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研磨抛光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6706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研磨抛光工作台,包括一台体,其中:还包括一模具夹具,该模具夹具相对台体转动连接;所述模具夹具上作用一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主要由第一电机、减速器和传动机构连接构成;所述第一电机与一夹具转动控制器连接,受该夹具转动控制器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研磨抛光的操作更加便捷、平稳,研磨抛光的时间缩短、效率提高,就使用手持式研磨抛光机而言,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具及不同操作者的操作习惯设定模具夹具的动作轨迹,方便了操作者使用同样的抛光力度进行研磨,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模具面形不佳的问题;同时使手工研磨抛光工作台整体化,克服了背景技术中现有设备摆放不固定、不利于存放、不便于移动等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件表面光整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研磨抛光工作 台体。
技术介绍
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工件的表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质量不仅影响工 件的外观,还直接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表面质量的好坏对模具来说尤其重要。在现代制造行业中,模具制造举足轻重,成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模具 是以复映方式进行零件制造的一种工具,近年来,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日趋迅猛,在机械工业 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表面粗糙度已成为衡量模具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只有模具表面的粗糙度低,才能使 得用其加工的产品的粗糙度也低。因此研磨抛光已逐渐成为模具、工程机械、医疗设备和航 空航天工业中某些关键零件表面加工的重要手段。现在,模具型腔表面的形状加工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为了去除机械加工或电火 花加工在模具型腔表面留下的刀痕或硬化层,在几何形状加工后必须对模具型腔表面进行 研磨抛光加工,以期获得所要求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和表面光整度。研磨抛光作为模具 型腔加工的一道重要工序,其加工时间占整个模具制造时间约30%-50%,其成本占全部 制造成本的5% _30%,研磨抛光已成为模具制造过程中的瓶颈。模具的研磨抛光直接影响模具质量的好坏,目前最常用的研磨抛光方法是使用手 持式研磨抛光机进行研磨抛光,其具有简单、低成本、能对细小轮廓抛光等优点,使其成为 主要抛光手段。研磨时,模具被随意固定安置于一个普通的平台上,而操作者则使用手持式 抛光机对着被固定的模具的表面进行研磨抛光。但是用此种研磨抛光方式于实际操作使用 中发现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由于没有特定的工作台,因此设备摆放不固定,既不利于存放, 又不便于移动;其次,由于模具被固定安置于操作台面上,当操作者开始研磨模具时,需要 来回移动自己的手臂去研磨模具的各个部位,尤其是离身体较远的部位,甚至需要很大幅 度移动自己手臂去研磨,因此可能会造成模具各部因为受力不均,而导致受研磨程度不一 致的问题。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点,如何解决以使研磨抛光技术更加成熟,便成 为本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研磨抛光工作台,以解决现有研磨抛光操作不 便利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研磨抛光工作台,包 括一台体,其中还包括一模具夹具,该模具夹具相对台体转动连接;所述模具夹具上作用 一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主要由第一电机、减速器和传动机构连接构成;所述第一电机与一夹具转动控制器连接,受该夹具转动控制器控制。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模具夹具设于一转盘上,该转盘中心向下设有中心轴,该中心 轴经轴承相对台体转动支承,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 端连接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固定套设于中心轴上,第一 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传动。所述夹具转动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电机控制转盘做旋转动 作。2.上述方案中,所述台体设有一转动轴,该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定位于所述台 体的两端部;所述转动轴与一第二电机传动连接,以第二电机驱动该转动轴转动;所述转 盘转动支承于一固定座上,而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也相对该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 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以使所述转盘随所述转动轴做翻转动作;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同时作用以控制所述转盘在自旋转的同时随所述转动轴做翻转。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夹具转动控制器连接,受该夹具转动控制器 控制。4.上述方案中,所述台体上设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内设所 述夹具转动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部内设研磨抛光机的控制器。其中,所述研磨抛光机可以 为手持式研磨抛光机,也可为机械研磨抛光工作手臂,通常较常使用的是手持式研磨抛光 机。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第二控制部分别设于所述台体正面的两端 部;所述模具夹具设于台体上表面的中部。本技术工作原理以及相应的优点如下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研磨抛光工作台主要藉由在工作台上设置模具夹具以 及夹具转动控制器的结构设计,使得研磨抛光的操作更加便捷、平稳,使得研磨抛光的时间 缩短、效率提高,就使用手持式研磨抛光机而言,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具及不同操作者的操 作习惯设定模具夹具的动作轨迹,方便了操作者使用同样的抛光力度进行研磨,避免了人 为因素导致模具面形不佳的问题;同时由于手持式研磨抛光机控制器的设置,使研磨抛光 工作台整体化,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现有设备摆放不固定,不利于存放,不便于移动等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附图2为本技术夹具转盘及其相关转动驱动机构的剖面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未设置第一、第二控制部的立体结构图。以上附图中1.台体;2.夹具转盘;3.第一电机;4.减速器;5.传动机构;6.夹具 转动控制器;7.中心轴;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转动轴;11.固定座;12.第一控制 部;13.第二控制部;14.手持式研磨抛光机控制器;15.输出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研磨抛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一台体1以及一夹具转盘2,该夹具转盘2相对台体1转动连接;所述夹具转盘2 上作用一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主要由第一电机3、减速器4和传动机构5连接构 成;所述第一电机3与一夹具转动控制器6连接,受该夹具转动控制器6控制。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夹具转盘2中心向下设有中心轴7,该中心轴7经轴承相对 台体1转动支承,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 ;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连 接减速器4,减速器4的输出轴15上固定套设第一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9固定套设于中心 轴7上,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相啮合传动。所述夹具转动控制器6通过所述第一电机 3控制夹具转盘2做旋转动作。所述台体1设有一转动轴10,该转动轴10的两端通过轴承定位于所述台体1的两 端部;所述转动轴10与一第二电机传动连接(图面省略绘示),以第二电机驱动该转动轴 10转动;所述夹具转盘2转动支承于一固定座11上,而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也相对该固定座 1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1与所述转动轴10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夹具转盘2随所述转动 轴10做翻转动作;所述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同时作用以控制所述夹具转盘2在自旋转的 同时随所述转动轴10做翻转。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夹具转动控制器2连接,受该夹具转动 控制器2控制。如图3所示,所述台体1上设第一控制部12和第二控制部13 ;所述第一控制部12 内设所述夹具转动控制器2,所述第二控制部13内设手持式研磨抛光机控制器14。所述第 一控制部12与所述第二控制部13分别设于所述台体1正面的两端部;所述夹具转盘2设 于台体1上表面的中部。操作时,将待打磨模具固定于所述夹具转盘2上,通过对夹具转动控制器6和手持 式研磨抛光机控制器14进行设置,以使模具可随着夹具转盘2进行旋转、翻转或在旋转的 同时进行翻转等动作,以便于打磨。本技术功效如下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研磨抛光工作台主要藉由在工作台上设置模具夹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研磨抛光工作台,包括一台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模具夹具,该模具夹具相对台体转动连接;所述模具夹具上作用一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主要由第一电机、减速器和传动机构连接构成;所述第一电机与一夹具转动控制器连接,受该夹具转动控制器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兴姚文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协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