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研磨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5024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持式研磨抛光机,主要由手持部和工作头部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整体为一电机,该电机外周面上设有凹凸状的散热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持式研磨抛光机使用工作情况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手持式研磨抛光机的电机直接设置成手持部,并于电机的外周面上设置凹凸状的散热筋,因此当电机工作产生热量时,将可直接通过其导热材质的外表进行散热,并可通过设置于电机外周面上的凹凸状散热筋将散热的效果加强,解决了以往的手持式研磨抛光机电机散热能力差的问题,提高了研磨抛光机的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研磨抛光机,属于工件表面光整加工
,具体涉及一 种电机设于手持部的手持式研磨抛光机
技术介绍
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工件的表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质量不仅影响工 件的外观,还直接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随着机械工业中精密加工的发展,很多机器 零件、产品的内外表面都要进行研磨和抛光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的光洁度,而研磨和抛光处 理这项工作需要用研磨抛光机来完成。现有技术中,研磨抛光机的种类多种多样,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研磨抛光 机。这种研磨抛光机属于小型手工研磨抛光工具,特别适用于模具型腔以及复杂、不规则加 工面的精密研磨抛光。据申请人了解,目前市场上典型的手持式研磨抛光机外形类似“手 枪”,如图1所示,其结构主要由手持部1和工作头部2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手持部1由外 壳和电机组成,所述电机设于外壳内部,用以传导动能至工作头部2 ;所述工作头部2主要 由壳体、往复直线运动机构、偏心转动机构、转轴和夹具几部分组成,偏心转动机构由偏心 轮构成,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由连杆和轴向滑动支承的主轴构成。工作时,由电机带动转轴转 动带动偏心轮,再由偏心轮上的偏心轴通过连杆带动主轴往复运动,主轴前端安装有磨具, 以此研磨抛光。上述手持式研磨抛光机尽管已经使用了多年,具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较 为突出的问题便是电机的散热问题,长时间工作后,设于手持部内的电机往往温度很高,必 须停止工作,等待冷却后才能继续操作,这样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这是由于外壳和电机之 间的装配关系决定电机与外壳间总是会留有间隙,因而热传导的效率较低,所以长时间工 作后,电机的温度时常超过稳定工作的温度范围。因此,如何解决研磨抛光机手柄处因摩擦而产生高温的问题,从而提高研磨抛光 的工作效率,成为本案着重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研磨抛光机,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手持研磨抛光机电 机散热能力较差的问题,以提高研磨抛光机的工作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研磨抛光机,主要由 手持部和工作头部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手持部整体为一电机,该电机外周面上设有凹凸 状的散热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机具有一导热材质的外壳,该外壳内壁与电机的定子外周 面贴合导热。2、上述方案中,所述散热筋为以下任一种(1)、沿电机轴向平行等距间隔设置的环形筋;(2)、绕电机周向平行等距间隔设置的纵筋;(3)、沿电机轴向设置的螺纹筋。3、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机朝向工作头部的一端凸设有一连接柱,该连接柱的周壁 上设外螺纹;所述工作头部朝向电机的一端设有一定位孔,该定位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该内螺纹与所述连接柱的外螺纹配合固定,以此连接工作头部与电机;所述电机朝向工作 头部一端的端面上绕连接柱的底端设环状抵靠面,在工作头部与电机连接到位的状态下, 该环状抵靠面与所述定位孔的孔缘相抵靠。4、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连接环,该连接环活动套设于所述电机的外周,其内壁设 有内螺纹,其第一端的内壁设有第一环状凸起;所述电机的外周壁朝向工作头部的一端上 对应所述第一环状凸起设有第二环状凸起,第一环状凸起与第二环状凸起配合使所述连接 环定位于电机上;所述工作头部朝向电机的一端设有一接合部,该接合部的外周壁设有外 螺纹,该外螺纹与所述连接环的内螺纹配合固定,以此连接工作头部与电机;所述电机朝向 工作头部一端的端面上设抵靠面,在工作头部与电机连接到位的状态下,该抵靠面与所述 接合部的端面相抵靠。本技术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技术将电机直接设置成手持部,并于电 机的外周面上设置凹凸状的散热筋,解决了以往的手持式研磨抛光机电机散热能力较差的 问题,提高了研磨抛光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手持式研磨抛光机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电机部分的主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电机部分的立体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电机部分的俯视图;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工作头部的剖面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图;附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电机部分的主视图;附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电机部分的立体图;附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电机部分的立体分解图;附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电机部分的俯视图;附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电机与连接环定位连接部分的剖面示意图;附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工作头部的剖面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手持部;2、工作头部;3、手持部;4、工作头部;5、电机;6、散热筋; 7、连接柱;8、外螺纹;9、环状抵靠面;10、定位孔;11、内螺纹;12、孔缘;13、输出轴;14、连 接环;15、电机;16、内螺纹;17、第一环状凸起;18、第二环状凸起;19、工作头部;20、接合 部;21、外螺纹;22、抵靠面;23、端面;24、输出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2 5所示,一种手持式研磨抛光机,主要由手持部3和工作 头部4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手持部3整体为一电机5,该电机5具有一导热材质的外壳, 该外壳内壁与电机5的定子外周面贴合导热。所述电机5外周面上设有凹凸状的散热筋6, 该散热筋6为沿电机5轴向平行等距间隔设置的环形筋,也可为绕电机5周向平行等距间 隔设置的纵筋,还可为沿电机5轴向设置的螺纹筋。如图3 5所示,所述电机5朝向工作头部4的一端凸设有一连接柱7,该连接柱 7的周壁上设外螺纹8,连接柱7内设有电机5的输出轴13 ;如图6所示,所述工作头部4朝 向电机5的一端设有一定位孔10,该定位孔10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1 ;该内螺纹11与所述 连接柱7的外螺纹8配合固定,以此连接工作头部4与电机5,并使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13 与工作头部4的转轴定位连接,以将电机5的动能传输至工作头部4内相应部件;如图5所 示,所述电机5朝向工作头部4 一端的端面上绕连接柱7的底端设环状抵靠面9,在工作头 部4与电机5连接到位的状态下,该环状抵靠面9与所述定位孔10的孔缘12相抵靠。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手持式研磨抛光机使用工作情况说明如下本实 用新型将手持式研磨抛光机的电机5直接设置成手持部3,并于电机5的外周面上设置凹凸 状的散热筋6,因此当电机5工作产生热量时,将可直接通过其导热材质的外表进行散热, 并可通过设置于电机5外周面上的凹凸状散热筋6将散热的效果加强,解决了以往的手持 式研磨抛光机电机5散热能力差的问题,提高了研磨抛光机的工作效率。本技术工作原理及优点本技术将手持式研磨抛光机的电机5直接设置 成手持部3,并于电机5的外周面上设置凹凸状的散热筋6,解决了以往的手持式研磨抛光 机电机5散热能力较差的问题,提高了研磨抛光机的工作效率。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7 13所示,一种手持式研磨抛光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 于还包括一连接环14,如图9 10所示,该连接环14活动套设于所述电机15的外周,其 内壁设有内螺纹16,其第一端的内壁设有第一环状凸起17 ;所述电机15的外周壁朝向工作 头部的一端上对应所述第一环状凸起17设有第二环状凸起18,第一环状凸起17与第二环 状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研磨抛光机,主要由手持部和工作头部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整体为一电机,该电机外周面上设有凹凸状的散热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兴姚文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协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