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无极灯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908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频无极灯电路结构,经输入接线端XS1输入,再依次经过电路的滤波、整流、调节功率,最后通过输出接线端XS2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高频无极灯电路结构,使得高频无极灯的使用寿命长、光衰低,具有高效能、高节能、电气性能优良、经济环保、无频闪、可靠性强、抗干扰、显色性好等特点,能够瞬间启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频无极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频无极灯的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无极灯在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即由高频发生器(高频电源)、功率耦合器和涂有稀土荧光粉的玻璃灯泡三部分组成,它是集电子、电磁、真空等技术于一体的国际第四代节能环保新能源。当电流通过高频发生器时,产生一个2.56MHz高频正弦电压,通过功率耦合器在涂有稀土荧光粉的玻璃灯泡内瞬间建立一个高频磁场,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泡壳内部的惰性气体(氪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电离并进而产生雪崩效应,从而产生强紫外线,稀土荧光粉在强紫外线的作用下从而发出可见光。由于玻璃泡壳内壁涂有氧化铝金属粉层,相当于在泡壳内壁建立了一个金属屏蔽层,从而阻挡了电磁波外泄,这使得高频无极灯不会产生超出国际标准的电磁空间辐射。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会在灯管内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低压汞和惰性气体混合蒸汽产生放电,辐射出253.7nm的紫外线,再通过三基粉转化为可见光。基于无极灯灯管(泡)内没有电极,同时灯体部分不存在易损元件,整个系统的寿命主要取决于“电子——高频发生器”,所以这类灯的寿命非常长,可达6万小时以上,特别适用于困难且费用昂贵的场所,以及对安全要求极高的重要场所,如隧道、交通复杂地带、地铁站、天花板很高的产房、易燃易爆危险地域照明、大厅、运动场等。高频无极灯作为电光源的换代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也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频无极灯电路结构,为高频无极灯提供高频发生器,即高频电源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频无极灯电路结构,包括有输入接线端XS1,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交流接线端XS1的两端分别引出二路接线,一路接线串接熔断器F1、电感L1,另一路接线串接电感L2后,二路接线之间再依次并接热敏电阻WR1、电容C1,然后依次串接滤波器LF1、LF2后,接入桥式整流电路(D1~D4)的输入端;其中,滤波器LF1与滤波器LF2之间依次并接有电阻R0、电容C2,滤波器LF2与桥式整流电路(D1~D4)输入端之间依次并接有电容C4、C5和电容C3,其中电容C4、C5相互串联;从桥式整流电路(D1~D4)的输出端分别引出二根接线,串接滤波变压器T1后,接入振荡芯片IC1电路,所述的振荡芯片IC1电路由振荡芯片IC1及其外围电路(电阻R1~R8、R10、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5、电感L5、三极管V1、电容C7~C9、C11、C12、热敏电阻WR2)组成;从振荡芯片IC1电路的输出端分别引出二根接线,二根接线之间并接有第一、二、-->三支路后,分别接入输出接线端XS2的正、负端,第一、二、三支路通过导线一并接地;第一支路由电容C18组成;第二支路由电阻R14、R15、电容C15串联组成;第三支路由三极管V2、V3串联组成,其中,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分别通过导线与从振荡芯片IC1电路输出端引出的二根导线相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3的基极通过导线相连接;从三极管V2的集电极引出导线依次串接电阻R11、二极管D8、D7后接地,二极管D8、D7相串联的电路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3,第二支路中的电阻R14通过导线串联稳压二极管D14后接入三极管V2的基极;从三极管V3的集电极引出导线串接电阻R12后分成二路,分别接入驱动变压器T2初级线圈的两端,驱动变压器T2初级线圈两端之间并接有电容C10,从三极管V3的集电极引出导线依次串接稳压二极管D10、D9后接入三极管V2的基极;驱动变压器T2具有二组次级线圈,分别为第一组次级线圈和第二组次级线圈,从第一组次级线圈的一端引出导线分别引出导线后分成第一、二路,第一路依次串接稳压二极管D7、D8后接地,第二路再分成第四、五路,第四路串接稳压二极管D15后接入三极管V4的基极,第五路依次串接电容C34、C35、电容C26~C28、电容C23~C25后接入输出接线端XS2的正端,第一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直接通过导线接地,从第二组次级线圈的一端引出导线分别引出导线依次串接稳压二极管D11、D12后接地,第二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直接通过导线接地;第二支路中的电容C5分别通过导线依次串接稳压二极管D13、并联电阻13后接入稳压二极管D11、D12相串联的电路的两端;分别从三极管V4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引出接线,二根接线之间依次并接电阻R16、电容C17、稳压二极管D18、电阻R18后汇合,一并接入输出接线端XS2的负端;从三极管V4发射极引出的接线还通过导线接地,在从三极管V4集电极引出的接线上,电容C17与稳压二极管D18之间串接有稳压二极管D16,电阻R18与输出接线端XS2的负端之间依次串接有电阻R17和稳压二极管D17;从三极管V4发射极引出的接线还串接电容C29~C31后接入电容C35与电容C26~C28之间的连线上;从三极管V2的基极引出导线串接电感T4后接入电容C26~C28与电容C23~C25之间的连线上;电容C34与稳压二极管D15之间的连线上设有接线端,从所述的接线端上引出导线串接电容C13后接地;从输出接线端XS2的负端引出导线串接电容C22后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为一种高频无极灯电路结构,使得高频无极灯的使用寿命长、光衰低,具有高效能、高节能、电气性能优良、经济环保、无频闪、可靠性强、抗干扰、显色性好等特点,能够瞬间启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高频无极灯电路结构,包括有输入接线端XS1,从交流接线端XS1的两端分别引出二路接线,一路接线串接熔断器F1、电感L1,另一路接线串接电感L2后,二路接线之间再依次并接热敏电阻WR1、电容C1,然后依次串接滤波器LF1、LF2后,接入桥式整流电路(D1~D4)的输入端;其中,滤波器LF1与滤波器LF2之间依次并接有电阻R0、电容-->C2,滤波器LF2与桥式整流电路(D1~D4)输入端之间依次并接有电容C4、C5和电容C3,其中电容C4、C5相互串联;从桥式整流电路(D1~D4)的输出端分别引出二根接线,串接滤波变压器T1后,接入振荡芯片IC1电路,振荡芯片IC1电路由振荡芯片IC1及其外围电路(电阻R1~R8、R10、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5、电感L5、三极管V1、电容C7~C9、C11、C12、热敏电阻WR2)组成;从振荡芯片IC1电路的输出端分别引出二根接线,二根接线之间并接有第一、二、三支路后,分别接入输出接线端XS2的正、负端,第一、二、三支路通过导线一并接地;第一支路由电容C18组成;第二支路由电阻R14、R15、电容C15串联组成;第三支路由三极管V2、V3串联组成,其中,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分别通过导线与从振荡芯片IC1电路输出端引出的二根导线相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3的基极通过导线相连接;从三极管V2的集电极引出导线依次串接电阻R11、二极管D8、D7后接地,二极管D8、D7相串联的电路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3,第二支路中的电阻R14通过导线串联稳压二极管D14后接入三极管V2的基极;从三极管V3的集电极引出导线串接电阻R12后分成二路,分别接入驱动变压器T2初级线圈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频无极灯电路结构,包括有输入接线端XS1,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交流接线端XS1的两端分别引出二路接线,一路接线串接熔断器F1、电感L1,另一路接线串接电感L2后,二路接线之间再依次并接热敏电阻WR1、电容C1,然后依次串接滤波器LF1、LF2后,接入桥式整流电路(D1~D4)的输入端;其中,滤波器LF1与滤波器LF2之间依次并接有电阻R0、电容C2,滤波器LF2与桥式整流电路(D1~D4)输入端之间依次并接有电容C4、C5和电容C3,其中电容C4、C5相互串联;  从桥式整流电路(D1~D4)的输出端分别引出二根接线,串接滤波变压器T1后,接入振荡芯片IC1电路,所述的振荡芯片IC1电路由振荡芯片IC1及其外围电路中的电阻(R1~R8)、R10、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5、电感L5、三极管V1、电容(C7~C9)、C11、C12、热敏电阻WR2组成;  从振荡芯片IC1电路的输出端分别引出二根接线,二根接线之间并接有第一、二、三支路后,分别接入输出接线端XS2的正、负端,第一、二、三支路通过导线一并接地;第一支路由电容C18组成;第二支路由电阻R14、R15、电容C15串联组成;  第三支路由三极管V2、V3串联组成,其中,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分别通过导线与从振荡芯片IC1电路输出端引出的二根导线相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3的基极通过导线相连接;从三极管V2的集电极引出导线依次串接电阻R11、二极管D8、D7后接地,二极管D8、D7相串联的电路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3,第二支路中的电阻R14通过导线串联稳压二极管D14后接入三极管V2的基极;从三极管V3的集电极引出导线串接电阻R12后分成二路,分别接入驱动变压器T2初级线圈的两端,驱动变压器T2初级线圈两端之间并接有电容C10,从三极管V3的集电极引出导线依次串接稳压二极管D10、D9后接入三极管V2的基极;驱动变压器T2具有二组次级线圈,分别为第一组次级线圈和第二组次级线圈,从第一组次级线圈的一端引出导线分别引出导线后分成第一、二路,第一路依次串接稳压二极管D7、D8后接地,第二路再分成第四、五路,第四路串接稳压二极管D15后接入三极管V4的基极,第五路依次串接电容C34、C35、电容C26~C28、电容C23~C25后接入输出接线端XS2 的正端,第一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直接通过导线接地,从第二组次级线圈的一端引出导线分别引出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频无极灯电路结构,包括有输入接线端XS1,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交流接线端XS1的两端分别引出二路接线,一路接线串接熔断器F1、电感L1,另一路接线串接电感L2后,二路接线之间再依次并接热敏电阻WR1、电容C1,然后依次串接滤波器LF1、LF2后,接入桥式整流电路(D1~D4)的输入端;其中,滤波器LF1与滤波器LF2之间依次并接有电阻R0、电容C2,滤波器LF2与桥式整流电路(D1~D4)输入端之间依次并接有电容C4、C5和电容C3,其中电容C4、C5相互串联;从桥式整流电路(D1~D4)的输出端分别引出二根接线,串接滤波变压器T1后,接入振荡芯片IC1电路,所述的振荡芯片IC1电路由振荡芯片IC1及其外围电路中的电阻(R1~R8)、R10、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D5、电感L5、三极管V1、电容(C7~C9)、C11、C12、热敏电阻WR2组成;从振荡芯片IC1电路的输出端分别引出二根接线,二根接线之间并接有第一、二、三支路后,分别接入输出接线端XS2的正、负端,第一、二、三支路通过导线一并接地;第一支路由电容C18组成;第二支路由电阻R14、R15、电容C15串联组成;第三支路由三极管V2、V3串联组成,其中,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分别通过导线与从振荡芯片IC1电路输出端引出的二根导线相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3的基极通过导线相连接;从三极管V2的集电极引出导线依次串接电阻R11、二极管D8、D7后接地,二极管D8、D7相串联的电路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3,第二支路中的电阻R14通过导线串联稳压二极管D14后接入三极管V2的基极;从三极管V3的集电极引出导线串接电阻R12后分成二路,分别接入驱动变压器T2初级线圈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宏光数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