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47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研磨抛光机,包括壳体、偏心转动机构、往复直线运动机构和夹具,偏心转动机构的偏心结构的第一端设有转轴,转轴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内,偏心结构的第二端设有偏心轴,偏心轴与转轴的轴线平行且相距设置,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由多轴、一根连杆和至少一根摆杆组成,连杆一端与偏心轴铰接,另一端与主轴一端铰接,主轴轴向滑动支承,所述摆杆相对主轴横向设置,并由一支撑点摆动支承,主轴和副轴分别铰接在摆杆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轴设计,使研磨抛光效率大幅度提高,缩短了工件的研磨抛光时间;并且可以实现研磨抛光的多工序同时工作,提高了研磨抛光的简便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使用简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研磨抛光机,属于工件表面光整加工
技术背景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工件的表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质量不仅 影响工件的外观,还直接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表面质量的好坏对模 具来说尤其重要。在现代制造行业中,模具制造举足轻重,成为一个国家工 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模具是以复映方式进行零件制造的一种工具,近年来,模 具制造业的发展日趋迅猛,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国内外市场竟争的加剧,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表面粗糙度已成为衡量模具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只有模具表面的粗糙度低,才能使得用其加工 的产品的粗糙度值也低。因此研磨抛光己逐渐成为模具、工程机械、医疗设 备和航空航天工业中某些关键零件表面加工的重要手段。现在,模具型腔表面的形状加工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为了去除机械加工 或电火花加工在^f莫具型腔表面留下的刀痕或硬化层,在几何形状加工后必须 对模具型腔表面进行研磨抛光加工,以期获得所要求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 和表面粗糙度。研磨抛光作为模具型腔加工的一道重要工序,其加工时间占整个模具制造时间的30% - 50%,其成本占全部制造成本的5% - 30%。研磨抛 光已成为模具制造过程中的瓶颈。模具的研磨抛光直接影响模具质量的好坏,目前最常用的研磨抛光方法是 手工研磨抛光,其次是超声波抛光、电子束抛光、电解抛光、化学抛光、磁性 研抛、挤压晰磨和它们组成的一些复合研磨抛光新工艺新方法。在这些研磨 抛光方法中,手工研磨抛光具有筒单、成本低,可以对细小轮廓抛光等优点,使 其成为主要抛光手段。但这种方法加工能力差、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其它一些方法虽然效果不错,从产品质量、加工效率和工人的强度等方面都有 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模具型腔的复杂性、多样性及不规则性,使得这些加工工 具很难完全沿着工件的轮廓线加工,有时还受这些型腔空间的限制,因此很多 抛光技术很难在模具工业广泛地推广。针对模具研磨抛光的特点,设计研制了 利用振动原理,实现对模具型腔异型曲面的高效、低成本抛光加工。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利用振动原理进行研磨抛光的设备为单头单功能方式, 其结构通常由电机带动一个偏心机构转动,然后由偏心机构上的偏心轴通过连杆带动一个主轴往复运动,主轴前端安装有磨具,以此研磨抛光。但这种往复运动研磨抛光机存在以下的问题其一、由于单头运行,研磨抛光设备 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小,使得生产效率非常低;其二,对于需要完成研磨抛光 的几个工序时,设备不能同时展开;其三、变换研磨抛光功能时需要拆换研 磨头,给生产带来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抛光研磨设备的效率低下,操作不便的问题,提 供一种研磨抛光机, 一机多用,只需安装不同的研磨头,便可对模具进行必 要的研磨、超精研磨、抛光和镜面抛光等表面光整加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研磨抛光机,包括 壳体、偏心转动冲几构、往复直线运动才几构和夹具,偏心转动才几构主要由一偏 心结构组成,该偏心结构的一端设有转轴,转轴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内,偏 心结构的另一端设有偏心轴,偏心轴与转轴的轴线平行且相距设置,往复直 线运动机构由一4艮主轴、 一至九根副轴、 一根连杆以及至少一根摆杆组成, 连杆的一端与偏心轴铰接,另一端与主轴一端铰接,主轴轴向滑动支承,所 述摆杆相对主轴横向设置,并由一个支撑点摆动支承,主轴和副轴分别铰接 在摆杆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1、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副轴和摆杆各由一根构成,主轴与副轴并列左右 或上下布置, 一根摆杆分别与主轴和副轴铰接。2、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副轴和摆杆各由二根构成,主轴布置在中间,二根 副轴和摆杆布置在主轴左右两側,每4艮摆杆分别与主轴和对应的副轴铰接。3、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副轴由二根构成,摆杆由一根构成,二根副轴布 置在主轴左右两侧, 一根摆杆分别与主轴和二根副轴铰接。4、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偏心结构为偏心轮。5、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偏心结构为曲轴。6、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偏心结构为偏心轴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 由于本技术的多轴设计,多轴带动多个相同的磨具或刀具,在同' 样转速的电机带动下,磨具或刀具相互交叉动作使得研磨抛光效率大幅度提 高,有效缩短了工件表面研磨抛光工序的时间。2、 由于本技术的一机多用,通过给多轴安装不同的磨头,可以实现 研磨抛光的多工序同时工作,提高了研磨抛光的简便性。3、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使用简便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研磨抛光机三轴单摆杆原理图; 附图2为研磨抛光机三轴双摆杆原理图; 附图3为研磨抛光机双轴原理图; 附图4为研磨抛光机(曲轴)双轴原理图; 附图5为偏心结构(偏心轴承)原理图; 附图6为偏心结构(偏心轮)原理图; 附图7为偏心结构(曲轴)原理图; 附图8为本技术(偏心轮)的示意图; 附图9为本技术(偏心轴承)的示意图; 附图10为研磨抛光机双轴(左右)俯视图; 附图11为研磨抛光机双轴(左右)主视图; 附图12为研磨抛jU/L双轴(上下)俯视图; 附图13为研磨抛光机双轴(上下)主视图; 附图14为研磨抛it^三轴俯视图; 附图15为研磨抛ib^三轴主视图,以上附图中1、主轴;2、副轴;3、连杆;4、摆杆;5、偏心轴;6、转 轴;7、圃盘;8、轴承;9、夹具;10、支撑点;11、滑动槽;12、壳体;13、 曲轴;14、偏心轴承;15、轴承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4、附图7、附图IO和附困11所示, 一种研磨抛a,包括壳体 12、偏心转动机构、往复直线运动机构和夹具9,偏心转动机构和往复直线运 动M内设于所述壳体12之中;偏心转动M主要由一曲轴13构成,该曲 轴13的一端设有转轴6,转轴6通过轴承8支承在壳体12内,曲轴13的中 部是偏心轴5,由于转轴6和偏心轴5的轴线相互平行Jbf目距设置,以此构成 偏心结构。参见附图4、附图7、附困IO和附困11所示,所述往复直线运动机构包括 主轴l、副轴2、滑动槽ll,连杆3、摆杆4;所述偏心转动机构的偏心轴5 在径向上与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的连杆3的一端铰接,连杆3的另一端与主轴1的一端铰接,主轴l的另一端固接夹具9,主轴l P艮位于滑动槽ll中;主轴l 径向4^##杆4的一端,摆杆4的另一端与副轴2的一端4^接,所述的副轴2 为一个,并且与主轴1左右i殳置。摆杆4的中间部位^^在i殳置于主轴1和 副轴2之间的支撑点l()上,所迷的副轴2限位于滑动槽11中,副轴2的另一 端固接夹具9。 实施例二参见附图3、附图5、附图9、附图12和附图13, 一种研磨抛光机,包括 壳体12、偏心转动机构、往复直线运动机构和夹具9,偏心转动机构和往复 直线运动机构内设于所述壳体12之中;偏心转动机构主要由偏心轴承14构 成,该偏心轴承14的外團与轴承套15的内團固接,偏心轴承14的内團固接 偏心轴5,轴承套15的底座设有转轴6,转轴6通过轴承8支承在壳体内,(偏 心才赠也可以用普通轴^J成,普通轴承的外闺与轴承套15的内團固接,普 通轴承的内團固接偏心轴5,轴承套15的底座偏心设有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磨抛光机,包括壳体(12)、偏心转动机构、往复直线运动机构和夹具(9),偏心转动机构主要由一偏心结构组成,该偏心结构的第一端设有转轴(6),转轴(6)通过轴承(8)支承在壳体(12)内,偏心结构的第二端设有偏心轴(5),偏心轴(5)与转轴(6)的轴线平行且相距设置,其特征在于: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由一根主轴(1)、一至九根副轴(2)、一根连杆(3)以及至少一根摆杆(4)组成,连杆(3)的一端与偏心轴(5)铰接,另一端与主轴(1)一端铰接,主轴(1)轴向滑动支承,所述摆杆(4)相对主轴(1)横向设置,并由一个支撑点(10)摆动支承,主轴(1)和副轴(2)分别铰接在摆杆(4)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兴姚文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协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