮;构成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组的任一第一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的所述第一车轮支撑部件的安装部连接,构成所述第二支撑连杆组的任一第二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的所述第二车轮支撑部件的安装部连接。在上述构成中,将第一升降立柱(第二升降立柱)的重量经由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施加到第一车轮框架(第二车轮框架)中的第一车轮支撑部件(第二车轮支撑部件)的安装部。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台车在上述输送台车的基础上,构成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组的任一第一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自所述第一车轮的安装部向车体行走方向偏离的位置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在比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升降立柱连接,构成所述第二支撑连杆组的任一第二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自所述第二车轮的安装部向车体行走方向偏离的位置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在比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升降立柱连接。在上述构成中,使第一车轮框架(第二车轮框架)中的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的连接位置沿车体行走方向分散并将多个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连接在第一升降立柱(第二升降立柱)和第一车轮框架(第二车轮框架)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台车在上述输送台车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车轮框架及所述第二车轮框架的侧板上设置有开口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台车,因为将构成第一支撑连杆组的任一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第一车轮框架(第二车轮框架)中的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的安装部连接,将该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的另一个端部在比第一车轮框架(第二车轮框架)靠上方的位置与第一升降立柱(第二升降立柱)连接,所以可以将第一升降立柱(第二升降立柱)的重量施加到使输送台车行走的部分(输送台车与导轨接触的部分),能够减轻施加到支撑第一升降立柱(第二升降立柱)的部件上的载荷。因此,支撑第一升降立柱(第二升降立柱)的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能够轻量化,并且,连接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的第一车轮框架及第二车轮框架能够轻量化(无需利用厚部件形成支撑立柱的部件及连接支撑立柱的部件的框架),结果能够使输送台车整体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台车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台车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台车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台车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台车的第一车轮近旁的放大侧视图。符号说明:10输送台车11第一车轮对12第二车轮对17第一车轮支撑部件18第二车轮支撑部件20第一车轮框架21第二车轮框架24安装部25开口部30第一升降立柱31第二升降立柱32升降台40第一支撑连杆组41第一立柱支撑连杆(第一支撑连杆)42防第一立柱摇摆连杆(第一支撑连杆)43A、43B、43C防第一立柱扭转连杆(第一支撑连杆)50第二支撑连杆组51第二立柱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52防第二立柱摇摆连杆(第二支撑连杆)53A、53B、53C防第二立柱扭转连杆(第二支撑连杆)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台车10进行说明。予以说明,下面,以输送台车10的车体行走方向(输送台车10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以沿水平方向与输送台车10的车体行走方向垂直的方向(输送台车10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以沿铅直方向与输送台车10的车体行走方向垂直的方向(输送台车10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输送台车10例如设在夹持作为输送台车10的轨道的导轨2(图2、图3)而相对配置的齿条(未图示)上,且是设在用于保管通过输送台车10输送的物品1的自动仓库(未图示)。如图1~图4所示,输送台车10被导轨2支撑。输送台车10具备可在导轨2上转动的第一车轮对11和第二车轮对1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输送台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台车,具有物品输送用的升降台,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车轮对,沿车体行走方向配置,第二车轮对,沿车体行走方向与所述第一车轮对平行配置,第一车轮框架,沿车体行走方向延伸设置,并以所述第一车轮对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车轮对,第二车轮框架,沿车体行走方向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平行地延伸设置,并以所述第二车轮对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二车轮对,一对升降立柱,在所述第一车轮框架和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之间沿车体行走方向配置,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及所述第二车轮框架垂直地延伸设置,以所述升降台能够自由升降的方式引导所述升降台,第一支撑连杆组,由多个第一支撑连杆构成,该多个第一支撑连杆支撑所述一对升降立柱中的一个升降立柱亦即第一升降立柱,以及第二支撑连杆组,由多个第二支撑连杆构成,该多个第二支撑连杆支撑所述一对升降立柱中的另一个升降立柱亦即第二升降立柱;所述第一车轮对及所述第二车轮对由配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立柱侧的第一车轮和配置在所述第二升降立柱侧的第二车轮构成,所述第一车轮或所述第二车轮的至少一者由驱动轮构成,构成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组的任一第一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的所述第一车轮的安装部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在比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升降立柱连接,构成所述第二支撑连杆组的任一第二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的所述第二车轮的安装部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在比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升降立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28 JP 2015-2113601.一种输送台车,具有物品输送用的升降台,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车轮对,沿车体行走方向配置,第二车轮对,沿车体行走方向与所述第一车轮对平行配置,第一车轮框架,沿车体行走方向延伸设置,并以所述第一车轮对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车轮对,第二车轮框架,沿车体行走方向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平行地延伸设置,并以所述第二车轮对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二车轮对,一对升降立柱,在所述第一车轮框架和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之间沿车体行走方向配置,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及所述第二车轮框架垂直地延伸设置,以所述升降台能够自由升降的方式引导所述升降台,第一支撑连杆组,由多个第一支撑连杆构成,该多个第一支撑连杆支撑所述一对升降立柱中的一个升降立柱亦即第一升降立柱,以及第二支撑连杆组,由多个第二支撑连杆构成,该多个第二支撑连杆支撑所述一对升降立柱中的另一个升降立柱亦即第二升降立柱;所述第一车轮对及所述第二车轮对由配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立柱侧的第一车轮和配置在所述第二升降立柱侧的第二车轮构成,所述第一车轮或所述第二车轮的至少一者由驱动轮构成,构成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组的任一第一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的所述第一车轮的安装部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在比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升降立柱连接,构成所述第二支撑连杆组的任一第二支撑连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的所述第二车轮的安装部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在比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升降立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台车,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车轮支撑部件,设在所述第一车轮框架或所述第二车轮框架上,并以所述第一车轮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山繁人川岛智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