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凡专利>正文

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47817 阅读:1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包括矩形钢结构井道,矩形钢结构井道内设有可升降矩形轿厢和设于矩形轿厢一侧壁外的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底层框架、至少一层中间层框架、顶层框架和顶盖;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相应侧壁上设置有一对位于对重装置两旁侧的导轨支架,两导轨支架内侧端分别设有与对重装置配合工作的对重导轨,两导轨支架外侧端分别设置有与矩形轿厢配合工作的轿厢导轨,该设备是为老旧楼房多层楼房提供了安全可靠、结构紧凑、美观新颖、安装方便的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特别是针对老旧楼房专用的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属于机械升降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观念转变后,老旧楼房加装电梯的需求量很大,对于居住在高层的居民来说,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居民,这将是一个重大的改变,加装了电梯可以很好的解决了他们上下楼所需要的时间,对住在高层的大年纪居民来说,因为自身的体质较差,经常上下楼需要爬楼梯的话,很容易造成意外的伤害,加装的电梯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老旧楼房加装电梯因事先没有设计井道,通常的办法是增设一个室外井道供电梯安装和运行。室外井道一般采用钢结构井架,外边覆盖防护板,结构简单,实用经济。而采用砖墙结构是不可靠的,若加装钢筋混凝土井道,既不经济又很费事。但是,现有的钢结构井道采用整体式现场焊接或用预制钢构件现场拼焊而成,对高空焊接工艺要求很高,整个施工过程在室外进行,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工期很长,往往超过60天,长期施工噪音大,扰民事件也时常发生。另外,现有的钢结构井道施工与电梯的安装是完全分开的, 通常是井道施工后,再进行电梯安装和调试,故室外电梯安装的总时间很长,现场的人工费用也很大,导致加装电梯总成本提高。从电梯总体布置和结构设计方面,现有的加装电梯与传统室内电梯没有明显区别,井道容积率低,占地面积较大,许多老旧楼房加装电梯会因此而无法实现。针对目前加装电梯的技术现状和发展障碍,有必要研发出安全可靠、结构紧凑、美观新颖、安装方便,适应于老旧楼房多层楼房专用的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该设备是为老旧楼房多层楼房提供了安全可靠、结构紧凑、美观新颖、安装方便的专用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包括矩形钢结构井道,矩形钢结构井道内设有可升降矩形轿厢和设于矩形轿厢一侧壁外的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底层框架、至少一层中间层框架、顶层框架和顶盖;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相应侧壁上设置有一对位于对重装置两旁侧的导轨支架,两导轨支架内侧端分别设有与对重装置配合工作的对重导轨,两导轨支架外侧端分别设置有与矩形轿厢配合工作的轿厢导轨。所述矩形轿厢相应侧面上设置有旁开式轿厢门,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位于轿厢门相应旁侧设置有旁开式厅门。所述基座、基层框架、中间层框架与顶层框架之间经螺栓组件配合连接,所述基座由槽钢焊接而成,各框架包括4根立柱,各立柱顶部之间焊接有槽钢以形成各框架的顶部横杆,各立柱底部之间焊接有槽钢以形成各框架的底部横杆,各立柱中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组中间横杆。所述基层、基层框架、中间层框架与顶层框架的连接部由两开口方向相对的槽钢经连接螺栓、弹簧垫片与螺母实现紧固连接。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两侧及后侧覆盖有铝塑板或玻璃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检修方便、快捷、省时,而在能在不影响居民的正常作息的情况下及时完成安装;在安装时不需要焊接,减小对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避免了空中焊接作业所带来的危险;轿厢导轨及对重导轨设于井道的同一侧, 这样结构紧凑,有效减小了占地的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构造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构造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构造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1的N-N剖视图。图中1为矩形钢结构井道;2为矩形轿厢;3为对重装置;4为导轨支架;5为缓冲器;6为涨绳轮;7为铝塑板;8为玻璃板;A为框架;B为螺栓组件;C为槽钢;11为基座;12 为顶盖;13为厅门;22为轿厢导轨;23为厢门;31为对重导轨;Al为底层框架;A2为中间层框架;A3为顶层框架;A4为立柱;A5为顶部横杆;A6为底部横杆;A7为中间横杆;Bl为螺栓;B2为弹簧垫片;B3为螺母。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参考图例,一种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包括矩形钢结构井道1,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1内设有可升降矩形轿厢2和设于矩形轿厢2 —侧壁外的对重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1包括基座11,所述基座11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底层框架Al、至少一层中间层框架A2、顶层框架A3和顶盖12 ;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1相应侧壁上设置有一对位于对重装置3两旁侧的导轨支架4,两导轨支架4内侧端分别设有与对重装置3配合工作的对重导轨31,两导轨支架4外侧端分别设置有与矩形轿厢2两端部的升降滑槽21配合工作的轿厢导轨22。所述矩形轿厢2相应侧面上设置有旁开式轿厢门23,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1位于轿厢门23相应旁侧设置有旁开式厅门13。所述基座11经缓冲器5、涨绳轮6与对重装置3配合连接。所述基座11、基层框架Al、中间层框架A2与顶层框架A3之间经螺栓组件B配合连接,所述基层11由槽钢C焊接而成,各框架A包括4根立柱A4,各立柱A4顶部之间焊接有槽钢C以形成各框架A的顶部横杆A5,各立柱A4底部之间焊接有槽钢C以形成各框架A 的底部横杆A6,各立柱A4中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组中间横杆A7。 所述基层11、基层框架Al、中间层框架A2与顶层框架A3的连接部由两开口方向相对的槽钢C经连接螺栓Bi、弹簧垫片B2与螺母B3实现配合连接。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1两侧及后侧覆盖有铝塑板7或玻璃板8。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模块式钢结构井道一体化电梯,包括了模块式钢结构井道和井道内曳引式电梯的各部件。模块式钢结构井道从下至上由基座、底层框架、中间层框架、顶层框架和顶盖等组成。基座与钢筋混凝土底坑基础连接,位于钢结构井道的最底部。基层框架高度包括了底坑高度和基层高度,由4根立柱和上下各4根连接槽钢,以及若干根中间横杆焊接而成。中间层框架设置若干个,每个框架的焊接组件与基层框架相同,其高度包括1 3个楼层高度,通常为2个楼层高度。顶层框架的焊接组件亦与基层框架相同,其高度包括顶层高度及以上的设备区间高度。各框架之间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拧紧后形成模块式钢结构电梯井道。设备区间内设置曳引机、限速器和控制柜。导轨支架紧固在各井道框架的中间横杆上,对重导轨紧固在导轨支架的内侧,而轿厢导轨紧固在导轨支架的外侧。导轨集中在轿厢的同一侧,距中间横杆很近,由于导轨支架受力件采用槽钢材料,且承受力矩较小,故这种导轨固定方式结构紧凑,受力合理,状态稳定可靠。轿厢门和厅门采用旁开式,轿厢架也置于轿厢的旁边,这种布置非常紧凑,轿厢投影面积与井道占地面积的比值趋于最大化。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式钢结构井道。钢结构井道从下至上由基座、底层框架、若干个中间层框架、顶层框架和顶盖等组成。各层框架均在工厂车间内焊接而成,框架高度可设置对应广3层楼高,以2层楼高为佳。框架之间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紧固,现场积木式组装成钢结构井道。这种工厂焊接、现场积木式组装方式完全省去现场高空焊接的麻烦,整个钢构电梯井道现场装配工序可以当日完成,克服了现有钢结构电梯井道工期长、成本高的缺点。(2)本专利技术采用钢结构井道与电梯一体化设计,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通过导轨支架紧固在各井道框架的中间横杆上,对重导轨紧固在导轨支架的内侧,而轿厢导轨紧固在导轨支架的外侧。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包括矩形钢结构井道,矩形钢结构井道内设有可升降矩形轿厢和设于矩形轿厢一侧壁外的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底层框架、至少一层中间层框架、顶层框架和顶盖;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相应侧壁上设置有一对位于对重装置两旁侧的导轨支架,两导轨支架内侧端分别设有与对重装置配合工作的对重导轨,两导轨支架外侧端分别设置有与矩形轿厢配合工作的轿厢导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包括矩形钢结构井道,矩形钢结构井道内设有可升降矩形轿厢和设于矩形轿厢一侧壁外的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底层框架、至少一层中间层框架、顶层框架和顶盖; 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相应侧壁上设置有一对位于对重装置两旁侧的导轨支架,两导轨支架内侧端分别设有与对重装置配合工作的对重导轨,两导轨支架外侧端分别设置有与矩形轿厢配合工作的轿厢导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轿厢相应侧面上设置有旁开式轿厢门,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位于轿厢门相应旁侧设置有旁开式厅门。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凡
申请(专利权)人:张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