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烧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4463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蓄热式烧嘴,固定阀板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固定阀板上设有8个固定孔;转动阀板与固定阀板贴合,转动阀板上设有4个转动孔,气缸通过转动轴与转动阀板连接;固定阀板下方设有第一U型蓄热室和第二U型蓄热室,第一U型蓄热室和第二U型蓄热室内分别填充有刚玉球状蓄热体,第一U型蓄热室和第二U型蓄热室与下壳体和固定阀板之间设有下保温填充物;转动阀板上方设有进烟气通道、进空气通道、出烟气通道和出空气通道,进烟气口与进烟气通道连通,进空气口与进空气通道连通,出烟气口与出烟气通道连接,烧嘴与出空气通道连通,上壳体和转动阀板之间设有上保温填充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和控制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个双通道的蓄热体和一个烧嘴构成一组连续排烟,连续供 热的蓄热式烧嘴。技术背景工业炉是主要的耗能设备,也是直接影响环保的设备,烧嘴号称工业炉的心脏,烧 嘴的性能直接影响工业路的产品质量和耗能与环保;蓄热式烧嘴是目前高温加热、熔化火 焰炉最节能的技术与设备;对于一般高温火焰加热与熔化炉排出的烟气带走的热损失为总 供热量的50-60%,炉子的热效率一般为15-30% ;采用蓄热式烧嘴的炉子热效率比一般火 焰炉高40%以上,即节能40%以上;是实现低碳环保的有利技术与设备,但迄今为止这种 蓄热式烧嘴均为两个蓄热体各带一个烧嘴为一组,每一组的两个蓄热体和烧嘴通过换向分 别进行间歇工作;即一个烧嘴和其蓄热体进行预热空气并供煤气进行燃烧向炉内供热,而 另一个烧嘴和其蓄热体进行排烟,并将排出的烟气余热大部分留在蓄热体内,待下次换向 时再预热燃烧用的空气,并以空气为载体,使这部分的烟气余热送回到炉内全部成为炉子 的有效热;实际上等于一个烧嘴的连续操作;这样的设计结构复杂,体积大,造价高安装和 控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热式烧嘴,它采用一套蓄热体带一个 烧嘴,只蓄热体换向,烧嘴不换向连续工作,这样设计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和控制方便。技术方案一种蓄热式烧嘴,它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烧嘴;固定阀板设置在上壳 体和下壳体内,且固定阀板把上壳体和下壳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固定阀板上设有8个固定 孔;转动阀板与固定阀板贴合,转动阀板上设有4个转动孔,气缸通过转动轴与转动阀板连 接;固定阀板下方设有第一 U型蓄热室和第二 U型蓄热室,第一 U型蓄热室和第二 U型蓄热 室内分别填充有蓄热体,第一 U型蓄热室和第二 U型蓄热室与下壳体和固定阀板之间设有 下保温填充物;转动阀板上方设有进烟气通道、进空气通道、出烟气通道和出空气通道,进 烟气口与进烟气通道连通,进空气口与进空气通道连通,出烟气口与出烟气通道连接,烧嘴 与出空气通道连通,进烟气通道、进空气通道、出烟气通道和出空气通道与上壳体和转动阀 板之间设有上保温填充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蓄热式烧嘴,它采用一套蓄热体带 一个烧嘴,只蓄热体换向,烧嘴不换向连续工作;采用双U型通道,通过密封转动阀板,实现 蓄热室冷热空气和烟气的换向;它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和控制方便,有利于连续燃烧和 供热。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A剖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 为转动阀板逆时针旋转43°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蓄热式烧嘴,上壳体10与下壳体4连接,固定阀板7设置在上 壳体10和下壳体4内,且固定阀板7把上壳体10和下壳体4分成上下两部分,固定阀板7 上设有8个固定孔6 ;转动阀板17与固定阀板7贴合,转动阀板17上设有4个转动孔16, 气缸11通过转动轴12与转动阀板17连接;固定阀板7下方设有第一 U型蓄热室1和第二 U型蓄热室25,第一 U型蓄热室1和第二 U型蓄热室25内分别填充有刚玉球状蓄热体2, 第一 U型蓄热室1和第二 U型蓄热室25与下壳体4和固定阀板7之间设有下保温填充物 3 ;转动阀板17上方设有进烟气通道8、进空气通道5、出烟气通道14和出空气通道15,进 烟气口 19与进烟气通道8连通,进空气口 21与进空气通道5连通,出烟气口 22与出烟气 通道14连接,烧嘴13与出空气通道15连通,进烟气通道8、进空气通道5、出烟气通道14 和出空气通道15与上壳体10和转动阀板17之间设有上保温填充物9。工作的时候,固定 阀板7的孔18、20、23、24与转动阀板17的四个孔上下相通,第二 U型蓄热室25通烟气并 进行蓄热,第一 U型蓄热室1通空气并进行预热,即靠排烟机抽力,使炉内烟气通过孔20进 入第二 U型蓄热室25使蓄热体2进行蓄热,然后通过孔23出蓄热室由排烟机排出;由鼓风 机供给的燃烧空气,通过孔18进入第一 U型蓄热室1,空气预热后再通过孔24进入烧嘴13 与煤气进行燃烧;转动阀板17进行逆时针43°换向后,使固定阀板7的孔26、27、28、29与 转动阀板17的四个孔上下相通,即第一 U型蓄热室1通烟气并使蓄热体2进行蓄热,第二 U型蓄热室25通空气并使空气进行预热后再通过孔29进入烧嘴13与煤气进行燃烧;即靠 排烟机抽力,炉内烟气通孔27进入第一 U型蓄热室1使蓄热体2进行蓄热,然后通过孔26 由排烟机排出;由鼓风机供给的燃烧空气,通过孔28进入第二 U型蓄热室25使空气进行预 热,然后通过孔29进入烧嘴13与煤气进行燃烧。权利要求一种蓄热式烧嘴,它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烧嘴;其特征在于固定阀板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且固定阀板把上壳体和下壳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固定阀板上设有8个固定孔;转动阀板与固定阀板贴合,转动阀板上设有4个转动孔,气缸通过转动轴与转动阀板连接;固定阀板下方设有第一U型蓄热室和第二U型蓄热室,第一U型蓄热室和第二U型蓄热室内分别填充有蓄热体,第一U型蓄热室和第二U型蓄热室与下壳体和固定阀板之间设有下保温填充物;转动阀板上方设有进烟气通道、进空气通道、出烟气通道和出空气通道,进烟气口与进烟气通道连通,进空气口与进空气通道连通,出烟气口与出烟气通道连接,烧嘴与出空气通道连通,进烟气通道、进空气通道、出烟气通道和出空气通道与上壳体和转动阀板之间设有上保温填充物。专利摘要一种蓄热式烧嘴,固定阀板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固定阀板上设有8个固定孔;转动阀板与固定阀板贴合,转动阀板上设有4个转动孔,气缸通过转动轴与转动阀板连接;固定阀板下方设有第一U型蓄热室和第二U型蓄热室,第一U型蓄热室和第二U型蓄热室内分别填充有刚玉球状蓄热体,第一U型蓄热室和第二U型蓄热室与下壳体和固定阀板之间设有下保温填充物;转动阀板上方设有进烟气通道、进空气通道、出烟气通道和出空气通道,进烟气口与进烟气通道连通,进空气口与进空气通道连通,出烟气口与出烟气通道连接,烧嘴与出空气通道连通,上壳体和转动阀板之间设有上保温填充物;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和控制方便。文档编号F23D14/66GK201715503SQ20102025639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3日专利技术者孙荣岩 申请人:大连昌荣炉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式烧嘴,它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烧嘴;其特征在于:固定阀板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且固定阀板把上壳体和下壳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固定阀板上设有8个固定孔;转动阀板与固定阀板贴合,转动阀板上设有4个转动孔,气缸通过转动轴与转动阀板连接;固定阀板下方设有第一U型蓄热室和第二U型蓄热室,第一U型蓄热室和第二U型蓄热室内分别填充有蓄热体,第一U型蓄热室和第二U型蓄热室与下壳体和固定阀板之间设有下保温填充物;转动阀板上方设有进烟气通道、进空气通道、出烟气通道和出空气通道,进烟气口与进烟气通道连通,进空气口与进空气通道连通,出烟气口与出烟气通道连接,烧嘴与出空气通道连通,进烟气通道、进空气通道、出烟气通道和出空气通道与上壳体和转动阀板之间设有上保温填充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荣岩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昌荣炉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