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素甲醚防治植物真菌病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51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该杀菌剂含有的有效活性成分为大黄素甲醚和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水或有机溶剂或惰性粉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黄素甲醚植物保护化合物及其使用方法,以及以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为有效成份的防治植物真菌病害农药。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对资源和环境的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响应和认同的主题,“有机农业”,“绿色食品”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方向,众多科技工作者把寻找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和谐的生物合理性农药作为农药研究的新方向。植物中存在着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在植物中的功能还没有被了解。但是它们却可以成功地阻止真菌对植物的侵染。例如从麻黄和细辛中提取的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张国珍、樊瑛、丁万隆等,麻黄和细辛挥发油的抗真菌作用,植物保护学报,1995,22(4)373-374)。苦参提取物对多种真菌和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郑永权、姚建仁、邵向东等,苦参杀虫抑菌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99,25(6)17-19)。中国专利申请00121584.1公开了苦豆子杀菌剂及其制法,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番茄灰霉病、玉米大斑病、辣椒疫霉病、黄瓜灰霉病、苹果炭疽病。大黄素甲醚是常用的中药有效成分,例如存在于蓼属(Polygonum)中的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具有抗衰老和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和抗肿瘤作用(蓼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学活性研究进展,巩忠福、杨国林、严作廷等,中草药,2002,33(1)82-8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研制新类型的天然活性物质,发现了大黄素甲醚具有广泛的抗真菌活性,大黄素甲醚是存在于植物中的普通次生代谢物,它们通常存在于蓼科、豆科等物种中。本专利技术从多种植物中提取了大黄素甲醚,并进行了仿生合成。通过大量室内外试验,发现大黄素甲醚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例如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棉花枯萎病、番茄立枯病、辣椒炭疽病、烟草赤星病。本专利技术得到的大黄素甲醚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它们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来自植物,也可是人工合成物,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大黄素甲醚来自植物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可以通过该
中已知的有机溶剂浸提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柱层析法从羊蹄(Rumex japonicus)、巴天酸膜(Rumex patientia)、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获得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大黄素甲醚。在制造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大黄素甲醚为有效成分的抗真菌药物时,可使用该
中已知的农药通用的固相、液相及乳化、分散剂等各种载体和各种剂型。如可湿性粉剂、乳油、微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施用适于在病害即将发生前施用1次,然后根据病害发生发展情况隔7-10天再使用1-2次。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具有的优点在于,以大黄素甲醚为有效成份的药剂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中医药的临床常用饮片,是一种新型的抗真菌侵染药剂,具有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等特点,属于新型的生物农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对水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1、菌种Pyricularia grisea wo2-1(与丽江新团黑谷亲和)2、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不含任何抗瘟基因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大黄素甲醚对稻瘟菌的抑制活性。使用番茄燕麦汁培养基培养wo2-1,每升培养基含番茄汁150ml,燕麦汁750ml(30g燕麦片加水1000ml煮沸20min,双层纱布过滤),琼脂18g。灭菌后接入wo2-1菌丝,在25℃光照条件下,培养2天后,用灭菌棉签打断气生菌丝,继续培养1-2天后用无菌水洗下孢子,纱布过滤后,将孢子悬浮液稀释到1×106个/ml待用。大黄素甲醚用苯溶解后,分别稀释到不同浓度梯度100ug/g-2ug/g,将菌液与孢子悬浮液等体积混合则药物浓度为50ug/g-1ug/g,取药液孢子混合液20ul置凹玻片上,3个重复,25℃避光培养18h,待空白对照孢子萌发90%以上时调查各处理孢子萌发率,计算抑菌率和EC50值。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对稻瘟病的抑制效果。浸种催芽盆播水稻丽江新团黑谷,于水稻5叶1心时,将第5叶剪头去尾,取5cm长叶段放各处理培养皿中,每皿5-7段,先将24ug/g的药剂浓度进行大黄素甲醚3个重复5ml量的喷雾。24小时后再将离体叶段接种1×106个/ml浓度的孢子液,每处理定量喷雾3个重复5ml菌液,在25℃黑暗条件下保湿培养36h,再光照36h,然后调查发病情况,田间于水稻分蘖盛期,先施5%大黄素甲醚可湿性粉1次,24小时后接入浓度为106/ml孢子液并保湿,10天后再施药1次,待对照充分发病后进行调查,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对照病斑数-处理病斑数)/对照病斑数×100。结果证明大黄素甲醚对稻瘟病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实施例2大黄素甲醚对稻纹枯菌室内生测和田间防治试验室内生测用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 AG5(湖北省优势菌丝融合群),先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胶培养基)上活化72h,然后采用2倍浓度稀释法先分设2000ug/ml~7.8125ug/ml药剂浓度,(即各处理的10倍浓度),然后,将PDA溶化,按药液与PDA培养基1∶9混合均匀(v/v)后即成200ug/ml~0.78125ug/ml的含药培养基,每处理倒制成4个平板(直径9cm),待冷却后在平板中央接入6mm菌饼,置25±1℃下培养,待空白对照菌饼长到平板边缘时用游标卡尺十字交叉法测定各处理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抑菌率。抑菌率%=空白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空白菌落直径-菌饼直径)×100,并计算EC50值和EC95值。田间使用本实施例2的5%大黄素甲醚可湿性粉,于水稻分蘖盛期后开始施用,间隔10天1次,共3次,于纹枯病定型后调查。结果证明大黄素甲醚可有效抑制大田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实施例3大黄素甲醚对棉花枯萎菌室内生测和田间防治试验采用同实施例2的方法对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ium f.sp.vasinfectum进行了室内生测和田间防治试验。棉枯萎菌先活化96h后生测。田间防治于棉苗移栽后10天开始施药,每10天1次,共3次。证明大黄素甲醚可有效控制棉枯萎病发展。 实施例4大黄素甲醚对油菜菌核菌的室内生测和田间防治试验采用同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对油菜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进行了室内生测和田间防治试验,油菜菌核菌活化为72h,田间防治于油菜初花期施用,间隔7天1次,共3次,证实大黄素甲醚可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实施例5大黄素甲醚对番茄立枯菌的室内生测和田间防治试验采用同实验例2同样的方法对番茄立枯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了室内生测和田间防治试验,番茄立枯菌活化72h后生测。田间防治于幼苗出土后开始7天1次,共2次,证明大黄素甲醚可有效控制番茄立枯病发展。 实施例6大黄素甲醚对辣椒炭疽病的室内生测和田间防治试验采用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对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进行了室内生测和田间防治试验,辣椒炭疽菌活化120h后生测。田间防治采取先用药,24小时后接入浓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该杀菌剂含有的有效活性成分为大黄素甲醚和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水或有机溶剂或惰性粉体。2.权利1中所述的大黄素甲醚可来自植物提取物。3.权利1中所述的大黄素甲醚加上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助剂可制成有效含量为1-80%的可湿性粉剂、乳油、微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大昭杨小军倪汉文杨立军王少南赵永玉张汉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倪汉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