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部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747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2
光学部件包括具有相互正交的吸收轴与透射轴的偏振板(13)、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轴与透射轴的反射偏振板(11)、以及设置在偏振板(13)与反射偏振板(11)之间且直线透射率与入射光角度相应地变化的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12)。角度相应地变化的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12)。角度相应地变化的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部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部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提高室外可视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已知有如下的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通过利用来自配置于与观察侧相反侧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进行的透射显示、以及利用从观察侧入射的外部光进行的反射显示这双方来显示图像。作为该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而具有如下方式:在液晶显示元件的与观察侧相反侧配置照明装置,且将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多个像素分别区分为两个区域,在比其一方的区域的液晶层靠后侧的位置设置反射膜,由此按照上述多个像素的每个形成有反射显示部与透射显示部的方式(专利文献1);以及在液晶显示元件的与观察侧相反侧配置照明装置,在比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层靠后侧(照明装置侧)的位置配置半透射反射膜的方式(专利文献2)。
[0003]然而,无论在哪个方式中,以往的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都存在反射显示较暗这样的问题。因此,提出如下那样的方法:在液晶显示元件与照明装置之间进一步引入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以及反射偏振光膜,由此使反射显示变得明亮(专利文献3)。另外,还提出如下那样的方法:进一步引入另一层反射偏振光膜,由此抑制上述透射显示变暗,并且使反射显示变得明亮(专利文献4)。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93715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

107725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02/086562号
[0009]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20

1127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1]然而,当为了使专利文献3、4的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显示变得明亮而提高各向异性扩散层的散射性时,存在透射显示变暗这样的问题。
[0012]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光学部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维持透射显示中的明亮度并且提高反射显示中的明亮度。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光学部件,具备:第一偏振板,具有相互正交的吸收轴与透射轴;反射偏振板,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轴与透射轴;以及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设置在上述第一偏振板与上述反射偏振板之间,直线透射率与入射光角度相应地变化,上述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具有与光扩散性相关的对称轴即散射中心轴,若设为:上述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法线与上述散射中心轴所成的角度即散射中心轴角度为θ,其中0<θ<
90
°
,在由上述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法线和上述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内的与上述散射中心轴角度θ相反的方位上,直线透射率成为极大的角度为α,其中

90
°
<α<0
°
,在上述散射中心轴角度θ与上述角度α之间,直线透射率成为极小的角度为β,其中α<β<θ,则上述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值k如下表示:
[0015]k=(上述散射中心轴角度θ的直线透射率-上述角度β的直线透射率)/上述角度α的直线透射率,
[0016]上述值k为0.18以上。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提供第一方式的光学部件,其中,上述角度α的直线透射率为20%以上。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提供第一方式的光学部件,其中,上述散射中心轴角度θ大于0
°
且为30
°
以下。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提供第一方式的光学部件,其中,上述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具有基质区域以及多个柱状区域,该多个柱状区域设置在上述基质区域内,沿着上述基质区域的厚度方向延伸,折射率与上述基质区域的折射率不同。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提供第一方式的光学部件,其中,上述反射偏振板的上述反射轴被设定为与上述第一偏振板的上述吸收轴平行。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一方式的光学部件;具有液晶层的液晶面板;以及具有相互正交的吸收轴与透射轴的第二偏振板,上述第一偏振板与上述第二偏振板以夹着上述液晶面板的方式配置。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式,提供第六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第二偏振板的吸收轴与上述第一偏振板的吸收轴正交。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式,提供第六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还具备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配置于上述光学部件的与上述液晶面板相反侧,朝向上述液晶面板射出照明光。
[0024]专利技术效果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光学部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维持透射显示中的明亮度并且提高反射显示中的明亮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0027]图2是说明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光学曲线的图。
[0028]图3是说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透射率相对比的图。
[0029]图4是说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反射率相对比的图。
[0030]图5是说明实施例1~3的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光学曲线的图。
[0031]图6是说明实施例1~3的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值k的图。
[0032]图7是说明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率相对比的图。
[0033]图8是说明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值k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0034]图9是说明实施例4、5的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光学曲线的图。
[0035]图10是说明实施例4、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率相对比的图。
[0036]图11是说明实施例4、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射率相对比的图。
[0037]图12是说明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率相对比与“散射中心轴角度+入射光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0038]图13是说明图12中描绘的点的条件的图。
[0039]图14是说明条件1~5下的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光学曲线的图。
[0040]图15是说明背光灯的亮度分布的图。
[0041]图16是说明针对入射光角度的反射显示的最佳角度的图。
[0042]图17是说明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值k的范围的图。
[0043]图18是说明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散射中心轴角度的范围的图。
[0044]图19是表示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构造、向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入射的透射光的情形的示意图。
[0045]图20是表示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构造、向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入射的透射光的情形的示意图。
[0046]图21是说明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光扩散性的评价方法的图。
[0047]图22是说明图21所示的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光学曲线的图。
[0048]图23是表示用于说明散射中心轴的三维极坐标显示的图。
[004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学部件,具备:第一偏振板,具有相互正交的吸收轴与透射轴;反射偏振板,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轴与透射轴;以及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设置在上述第一偏振板与上述反射偏振板之间,直线透射率与入射光角度相应地变化,上述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具有与光扩散性相关的对称轴即散射中心轴,若设为:上述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法线与上述散射中心轴所成的角度即散射中心轴角度为θ,其中0<θ<90
°
,在由上述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法线和上述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内的与上述散射中心轴角度θ相反的方位上,直线透射率成为极大的角度为α,其中

90
°
<α<0
°
,在上述散射中心轴角度θ与上述角度α之间,直线透射率成为极小的角度为β,其中α<β<θ,则上述光学各向异性扩散层的值k如下表示:k=(上述散射中心轴角度θ的直线透射率-上述角度β的直线透射率)/上述角度α的直线透射率,上述值k为0.18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步小林君平荒井则博大泽和彦片桐裕人杉山仁英加藤昌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