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42104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位化合物材料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致发光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依次包括ITO玻璃阳极层、PEDOT空穴传输层、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发光层、LiF电子注入缓冲层或金属Ca电子注入缓冲层和金属铝阴极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致发光器件,其发光层采用特定条件的旋涂制膜方法制得,成本低,操作简单,化学性质稳定,采用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位化合物材料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材料,有助于实现全色彩、大屏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of organic 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 as luminous lay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rganic inorganic hybrid silicon oxide, a pseudo hydroxy amine amine zinc coordination compound material, a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s a luminescent layer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belonging to the electroluminescent technology field. Organic 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of the invention as the emitting laye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including ITO glass PEDOT anode layer, a hole transport layer, organic - inorganic siloxaned o-HYDROXYPHENYL methylene amine complexes of zinc luminescent layer, LiF electron injection buffer layer or metal buffer layer and metal Ca electron injection aluminum cathode lay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ating method for the light emitting layer with specific conditions screw too low cost, simple operation, stable chemical properties, luminescence layer material of o-HYDROXYPHENYL methylene amine with siloxaned zinc coordination compound material as light emitting devices, helps to realize full color large scre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具体涉及一种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位化合物材料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致发光

技术介绍
至今,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技术经历了 20年的发展,理论及技术都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已部分进入商品化实用阶段,显示了它的先进性与重要性,被视为最有前途的新一代显示技术。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束缚了 OLED在大屏幕全彩色平面显示领域的应用。具体讲,小分子类OLED虽然性能良好,种类繁多,但必须以真空蒸发沉积的方式构造器件,操作相对复杂而且成本较高;并且受限于真空蒸发沉积设备,以小分子材料为发光层的OLED 器件很难应用于大屏幕显示。而目前最有效的大屏OLED器件制作方式是基于液相处理的喷涂或旋涂等技术,因此寻找一种发光性能良好、并且易于实现液相处理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并将此材料应用于大屏OLED器件的制备便显得十分重要。而一种发光性能良好、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且易于制备的蓝光材料作为发光层,对实现OLED的全色彩发光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OLED发光层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因不溶(如不溶于常规的易挥发溶剂,如乙醇、甲醇、甲苯、丙酮等)而无法制成液相,并将此液相发光材料采用旋转涂膜的方式制成发光层的问题,提供了,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技术路线, 通过溶胶-凝胶法,将蓝色发光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位化合物以化学键合的方式引入到无机氧化硅网络中去,合成了一种蓝色发光的有机-无机杂化发光材料; 进而将所获得的有机-无机杂化蓝光材料溶于溶剂(溶剂为无水乙醇)制成溶胶,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旋转涂膜的方式制备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而非采用传统技术中成本高、操作复杂且无法大屏制作的真空蒸发沉积方式,有助于实现全色彩、大屏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本专利技术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依次包括ITO玻璃阳极层、PEDOT空穴传输层、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发光层、LiF电子注入缓冲层或金属Ca电子注入缓冲层、金属铝阴极层,如图7所示。所述ITO玻璃阳极层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ITO玻璃作为阳极层。所述PEDOT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聚二氧乙基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即PEDOT/ PSS。所述PEDOT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0 120nm、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发光层的厚度为lOOnm、LiF电子注入缓冲层或金属Ca电子注入缓冲层的厚度为0. 5 0. 7nm、金属铝阴极层的厚度为100 150nm。本专利技术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材料的制备;2) ITO玻璃阳极层的清洁;3)将PED0T/PSS水溶液旋转涂膜到清洁的ITO玻璃阳极层上,干燥后形成PEDOT 空穴传输层;4)将步骤1)获得的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的无水乙醇溶胶溶液旋转涂膜到步骤幻获得的PEDOT空穴传输层上,然后置于热板上干燥后,形成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发光层;5)将LiF或金属Ca在真空条件下蒸镀到步骤4)获得的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发光层上,形成LiF电子注入缓冲层或金属Ca电子注入缓冲层;6)将金属铝在真空条件下蒸镀到步骤5)获得的LiF电子注入缓冲层或金属Ca电子注入缓冲层上,形成金属铝阴极层,最终得到所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较佳的,步骤4)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80°C,干燥时间至少为30分钟;步骤4)中, 所述旋转涂膜时,先采用SOOrpm的转速旋涂10s,再采用3000rpm的转速旋涂50s。较佳的,上述步骤2) 6)的制备环境为室温22°C、相对湿度40-50%的1000级净化室。较佳的,所得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的膜层面封装在干燥的惰性气体环境中,避免空气中的水与氧等成分的侵蚀,延长器件的寿命。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位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工艺路线,包括如下步骤(1)将邻羟基苯甲醛与3-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物质的量1 1 1 4的比例加入到无水乙醇中,磁力搅拌,加热回流48小时。(2)在22 25°C下向步骤(1)获得的反应液中加入去离子水,磁力搅拌后静置48 小时。(3)在22 25°C下向步骤( 获得的反应液中加入二水合醋酸锌,磁力搅拌后静置48小时,得到所述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位化合物材料的无水乙醇的溶胶溶液,其中二水合醋酸锌的物质的量不大于邻羟基苯甲醛的物质的量。(4)将步骤( 所得的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位化合物材料的无水乙醇的溶胶溶液除去溶剂后获得所述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位化合物材料。优选的,步骤(1)中,邻羟基苯甲醛与3-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 Io优选的,步骤(3)中,二水合醋酸锌与邻羟基苯甲醛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 1。其中,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的结构如图2所示,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位化合物以化学键合的方式引入到无机氧化硅空间网络中,形成蓝色发光的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发光材料。当邻羟基苯甲醛、3-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二水合醋酸锌的摩尔比为1 :1:1 时,发光基团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位化合物(I)均勻分布并充满整个无机氧化硅空间网络结构中;当邻羟基苯甲醛、3-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二水合醋酸锌的摩尔比不满足 1:1: 1时,发光基团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位化合物(I)均勻分布但没有充满整个无机氧化硅空间网络结构中。权利要求1.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ITO玻璃阳极层、PEDOT空穴传输层、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发光层、LiF电子注入缓冲层或金属Ca电子注入缓冲层和金属铝阴极层;所述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发光层为将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溶于无水乙醇制成溶胶溶液,再将所述溶胶溶液采用旋转涂膜法制备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EDOT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 100 120nm、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发光层的厚度为 IOOnm, LiF电子注入缓冲层或金属Ca电子注入缓冲层的厚度为0. 5 0. 7nm、金属铝阴极层的厚度为100 150n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材料的制备;2)ITO玻璃阳极层的清洁;3)将PED0T/PSS水溶液旋转涂膜到清洁的ITO玻璃阳极层上,干燥后形成PEDOT空穴传输层;4)将步骤1)获得的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的无水乙醇溶胶溶液旋转涂膜到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ITO玻璃阳极层、PEDOT空穴传输层、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发光层、LiF电子注入缓冲层或金属Ca电子注入缓冲层和金属铝阴极层;所述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发光层为将有机-无机杂化的硅氧烷化的邻羟基苯亚甲基胺-锌配合物溶于无水乙醇制成溶胶溶液,再将所述溶胶溶液采用旋转涂膜法制备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晨阳姜鹏黄为民施剑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