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908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的活性物质结合物,一方面,该结合物包括已知的甲酰胺,另一方面,该结合物包括已知的杀虫活性物质,并且该结合物非常适于防治不想要的有害动物-例如昆虫或螨虫-以及不想要的植物致病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的制作方法专利说明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combination),包括,首先,已知的甲酰胺,和,其次,杀虫活性化合物,所述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特别适合于防治不想要的有害动物——例如昆虫或螨虫——以及不想要的植物致病菌。 已知某些甲酰胺(carboxamide)具有杀菌特性例如,已知于WO03/010149的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和已知于DE-A 103 03 589的3-(三氟甲基)-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这些化合物的活性良好;但是,在低施用率时其活性有时不令人满意。 而且,已知许多磷酸酯、氨基甲酸酯、杂环、有机锡化合物、苯甲酰脲和拟除虫菊酯具有杀昆虫和杀螨虫特性(参看,例如US 2,758,115、US 3,309,266、GB 1,181,657、WO 93/22297 A1、WO 93/10083 A1、DE26 41 343 A1、EP 347 488 A1、EP 210 487 A1、US 3,26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很好的杀菌、杀昆虫和/或杀螨虫特性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含有一种通式(Ⅰ)的甲酰胺(组1)和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组(2)-(24)的活性化合物:    ***  (Ⅰ),其中    R↑[1]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A代表下列A1-A8基团中的一个:    ***    R↑[2]代表C↓[1]-C↓[3]烷基,    R↑[3]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R↑[4]代表氢、卤素或C↓[1]-C↓[3]烷基,    R↑[...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5-4-28 10 2005 019 713.2;DE 2005-5-13 10 2001.具有很好的杀菌、杀昆虫和/或杀螨虫特性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含有一种通式(I)的甲酰胺(组1)和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组(2)-(24)的活性化合物其中R1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A代表下列A1-A8基团中的一个R2代表C1-C3烷基,R3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R4代表氢、卤素或C1-C3烷基,R5代表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R6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氨基、(C1-C3烷基)氨基或二(C1-C3烷基)氨基,R7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R8代表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R9代表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R10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组(2)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拮抗剂(优选氯化烟碱类/新烟碱类);组(3)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优选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酸酯类);组(4)钠通道调节剂/电位门控钠通道阻断剂(优选拟除虫菊酯类和噁二嗪类);组(5)乙酰胆碱受体调节剂(优选多杀霉素类);组(6)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拮抗剂(优选环戊二烯有机氯类和fiprole类);组(7)氯离子通道活化剂(优选mectin类);组(8)保幼激素模拟物;组(9)蜕皮激素激动剂/干扰剂(优选二酰基肼类);组(10)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优选苯甲酰脲类);组(11)氧化磷酸化抑制剂,ATP干扰剂(优选有机锡类);组(12)通过破坏H质子梯度的氧化磷酸化的解偶剂(优选吡咯类和二硝基苯酚类);组(13)位点I电子传递抑制剂(优选METI类);组(14)位点II电子传递抑制剂;组(15)位点III电子传递抑制剂;组(16)昆虫肠膜的微生物干扰剂;组(17)脂质合成的抑制剂(优选特窗酸类和特特拉姆酸类);组(18)甲酰胺;组(19)章鱼胺能激动剂;组(20)镁刺激的ATP酶的抑制剂;组(21)邻苯二酰胺;组(22)沙蚕毒素类似物;组(23)生物制剂、激素或信息素;组(24)具有未知或不明确的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优选熏蒸剂、选择性取食抑制剂和螨虫生长抑制剂)。2.权利要求1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含有一种权利要求1的通式(I)的甲酰胺(组1),其中R1代表氢、氟、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一氯甲基、二氯甲基或三氯甲基,A代表下列A1-A5基团中的一个R2代表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R3代表碘、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R4代表氢、氟、氯或甲基,R5代表氯、溴、碘、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R6代表氢、氯、甲基、氨基或二甲基氨基,R7代表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R8代表溴或甲基,R9代表甲基或三氟甲基。3.权利要求1或2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中组(2)-(24)的活性化合物选自下列物质(2.1)氯化烟碱类/新烟碱类(优选啶虫脒、噻虫胺、呋虫胺、吡虫啉、烯啶虫胺、硝虫噻嗪、噻虫啉、噻虫嗪);(2.2)烟碱、杀虫磺、巴丹;(3.1)氨基甲酸酯类(优选棉铃威、涕灭威、砜灭威、除害威、灭害威、噁虫成、丙硫克百威、合杀威、畜虫威、丁叉威、氧丁叉威、西维因、虫螨威、丁硫克百威、chloethocarb、敌蝇威、苯虫威、丁苯威、苯硫威、伐虫脒、呋线威、异丙威、威百亩、甲硫威、灭多虫、速灭威、甲氨叉威、乙丙磷威、抗蚜威、猛杀威、残杀威、硫双威、特氨叉威、唑蚜威、混杀威、XMC、灭杀威);(3.2)有机磷酸酯类(优选高灭磷、唑啶磷、谷硫磷、乙基谷硫磷、乙基溴硫磷、溴苯烯磷、特嘧硫磷、硫线磷、三硫磷、壤虫氯磷、毒虫畏、氯甲磷、甲基毒死蜱/毒死蜱、蝇毒磷、苯腈磷、杀螟腈、甲基内吸磷、磺吸磷、氯亚磷、二嗪农、除线磷、敌敌畏、百治磷、乐果、甲基毒虫畏、杀抗松、乙拌磷、EPN、乙硫磷、灭克磷、氧嘧啶磷、氨磺磷、克线磷、杀螟松、丰索磷、倍硫磷、吡氟硫磷、地虫磷、安果、丁苯硫磷、噻唑酮磷、庚虫磷、碘硫磷、异稻瘟净、氯唑磷、丙胺磷、O-水杨酸异丙酯、异噁唑磷、马拉硫磷、灭蚜磷、虫螨畏、甲胺磷、杀扑磷、速灭磷、久效磷、二溴磷、氧化乐果、砜吸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稻丰散、甲拌磷、伏杀磷、亚胺硫磷、磷胺、乙丙磷威、腈肟磷、甲基嘧啶磷/嘧啶磷、丙溴磷、丙虫磷、烯虫磷、丙硫磷、发果、吡唑硫磷、打杀磷、哒硫磷、喹噁磷、硫线磷、硫特普、乙丙硫磷、嘧丙磷、双硫磷、特丁磷、杀虫畏、甲基乙拌磷、三唑磷、敌百虫、蚜灭多);(4.1)拟除虫菊酯类[优选氟丙菊酯、烯丙菊酯(d-顺-反,d-反)、β-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生物烯丙菊酯、生物烯丙菊酯-S-环戊基异构体、bioethanomethrin、生物氯菊酯、生物苄呋菊酯、二氯炔戊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顺式苄呋菊酯、顺式氯菊酯、功夫菊酯、乙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甲体氯氰菊酯、乙体氯氰菊酯、辛体氯氰菊酯、己体氯氰菊酯、苯醚氰菊酯、DDT、溴氰菊酯、右旋烯炔菊酯(1R异构体)、S-氰戊菊酯、醚菊酯、五氟苯菊酯、甲氰菊酯、吡氯氰菊酯、杀灭菊酯、溴氟菊酯、氟氰戊菊酯、氟丙苄醚、氟氯苯菊酯、氟胺氰菊酯、fubfenprox、γ-氯氟氰菊酯、咪炔菊酯、噻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氧苄氟菊酯、顺式氯菊酯、反式氯菊酯、苯醚菊酯(1R反式异构体)、炔酮菊酯、丙氟菊酯、protrifenbute、反灭虫菊、苄呋菊酯、RU 15525、灭虫硅醚、氟胺氰菊酯、七氟菊酯、环戊烯丙菊酯、胺菊酯(1R异构体)、氯溴氰菊酯、四溴菊酯、四氟菊酯、ZXI 8901、除虫菊酯(除虫菊)];(4.2)噁二嗪类(优选茚虫威);(5.1)多杀霉素类(优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苏提海因茨H亨格伯格W蒂勒特HL埃尔比
申请(专利权)人: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