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65793 阅读:3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涉及电梯结构,特别是无对重曳引式电梯结构。由框架立梁和框架横梁构成的电梯外框结构,电梯外框结构内安装有轿厢、轿厢上面安装导向轮、救援绳、轿底轮、曳引钢丝绳、门机、层门装置,在电梯外框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器,在电梯外框内安装有导轨、限速器钢丝绳、限速器涨紧轮;曳引轮及曳引机安装于框架立梁和框架横梁构成的电梯外框结构底部,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钢结构顶部,所述轿厢上安装四只轿底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井道面积利用率、降低房屋配套设施成本、方便安装调试的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结构,特别是无对重曳引式电梯结构。
技术介绍
曳引式乘客电梯因其节能、安全、提升能力强等特点,成为目前乘客电梯市场的主 导产品。曳引式电梯主要由曳引机、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 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 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由于该型式电梯 的对重和轿厢需要同时安装在井道中,大大降低了井道面积利用率;曳引机一般安装在顶 层承重圈梁上或高要求和高造价的专用机房内,对井道的墙及顶部的建筑性能要求较高, 增加了成本;同时,电梯各部件一般在空间狭小的井道内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安装调试较繁 琐、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本 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井道面积利用率、降低房屋配套设施成本、方便安装调试的曳引机 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弓I式乘客电梯。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由框架立梁17和框架横梁18构 成的电梯外框结构,电梯外框结构内安装有轿厢1,轿厢1上面安装导向轮2、救援绳4、轿底 轮8、曳引钢丝绳10、门机12、层门装置13,在电梯外框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器14,在电梯外框 内安装有导轨15、限速器钢丝绳16、限速器涨紧轮9 ;曳引轮及曳引机3安装于框架立梁17 和框架横梁8构成的电梯外框结构底部,所述导向轮2安装于所述钢结构顶部,所述轿厢1 上安装四只轿底轮8。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还具有 如下特点所述的导轨15位于所述轿厢1的中心线两侧。所述四只轿底轮8分别位于轿厢1的两侧,每侧的两个轿底轮8与导轨15的距离相等。本技术的结构,具有如下优点一、没有对重组件,使得轿厢有效面积最大化,大大提高了井道面积利用率;二、采用框架式钢结构,工作中载荷主要作用于井道地基上,无需专用井道,降低 了房屋配套设施成本;三、各部件在电梯出厂前就安装于钢结构中并调试,避免了在狭小的井道内安装 调试工作,安装调试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曳引机位于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中符号说明轿厢轿厢1 ;导向轮2 ;曳引轮及曳引机3 ;救援绳4 ;涨紧杆5 ;涨 紧重块6 ;铰链7 ;轿底轮8 ;限速器涨紧轮9 ;曳引钢丝绳10 ;绳头板11 ;门机12 ;层门装置 13 ;缓冲器14 ;导轨15 ;限速器钢丝绳16 ;框架立梁17 ;框架横梁18 ;井道照明灯1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参阅图1-2,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由框架立梁17和框 架横梁18构成的电梯外框结构,电梯外框结构内安装有轿厢1,轿厢1上面安装导向轮2、 救援绳4、轿底轮8、曳引钢丝绳10、门机12、层门装置13,在电梯外框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器 14,在电梯外框内安装有导轨15、限速器钢丝绳16、限速器涨紧轮9 ;曳引轮及曳引机3安 装于框架立梁17和框架横梁8构成的电梯外框结构底部,所述导向轮2安装于所述钢结构 顶部,所述轿厢1上安装四只轿底轮8。所述的导轨15位于所述轿厢1的中心线两侧。所述四只轿底轮8分别位于轿厢1的两侧,每侧的两个轿底轮8与导轨15的距离相等。以上实施例是本技术较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 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由框架立梁(17)和框架横梁(18) 构成的电梯外框结构,电梯外框结构内安装有轿厢(1),轿厢(1)上面安装导向轮O)、救援 绳⑷、轿底轮(8)、曳引钢丝绳(10)、门机(12)、层门装置(13),在电梯外框的底部安装有 缓冲器(14),在电梯外框内安装有导轨(15)、限速器钢丝绳(16)、限速器涨紧轮(9);其特 征在于,曳引轮及曳引机(3)安装于框架立梁(17)和框架横梁(8)构成的电梯外框结构底 部,所述导向轮(2)安装于所述钢结构顶部,所述轿厢(1)上安装四只轿底轮(8)。2.如权利要求1所述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导轨(15)位于所述轿厢(1)的中心线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其特征在于,所 述四只轿底轮⑶分别位于轿厢⑴的两侧,每侧的两个轿底轮⑶与导轨(15)的距离相寸。专利摘要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涉及电梯结构,特别是无对重曳引式电梯结构。由框架立梁和框架横梁构成的电梯外框结构,电梯外框结构内安装有轿厢、轿厢上面安装导向轮、救援绳、轿底轮、曳引钢丝绳、门机、层门装置,在电梯外框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器,在电梯外框内安装有导轨、限速器钢丝绳、限速器涨紧轮;曳引轮及曳引机安装于框架立梁和框架横梁构成的电梯外框结构底部,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钢结构顶部,所述轿厢上安装四只轿底轮。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井道面积利用率、降低房屋配套设施成本、方便安装调试的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文档编号B66B11/04GK201850026SQ20102054109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6日专利技术者金毅 申请人:安徽中菱电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由框架立梁(17)和框架横梁(18)构成的电梯外框结构,电梯外框结构内安装有轿厢(1),轿厢(1)上面安装导向轮(2)、救援绳(4)、轿底轮(8)、曳引钢丝绳(10)、门机(12)、层门装置(13),在电梯外框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器(14),在电梯外框内安装有导轨(15)、限速器钢丝绳(16)、限速器涨紧轮(9);其特征在于,曳引轮及曳引机(3)安装于框架立梁(17)和框架横梁(8)构成的电梯外框结构底部,所述导向轮(2)安装于所述钢结构顶部,所述轿厢(1)上安装四只轿底轮(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