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清作专利>正文

车顶架固定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68936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顶架固定座,包含:基座,包括一水平座体及一结合座体,该结合座体自该水平座体一端纵向延伸;卡合机构,包括一接合部及一卡勾部,该接合部可拆卸地设于该结合座体,该卡勾部供勾设于车体夹缝;延伸板,包括一第一结合段和一第二结合段;复数个固定件;其中,该结合座体与该第一结合段中的一个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另一个开设有复数个第一定位孔,且该些第一定位孔呈纵向分布,该接合部和该第二结合段中的一个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另一个开设有复数个第二定位孔,且该些第二定位孔呈纵向分布;部分固定件可拆卸地穿设于该第一开孔及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部分固定件可拆卸地穿设于该第二开孔及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车顶架固定座,特别是一种可视车顶与车体缝隙间距作适当调整的车顶架固定座。
技术介绍
由于一般车辆其车内或是后车厢能容纳的空间有限,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遂提供一种可加装在车辆顶部的架体来固定各式各样大型物体。如中国台湾M270969、中国台湾 154027专利号所揭露的,这些车顶架横跨该车辆顶部,且其两端分别固设于一固定座,各该固定座卡设于车顶与车体两侧的缝隙内,使用者可在该车顶架另外装设各式各样的固定装置来固定例如脚踏车、行李等大型物体。然而有些车辆供卡设的缝隙设于车体侧边,且与车顶距离较大,一般的车顶架以及固定座的组合无法适用于该种车辆上。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视车顶与车体缝隙间距作适当调整的车顶架固定座来改善上述问题,成为本技术着眼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车款的车顶架固定座,其是可视不同车款的车顶与车体缝隙的距离作适当调整的车顶架固定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车顶架固定座,包含基座,包括一水平座体及一结合座体,该结合座体自该水平座体一端纵向延伸;卡合机构,包括一接合部及一卡勾部,该接合部可拆卸地设于该结合座体,该卡勾部供勾设于车体夹缝;延伸板,包括一第一结合段和一第二结合段;复数个固定件;其中,该结合座体与该第一结合段中的一个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另一个开设有复数个第一定位孔,且该些第一定位孔呈纵向分布,该接合部和该第二结合段中的一个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另一个开设有复数个第二定位孔,且该些第二定位孔呈纵向分布;部分固定件可拆卸地穿设于该第一开孔及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部分固定件可拆卸地穿设于该第二开孔及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如上所述的车顶架固定座,其中,所述延伸板两侧朝内弯折,该延伸板形成门框形截面。如上所述的车顶架固定座,其中,所述结合座体和所述第一结合段中的一个开设有两个第一开孔,另一个的该些第一定位孔呈两排纵向分布,且部分固定件可拆卸地穿设该两个第一开孔以及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定位孔。如上所述的车顶架固定座,其中,所述接合部和该第二结合段中的一个开设有两个第二开孔,另一个的该些第二定位孔呈两排纵向分布,且部分固定件可拆卸地穿设该两个第二开孔以及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定位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车顶架固定座提供了多种调整方式,可供使用者视不同车款的车顶与车缝的距离作适当的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固定于车顶两端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于第一车款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于第二车款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固定于第一车款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基座111 平面112:夹持座12 结合座体20 卡合机构21 接合部211:凸部22 卡勾部221 钩形件222 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较佳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可能实施形态,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陈明。请参照图1及图2,本技术的车顶架固定座包含一基座10、一卡合机构20、一延伸板30以及复数固定件40,该基座10包括一水平座体和一结合座体12,该结合座体12 自该水平座体一端纵向延伸,该水平座体包含一平面111及一夹持座112,该平面111开设有复数个穿孔,且该夹持座112开设有复数个孔洞,该平面111供承放一车顶架50,该夹持座112夹固该车顶架50,且部分固定件40穿过该些孔洞与该些穿孔,令该车顶架50固定于该平面111与该夹持座112之间。请参照图1及图2,该卡合机构20包括一接合部21及一卡勾部22,该接合部21 可拆卸地设于该结合座体12,该卡勾部22供勾设于车体夹缝;更明确地说,该接合部21两侧弯折形成一门框形截面,且该接合部21上设有一凸部211,该凸部211开设有一通孔,该卡勾部22包括一钩形件221、一旋钮222和一螺固件223,该钩形件221包含一贯孔,该螺固件223从接合部21内侧穿设过该凸部211的通孔与该钩形件221的贯孔,且其螺纹段露出于该接合部21外侧,令该旋钮222螺设于该螺固件223上,使该卡合机构20稳固地卡勾于车体夹缝。223 螺固件30延伸板31第一结合段32第二结合段 40 固定件50 车顶架 60 第一开孔 70 第一定位孔 80 第二开孔 90 第二定位孔。该延伸板30包括一第一结合段31和一第二结合段32,较佳地,该延伸板30两侧朝内弯折,令该延伸板30形成门框形截面。请参照图2至图5,其中该结合座体12与该第一结合段31中的一个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开孔60,另一个开设有复数个第一定位孔70,且该些第一定位孔70呈纵向分布,该接合部21与该第二结合段32中的一个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孔80,另一个开设有复数个第二定位孔90,且该些第二定位孔90呈纵向分布,部分固定件40可拆卸地穿设于该第一开孔 60及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70,部分固定件40可拆卸地穿设于该第二开孔80及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90。较佳地,该结合座体12与该第一结合段31中的一个开设有两个第一第一开孔60,另一个的该些第一定位孔70呈两排纵向分布,且部分固定件40可拆卸地穿设该两个第一开孔60以及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定位孔70,该接合部21与该第二结合段32中的一个开设有两个第二开孔80,且另一个的该些第二定位孔90呈两排纵向分布,且部分固定件 40可拆卸地穿设该两个第二开孔80以及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定位孔90。于本实施例中,该些第一开孔60开设于该第一结合段31,该些第一定位孔开设于该结合座体12,该些第二开孔80开设于该接合部21,该些第二定位孔90开设于该第二结合段32。综上,本技术的车顶架固定座提供了多种调整方式,可供使用者视不同车款的车顶与车缝的距离作适当的调整,更详细地说,请参照图3及图4,其中一种方式是先将该延伸板30锁固于该卡合机构20,再视车顶与车缝的距离相对调整该基座10与该延伸板 30的结合位置,当然也可再视情况调整该卡合机构20与该延伸板30的结合位置,上述结合顺序反之亦然,或者先将卡合机构20卡设于车体缝隙,该基座10固设于车顶,再调整延伸板30与该基座10和该卡合机构20的相对适当结合位置。另一种方式是该卡合机构20可拆卸地直接与该基座10锁固。通过上述设计,本技术的车顶架固定座可达成适用于多种车顶与车体缝隙的距离相异的车辆款式的功效。再者,该些开孔或该些定位孔呈两排纵向分布,使上述三者可更稳固定结合。又,该延伸板30的门框形截面令该结合座体较易定位及滑动于该延伸板内侧,该卡合机构20的门框形截面令该延伸板较易定位及滑动于该卡合机构20内侧。由上可知,本技术的车顶架固定座不仅结构创新,且极具进步的功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顶架固定座,包含:基座,包括一个水平座体及一个结合座体,该结合座体自该水平座体一端纵向延伸;卡合机构,包括一个接合部及一个卡勾部,该接合部可拆卸地设于该结合座体,该卡勾部供勾设于车体夹缝;延伸板,包括一个第一结合段和一个第二结合段;复数个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座体和该第一结合段中的一个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另一个开设有复数个第一定位孔,且该些第一定位孔呈纵向分布,该接合部和该第二结合段中的一个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另一个开设有复数个第二定位孔,且该些第二定位孔呈纵向分布;部分固定件可拆卸地穿设于该第一开孔及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部分固定件可拆卸地穿设于该第二开孔及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顶架固定座,包含基座,包括一个水平座体及一个结合座体,该结合座体自该水平座体一端纵向延伸;卡合机构,包括一个接合部及一个卡勾部,该接合部可拆卸地设于该结合座体,该卡勾部供勾设于车体夹缝;延伸板,包括一个第一结合段和一个第二结合段;复数个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座体和该第一结合段中的一个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另一个开设有复数个第一定位孔,且该些第一定位孔呈纵向分布,该接合部和该第二结合段中的一个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另一个开设有复数个第二定位孔,且该些第二定位孔呈纵向分布;部分固定件可拆卸地穿设于该第一开孔及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部分固定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清作
申请(专利权)人:沈清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