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那中元专利>正文

强化多态性防御体系多途径互作可控防病治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3347 阅读:17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强化多态性防御体系多途径互作可控防病治病发明专利技术,是针对原有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不安全、有污染和高成本必然等难题,特别是针对动物家禽病害防治中在山区、贫困山区的实际困难和易造成损失,特别是高致病性流行性病害的重大危害和难以预防和有效治疗,甚至导致人、畜、禽互感重大危害性,利用生命物种协同共进化实际基础的多态性潜能,调控激活、强化、改变多态性分布规律为主,及部分结合传统医学手段方法,使复杂生命物体多途径互作,提高防御病原物侵袭能力,并在发病期能安全、快速、廉价、有效治愈此类疾病的效率。是迄今在寄主与病原物侵袭对抗中,从理论到方向途径及方法划时代的革命性进展。是中国不仅打破“技术壁垒”,还将搭建起导向安全、廉价、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新潮流的可无限拓展科技新平台。(*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强化多态性防御体系多途径互作可控防病治病是利用强化生命所有物种均有直接和间接协同共进化基础的天然本能多态性防御体系潜性功能的自然分布调控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多途径互作而对侵袭物致病产生直接防病治病和强化其传统防病治病功效的理论新发现和新途径方法的防病治病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仅将使过去人类对病原体侵袭寄主所产生的多种病害的预防、治疗理论和方向途径及方法产生重大划时代的革命,还将使一系列由病原菌侵袭寄主发生的难防难治的多种病害,有了安全、快捷、广谱、无害、廉价、易行且相当程度可控的预防和治疗途径和方法。农业病害防治,包括植物和动物,动物又包括畜和禽。过去对农业病害的防治,从理论、途径到具体方法和药物,基本上是师从发达国家,因此,在病害的防治方面,我们基本上是尾追型。所以,发达国家不能解决的,我们也无法解决。发达国家能解决的,我们还不一定能解决。现在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入世后,发达国家理论上从保护本国人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技术壁垒”,使我国大宗优势农产品、畜、禽产品出口严重受阻,若继续“尾随跟进”,仅在这种安全性技术要求上,我们将永远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指挥棒。而有关“技术壁垒”的安全性生产问题,实质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十分重要和必要。不仅如此,许多高发性急性传染性畜禽病的危害,使我国许多山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民重要的活动经济来源常常遭受严重的直接打击。一些人、哺乳动物、禽类互感的病害,则可存在重大潜在危害,对复杂病害现状,免疫预防的极有限性作用和免疫治疗的不安全性,使免疫性预防和疗法,效果越来越差,甚至还诱发急性感染致死。继发性症状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往往造成高成本、高残留、高对抗,且疗效越来越差,甚至是得不偿失。而人类曾寄予厚望的基因疗法除有过阶段性的成功,还没有一例真正完全成功,而其不安全性问题却已越来越在实践中被证实,而其隐患则越来越不言而明。即使赞同者都认为要解决基因疗法“打摆子”难题还有待时日。面对农业和人类自身的各种病害,特别是高致病性流行性病害,中国人能否走出现有怪圈,发现新理论途径,深化利用自然规律来有效防治呢?历史上,中医就对瘟疫有过极好的防、治效果,结合现代科学发现的正确认识,我们能不能对绝大多数动植物病害,甚至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划时代的革命性新进展呢?多年的科学实践证明是完全有可能的。首先,所有存活至今的生命体,都是有三十多亿年的潜在生存历史为基础的形体,个体存活周期和生活史长短,多与体形大小和构造复杂程度与生存方式所处环境条件的适合度相关。但均是生命顽抗抗争环境逆境的潜在功能的不断展示。简单生命形式广适性差,专适性强,高活力生活史短;复杂生命无论以哪种形态表达,哪种方式生存,均是越复杂越能产生保持自体稳定的与环境条件产生梯度差的机制为主,均在深层存在许许多多人类还要逐步认识的生命力潜能。特别是生命活动既融于环境条件,又别于环境的顽强生命潜能中,均由代谢循环效率与环境物质交换度来体现。生命的潜能奥秘,就存在于这一最基础的无限循环过程之中。因此,防御潜能体系,是生命物体多态性的具体体现,是最具可发掘的自然生命潜能。这种以生命自然潜能为基础,生命深层的相对广泛共性机理为条件根据不同需要而使用不同具体方法,从而较好地因势利导激发潜能,用类同机理的不同程度体现机制,达到一定的生产所需各种目标,特别是利用从生命全过程的形态,到性状功能,均无时无刻不起最重要基础作用的信息感受度和动力学特征,及其可改变性在不同生物不同生存方式上的不同机制及其改变的不同程度,即有可能达到顺应利用自然之所需目标。特别是生命从产生到进化分类和群体中个体差异,均是由多态性为基础。多样性,是在多态性基础上以开放性不同层次和程度的不同机制组合的复合拓展的具体机体表达体现。正因为如此,在生存竞争中,生物物种就有了某些类同的共进化的基础,也就产生了复杂的自然攻防能力。然而,防御能力往往是即时高耗能和高耗营养物的机制体现,不仅与狭义的生物竞争争夺能量、养分,还可能产生不利正常代谢功能的副产物。而生物竞争能力往往是生命过程的主体,而效率战略又是必须的,因此,防御抗性机制,往往只能平时有限表达,必要时才有限高速表达。也因为效率战略,才有为群体适宜繁衍的部分个体顺境自淘汰和逆境强存活机制。免疫机制作用的可表达性,也往往只能是以环境条件适应为主的与时俱进,而不可能过多地高预警性贮备。特别是人类及和人类生存必须品相关的主要生物物种,与相关侵袭致病的病原菌相比,均是以个体强势稳态为基本生存策略,在与以个体生命极短周期,貌似极弱小,且易变适应,并以群体数量优势决定效应的病原菌相比,不可能具备进化速度的可比性。一些人、畜、禽互传感染的病原菌,特别是某些病毒,其基因组的重组、重配极其迅速,人、畜、禽的抗体跟进速度永远不可能跟上病原菌的变异。还有一些病毒,如H5禽流感侵入寄主后本身极具隐蔽性,免疫机制前期或全期基本无效;有的极具欺骗性甚至使免疫机制完全丧失,如艾滋病等。而对类似的病毒,有限剂量的抗生素很难生效,免疫性预防和治疗也因病毒的易变性和传统免疫机制基本上是单一识别表达而越来越难及时有效、特别是畜、禽传染性病害及流感类易并发和继发其他疾病,更加重了防治困难。事实上,物种从产生到大分类及各自进化和适应协同共进化的一种极重要途径,存在于不同开放性层次、程度地能量的获取方式、效率,和利用机制、效率所决定的进化型规律。特别是以寄生性群体数量优势为避险生存策略保证种质延续的极微小物种类型,更是必须以内控、外适互联的易变性,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生存策略效率的有效性。内适是以适时适势最适种群数量阈值自律繁控为主要基础;外适则以表型多态和潜质多态为根本基础。这种表型多态和潜质多态本来是任何同一种质为了适应多种环境变化,在不同个体中的具体体现,所以个体中既可有物种间竞争以强势取胜者,又可有多种极端变化发生时才展头露角者。虽然进化由能量营养途径机制主要决定,然而,启动能量营养途径机制变化的,却是信息机制效应,首先就是信息感受度效应问题。因为信息效应机制,首先就是由信息感受度来体现的。无论是由外及内,还是内部产生,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和机制在多种层次水平被累加或扩增,并可在适当的条件环境以不同强度被表达。这就决定了强化或超级强化多态性能加强防御体系抗病性,和产生多途径机制互作归一的病害控制、理论和途径方法可行。在协同共进化中,仅从理论上,若仅有突变理论作用,则易突变的病原菌,特别是感染人、畜、禽的高致病流行性病毒等病原菌,应该是所向披靡,世界就只有病毒等病原物存在了。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流行病无论危害怎么大,即使是任其流行,造成极大死亡率,但终究无法仅此就使一个自然分布中足够大群体物种灭绝。反而往往能使存活的个体产生新的专项预警功能。因此,无论是很难有效治疗类绝症的癌症,还是艾滋病,均有医生宣判了死期而不治自愈者,不过自然机率极低。但人类是智慧者,不能全凭自然的摆弄,人类不但要自己尽可能摆脱病原菌侵害后果,还要使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动植物尽可能摆脱病原菌侵害重大后果,就要调控这一本能潜在机制为有效表达。事实上,经常接触带未进入传染期病原菌类生物体的人,对这种生物病原菌产生抗体的机率就很高,而非此类环境的人则基本无相同抗体,这也说明免疫抗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所发现的生物适应协同进化的本质基础多态性为基础所适时调控激发动物、禽类潜能,强化或超级强化其生物、生理、生化、免疫、超敏、天然抗生素、防御素等单独或综合效应所高层增强的防病系统能力理论和应用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那中元杨红军郑光生那郅烨
申请(专利权)人:那中元杨红军郑光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5年01月18日 21:33
    多态性是形态多样性和状态(选择)多样性的简称。在哲学意义上,多态性反映了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千姿百态和变化莫测。在生物、软件技术以及文化范畴,多态性概念应用较多。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