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滚道及铸造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212036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向滚道,包括:第一滚道(1);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滚道(1)换向部位的第二滚道(2);设置在所述换向部位且能够与所述第二滚道(2)衔接配合的第三滚道(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换向滚道中通过第三滚道将第一滚道中的工装或者模具运送到第二滚道中,实现了工装或者模具的换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换向滚道改变了现有的采用滚珠托盘中的钢珠滚动实现换向的方式,避免了滚珠托盘中的钢珠因为卡死所造成工装或者模具换向时的磨损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换向滚道的铸造生产系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铸造生产线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换向滚道,本实用新 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换向滚道的铸造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铸造生产线一般采用边辊式滚道进行工装或者模具的运输。该滚道在转弯 处采用滚珠托盘进行换向。滚珠托盘上具有可自由滚动的钢珠,当工装或者模具到达转弯 处的滚珠托盘上时,通过钢珠的自由滚动,侧推装置将工装或者模具推向另一滚道,达到工 装或者模具换向的目的。上述换向过程中,滚珠托盘中的滚珠可以向各个方向自由滚动,因此实现了工装 或者模具的换向。理想的工作状态下,滚珠换向时滚珠托盘中的钢珠作纯滚动,工装或者模 具与钢珠之间为滚动摩擦。但是,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铸造工作环境的影响,铸造沙子或者粉尘会落在滚 珠托盘上。长时间的积累会使得托盘中的沙子或者粉尘越积越多,最后导致钢珠的卡死。 由于钢珠卡死,所以工装或者模具在经过转弯处时在侧推装置的推动下与滚珠产生滑动摩 擦。因此,工装或者模具的磨损较大,缩短了工装或者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换向滚道,以减少工装或者模具在换向过程中磨 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向滚道,包括第一滚道;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滚道的换向部位的第二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滚道的换向部位且能够与所述第二滚道衔接配合的第三滚道。优选的,上述换向滚道中,所述第二滚道靠近所述第一滚道的换向部位的一端所 在平面高于或者低于所述第一滚道的换向部位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三滚道连接有升降机构。优选的,上述换向滚道中,所述升降机构为涡轮蜗杆机构、液压缸或者气压缸。优选的,上述换向滚道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滚道相对设置的侧推装置。优选的,上述换向滚道中,所述第二滚道靠近所述换向部位的一端与所述换向部 位位于同一平面。优选的,上述换向滚道中,所述侧推装置为液压缸或者气压缸。优选的,上述换向滚道中,所述第一滚道、第二滚道和第三滚道为边辊式滚道。基于上述的换向滚道,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换向滚道的铸造 生产系统。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向滚道中,工装或者模 具从第一滚道运行到换向部位,设置在换向部位的第二滚道所在的平面上,由于第二滚道 与第三滚道可以衔接配合,此时工装可以沿着第二滚道继续运行,第一滚道与第二滚道具 有一定的夹角,所以上述过程中实现了工装或者模具的换向。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 换向滚道中第三滚道将第一滚道中的工装或者模具转送到第二滚道中,实现了工装或者模 具的换向,改变了现有的采用滚珠托盘中的钢珠滚动实现换向的方式,同时避免了工装或 者模具在滚珠托盘中换向时因为钢珠的卡死所带来的磨损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向滚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向滚道,以减少工装或者模具在铸造生产线换向 过程中的磨损。请参考附图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向滚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 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向滚道包括第一滚道1、第二滚道2和第三滚道3 ;其 中第一滚道1、第二滚道2和第三滚道3都是边辊式滚道。第一滚道1包括第一支架11和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的边辊12 ;第二滚道2包括 第二支架21和设置在第二支架21上的边辊22 ;第一滚道1和第二滚道2的轴线夹角为 90°。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滚道1和第二滚道2只要具有需要换向的夹角都在本技术 的公开范围之内。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滚道2的标高高于第一滚道1的标高。第三滚道3包括托架31和设置在托架31上的滚轮32,第三滚道3设置在第一滚 道1上工装或者模具6的换向部位相对应的位置,第三滚道3在竖直方向平移时能够与第 二滚道2实现衔接配合。与托架31相连接的升降机构5能够带动第三滚道3在竖直方向移动。升降机构 5可以用液压缸、气压缸或者蜗轮蜗杆机构来代替,只要能够带动第三滚道3竖直方向上下 移动的升降机构都能实现本技术的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滚道1、第二滚道2和第三滚道3不限于边辊式滚道,还可以为其它形式的辊式滚道。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与第二滚道2相对设置的侧推装置4,当工装或者模 具6运送到第三滚道3时,第三滚道3在升降机构5的作用下,上升到与第二滚道2相同的 高度,此时侧推装置4将工装或者模具6推送到第二滚道2中,实现工装或者模具的换向并 继续运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滚道2还可以低于第一滚道1,第三滚道3设置在第一 滚道1上工装或者模具6的换向部位,当工装或者模具6移动到换向部位时,第三滚道在升 降机构5的带动下下降,当到达第二滚道2时,在侧推装置4的推动下,工装或者模具6进 入第二滚道2,实现工装或者模具的换向并继续运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向滚道中,工装或者模具从第一滚道运行到换向部位,并将 工装或者模具转放在第三滚道中,设置在换向部位的第三滚道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将工 装或者模具提升或者下降到第二滚道所在的平面上,由于第二滚道与第三滚道可以衔接配 合,此时工装可以沿着第二滚道继续运行,第一滚道与第二滚道具有一定的夹角,所以上述 过程中实现了工装或者模具的换向。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换向滚道中,第二滚道上与第一滚道的换向部位靠近 的一端所在平面可以高于、低于第一滚道上的换向部位所在平面,还可以与第一滚道上的 换向部位所在平面在同一平面上。当第二滚道上与第一滚道的换向部位靠近的一端与第一滚道的换向部位位于同 一平面时,当工装或者模具进入换向部位时,设置在换向部位的第三滚道将工装和模具送 入到第二滚道,实现工装或者模具的换向。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换向滚道中第三滚道将第一滚道中的工装或者模具 运送到第二滚道中,实现了工装或者模具的换向,由于工装或者模具在换向的过程中在第 三滚道上进行滚动实现,改变了现有的采用滚珠托盘中的钢珠滚动实现换向的方式,避免 了工装或者模具在滚珠托盘中换向时因为钢珠的卡死所带来的磨损问题。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向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滚道(1);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滚道(1)换向部位的第二滚道(2);设置在所述换向部位且能够与所述第二滚道(2)衔接配合的第三滚道(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庆志姜庆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市志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