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7298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一层构造就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且耐光性、耐皂化性和耐划伤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偏振片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其为在透光性基体上直接或者隔着其他层至少设置有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导电材料,该光学层叠体表面的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为1.0×1012Ω/□以下,并且,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前后的表面电阻率之比即R2/R1为104以下,其中,R1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前的表面电阻率,R2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就液晶显示装置(LCD)、布朗管(CRT)显示器、投影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 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而言,在显示装置表面,由于荧光灯等的室 内照明、太阳光从窗户的入射、操作者的影子等的映入,而妨碍图像的可见性。此外, 还要求对该图像显示面赋予耐擦伤性,以防止在操作时造成划伤。为此,对这些显示器 的表面而言,为了提高图像的可见性,而在最表面设置具有形成了微细凹凸结构的防眩 层、硬涂层等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微细凹凸结构能够使表面反射光扩散、抑 制外来光的正反射、防止外部环境的映入(具有防眩性)。就这些光学层叠体而言,通常有如下的光学层叠体被制造并销售,即,在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称为“PET”)、三醋酸纤维素(以下,称为“TAC” )等透 光性基体上设置一层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防眩层的光学层叠体,在光扩散层上层叠有 低折射率层的光学层叠体,现在,正在开发通过层构造的组合来提供所希望的功能的光 学层叠体。光学功能层具有所希望的性质。例如,光学功能层具有硬涂性的光学层叠体, 能够用作具备硬涂层的硬涂膜。另外,在光学功能层的表面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光学 层叠体,不仅能够用作硬涂膜,并且,也能够用作具备防眩层的防眩膜。此外,作为光 学功能层,也可以使用光扩散层、低折射率层。通过将这些硬涂层、防眩层等光学功能 层以单层形式使用或者进行多层式组合,而使得具备有所希望的功能的光学层叠体的开 发在不断进展。关于显示器的最表面(观察面侧),存在有由于静电而造成的尘埃附着、液晶显 示工作不良等问题,而一直需求带有抗静电功能的光学层叠体。尤其是,伴随着显示器 的高对比度化,也包括尘埃的附着变得显眼的原因,而一直需求带有抗静电功能的光学 层叠体。另外,对于显示器的最表面(观察面侧),可预料到有严峻考验(由物理、机 械、化学刺激等引起的负荷),例如,可预料到用蘸有玻璃清洁剂(表面活性剂系、有机 溶剂系等各种清洁剂)的抹布擦拭附着于显示器表面的灰尘、指纹等污染等。因此,对 于搭载于显示器的硬涂膜表面,一直要求改善防污性。作为带有抗静电功能的抗静电防眩膜,有人提出了在透明基材膜上依次层叠有 透明导电层和防眩层而成的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通过涂布树脂层能够得到1层结构的抗静电防眩膜,所述树脂层含有用 于赋予抗静电性的季铵盐性化合物,并添加有用于赋予防眩性的透光性微粒(例如,专 利文献2、3)。另外,作为导电材料,有人提出了使用聚苯胺、聚噻吩等有机导电材料的光学层叠体。由于有机系导电材料的耐光性比无机系材料差,不能保持抗静电性能,而一直 要求对其进行改良。这里,为了改善耐光性,有人提出了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树脂混 合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4)。 另外,有人公开了将硬涂层直接设置在包含三醋酸纤维素膜的基材上而成的抗 静电硬涂膜,所述硬涂层含有粒径IOOnm以下的三氧化二锑等金属氧化物、分子内具有 3个以上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和分子内含有氟原子的丙烯酸类化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2-254573号公报 W02007/032170 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9-66891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8-181120号公报 日本特许第4221990号公报5)。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对于用于显示器的光学层叠体,一直要求抗静电性能。这里,为了能够耐受在 室外用途中使用,而要求抗静电性能不因太阳光等光而发生变化的耐光性。另外,用于 显示器的偏振片的保护膜,在将偏振光基体和三醋酸纤维素系保护膜贴合时,通常进行 皂化等处理来提高偏振光基体和保护膜的粘接性。因此,对于在三醋酸纤维素系保护膜 上层叠的光学功能层、光学层叠体,要求抗静电性能不变化的耐皂化性。如专利文献1所示,作为具有抗静电功能的抗静电防眩膜,提出了在透明基材 膜上依次层叠有透明导电层和防眩层而成的膜,就该构造而言,抗静电性、防眩性等优 异,但是,由于是在透明基材膜上层叠有2层的构造,因此存在成本高的问题。如专利文献2、3所示,通过涂布树脂层而能得到在透明基材膜上层叠有1层的 构造的光学层叠体,所述树脂层含有用于赋予抗静电性的季铵盐系化合物,并添加有用 于赋予防眩性的透光性微粒,但是,该构造会产生导电性因皂化处理而降低等的问题。就使用有聚苯胺、聚噻吩等导电性高分子的光学层叠体而言,由于有机系导电 材料的耐光性比无机系材料差,不能保持抗静电性能,因此,一直要求对其进行改良。 这里,如专利文献4所示,为了改善耐光性,提出了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树脂混合的 方法,但是,由于这里使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树脂自身的硬度低,而存在表面硬度 低、耐划伤性降低的问题。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抗静电硬涂膜的抗静电性、耐擦伤性优异。但是,该抗 静电硬涂膜中添加有用于控制折射率的氟材料,得不到足够的防污性,当实施皂化处理 时,硬涂层中的氟材料溶出,存在防污性降低的问题。即,要求改善皂化处理后的防污 性。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一层构造就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 且耐光性、耐皂化性以及耐划伤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现出抗静电性以及防污性、即使进行了皂 化处理时抗静电性和防污性也不太会降低的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其的偏振片和显示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从而解决上述技术课题。(1) 一种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其为在透光性基体上直接或者隔着其他层至 少设置有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导电材料,该光学层叠体 表面的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为1.0Χ1012Ω/□以下,并且,碳弧式耐光性试 验前后的表面电阻率之比即R2/R1为IO4以下,其中,Rl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前的表面 电阻率,R2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2)根据前项(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饱和 带电电压为1.5kV以下。(3)根据前项(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学功能层含有 树脂成分和、透光性微粒或通过凝聚能形成凹凸的无机成分的至少一种。(4)根据前项(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学功 能层含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5)根据前项(4)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学功能层是将至少含 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组合物进行固化而得到的层, 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且含有3个以上丙烯酰基。(6)根据前项(5)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氟化 丙烯酸酯含有全氟烷基。(7)根据前项(5)或(6)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电离放射线固化 型氟化丙烯酸酯的氟原子含有率为20%以上。(8)根据前项(5) (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电离放 射线固化型氟化丙烯酸酯是用下式(A)表示的化合物。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其为在透光性基体上直接或者隔着其他层至少设 置有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其为在透光性基体上直接或者隔着其他层至少设置有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导电材料,该光学层叠体表面的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为1.0×10↑[12]Ω/□以下,并且,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前后的表面电阻率之比即R2/R1为10↑[4]以下,其中,R1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前的表面电阻率,R2为碳弧式耐光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和也村田力桑原将臣森内英辉芹泽直树川西崇之中西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