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塑钢缠绕管带材的模具。
技术介绍
塑钢螺旋缠绕管是替代传统的水泥管、钢管等的新型管材,在城市地下管网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制造塑钢螺旋缠绕管,首先需要将加强钢带与塑胶复合成缠绕管带材10,然后通过专用的螺旋缠绕设备,将带材缠绕连接制作成塑钢螺旋缠绕管产品。如图1所示,通过专用模具将熔融塑胶材料与钢带复合成横截面结构包括塑胶壁 11、直立设置在塑胶壁11 一侧的加强肋12和设置在塑胶壁11两侧的搭接结构13、14的缠绕管带材10。现有的缠绕管带材模具包括挡板、模架、模芯和多个模板等组件,其熔融塑胶注入口与带材塑胶壁型腔和搭接边型腔之间采用主流道连接,即带材塑胶壁型腔和搭接边型腔均由主流道进行供料,其流道设计不合理导致现有缠绕管带材模具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带材塑胶壁型腔和搭接边型腔均由主流道进行供料,在带材塑胶壁型腔消耗了主流道中的大部分熔融塑胶后,导致搭接边型腔供料不足,常常出现带材搭接边缺料、结构不完整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缠绕管带材模具,克服现有缠绕管带材模具因流道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产品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缠绕管带材模具,包括与熔融塑胶进料管相连接的熔融塑胶注入口、带材塑胶壁型腔、设置在该带材塑胶壁型腔两侧的搭接边型腔和连通该熔融塑胶注入口与该带材塑胶壁型腔的主流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流道,该副流道设置在所述主流道两侧并连通所述熔融塑胶注入口与所述搭接边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管带材模具,包括与熔融塑胶进料管相连接的熔融塑胶注入口、带材塑胶壁型腔、设置在该带材塑胶壁型腔两侧的搭接边型腔和连通该熔融塑胶注入口与该带材塑胶壁型腔的主流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流道,该副流道设置在所述主流道两侧并连通所述熔融塑胶注入口与所述搭接边型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管带材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芯板、流道板和出料板;所述熔融塑胶注入口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所述芯板包括上下配合连接的上芯板、下芯板,该上芯板与所述上盖板上下配合连接并包括位于所述熔融塑胶注入口下方的流道凹槽;该芯板包括位于同一水平平行间隔贯通设置的芯板钢带导向孔、沿该模具钢带进料方向倾斜向下的流道下斜面和与所述流道板两侧表面嵌套配合的内侧表面,所述流道下斜面上端连接所述流道凹槽底面,所述芯板钢带导向孔全部穿过该流道下斜面;所述流道板包括定位连接结构、与所述流道下斜面间隔配合并与所述芯板的内侧表面共同构成所述主流道的主流道通道I的流道上斜面、与所述芯板的芯板钢带导向孔一一对应并连通的下侧开口的流道板钢带导向槽和设置在该流道板两侧表面构成所述副流道的副流道通道I,该流道板钢带导向槽与钢带相应各表面保持间隙,该流道板上侧表面与所述上盖板下侧表面配合;所述上、下芯板的配合面与该芯板钢带导向孔横向相交;所述出料板包括出料板钢带导向槽、与该出料板钢带导向槽呈T形横向连通的所述带材塑胶壁型腔和搭接边型腔,该出料板钢带导向槽允许带有塑胶复合层的所述钢带通过, 该出料板钢带导向孔与所述芯板钢带导向槽一一对应并连通,所述带材塑胶壁型腔和搭接边型腔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出料板包括上下配合的上出料板和下出料板,该上、下出料板的配合面与所述带材塑胶壁型腔和搭接边型腔横向相交;所述上盖板、上芯板和下芯板上、中、下配合连接,所述上出料板和下出料板上下配合连接,所述出料板与所述上盖板、上芯板和下芯板前后横向配合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管带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定位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流道板上侧表面的定位连接螺孔、对应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的连接通孔和穿过该连接通孔与该定位连接螺孔配合将所述流道板连接在所述上盖板上的连接螺栓;或所述流道板定位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流道板两侧表面的定位连接螺孔、对应设置在所述上芯板嵌套两侧边的连接通孔和穿过该连接通孔与该定位连接螺孔配合将所述流道板连接在所述上芯板上的连接螺栓;或所述流道板定...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