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995711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压缩机的输入轴上设置有可伴随所述压缩机的输入轴转动的内磁体,所述内磁体周围设置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紧密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外壳上;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带动所述内磁体转动的外磁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中,其压缩机的输入轴上设置有内磁体,并通过设置在内磁体周围的密封罩将内磁体以及压缩机的输入轴进行密封,动力源上设置的外磁体与内磁体相互配合保证了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因此,采用上述结构的制冷系统,其压缩机与动力源相连接处不会发生泄露,通过使用上述制冷系统在很多场合都可以使用氨气作为制冷剂而不会发生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冷系统。技术背景现有的制冷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动力源11、压缩机12,冷凝器13,膨胀阀143, 蒸发器15和经济器16组成,动力源11直接驱动压缩机12,压缩机12的出口与冷凝器13 的进口相连;经济器16设置在冷凝器13的出口和蒸发器15的进口之间,且经济器16的第 一进液口通过截止阀142与冷凝器13的出口相连,经济器16的第一出口与压缩机12的中 间补气口相连,经济器16的第二出口通过电磁阀144与膨胀阀143相连给蒸发器15供液, 经济器16的第二进液口通过膨胀阀145和电磁阀146与冷凝器13的出口相连,通过旁通 截止阀141与经济器16的第二出口相连。其工作过程为动力源11驱动压缩机12运动,压缩机12吸入从蒸发器15出来的 较低压力的气体工质,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13,气体工质在冷凝器13作用下形成压 力较高的液体工质,该液体工质一部分液体工质流经截止阀142后进入到经济器16时为高 压液体工质,另一部分液体工质经电磁阀146和膨胀阀145后吸收高压液体工质的热量而 蒸发为中压气体工质,蒸发出来的中压气体被压缩机12的中间补气口吸走,而高压液体工 质经经济器16降温后流出进入电磁阀144和膨胀阀143,并经过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 体工质,送入蒸发器15,在蒸发器15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气体工质,再送入压缩 机12的进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在制冷系统中氨作为使用历史最长、至今仍还是最环保的制冷剂,其标准蒸发温 度为-33. 4°C,凝固温度-77. 7°C,具有较好的热力性质和热物理性质,它在常温和普通低 温范围内压力比较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大,粘性小,流动阻力小。比重小,传热性能好。此 外,氨的价格低廉,又易于获取,泄漏后可分解为氮气和氢气,对大气环境无破坏,符合当今 低碳环保的理念。动力源11发动机或者电机与压缩机12是通过联轴器联接,压缩机12的动力输入 轴向外升,旋转的轴与静止的压缩机12机体间采用机械轴封密封。作为动、静隔离的轴封, 当压缩机12内腔与大气间成在压力差、轴高速旋转时,难免会泄露,随着轴封使用时间的 累加,泄露量还会不但增加。由于泄漏出来的氨有刺激味,妨碍了环保制冷剂氨在一些场合 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以实现防止制冷剂泄露,减少制冷剂氨气的 使用限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动力源、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经济器和膨胀阀,其中,压 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相连;经济器设置在冷凝器的出口和蒸发器的进口之间,且经济器的第一进液口通过截止阀与冷凝器的出口相连,经济器的第一出口与压缩机的中间补 气口相连,经济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电磁阀与膨胀阀相连给蒸发器供液,经济器的第二进液 口通过膨胀阀和电磁阀与冷凝器的出口相连,通过旁通节止阀与经济器的第二出口相连。所述压缩机的输入轴上设置有可伴随所述压缩机的输入轴转动的内磁体,所述内 磁体周围设置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紧密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外壳上;所述动力源的输出 轴上设置有带动所述内磁体转动的外磁体。优选的,在上述制冷系统中,所述内磁体为圆筒状其底部设置有容纳所述压缩机 输入轴的孔径,并通过安装在所述压缩机的输入轴轴端的盖板安装在所述压缩机输入轴 上。优选的,在上述制冷系统中,所述外磁体为圆筒状其底部设置有容纳所述动力源 输出轴的孔径,并通过安装在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轴端的盖板安装在所述动力源输出轴 上。优选的,在上述制冷系统中,所述外磁体周围设置有钟罩,所述钟罩一端与所述动 力源的外壳相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外壳相固定。优选的,在上述制冷系统中,所述动力源为电机。优选的,在上述制冷系统中,所述压缩机为开启旋转式压缩机。优选的,在上述制冷系统中,所述开启旋转式螺杆压缩机为开启单螺杆式、开启双 螺杆式、开启活塞式、开启涡旋式压缩机。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中,其压缩机的输入轴上设置 有内磁体,并通过设置在内磁体周围的密封罩将内磁体以及压缩机的输入轴进行密封,动 力源上设置的外磁体与内磁体相互配合保证了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因此,采用上述结构的 制冷系统,其压缩机与动力源相连接处不会发生泄露,通过使用上述制冷系统在很多场合 都可以使用氨气作为制冷剂而不会发生泄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压缩机与动力源联接结构示意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其中,21为动力源;22为压缩机;23为冷凝器;241、242为截止阀; 243,245为膨胀阀;244、246为电磁阀;25为蒸发器J6为经济器;27为连接部件。冷却系统包括动力源21、压缩机22,冷凝器23,膨胀阀M3,蒸发器25和经济器沈 组成,动力源21直接驱动压缩机22,压缩机22的出口与冷凝器23的进口相连;经济器沈设置在冷凝器23的出口和蒸发器25的进口之间,且经济器沈的第一进液口通过截止阀 242与冷凝器23的出口相连,经济器沈的第一出口与压缩机22的中间补气口相连,经济器 26的第二出口通过电磁阀对4、膨胀阀243与蒸发器25相连,经济器沈的第二进液口通过 膨胀阀245和电磁阀246与冷凝器23的出口相连,通过旁通节止阀241与经济器的第二出 口相连。其工作过程为动力源21驱动压缩机22运动,压缩机22吸入从蒸发器25出来 的较低压力的气体工质,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23,气体工质在冷凝器23作用下形成 压力较高的液体工质,该液体工质一部分液体工质流经截止阀242后进入到经济器沈时为 高压液体工质,另一部分液体工质经电磁阀246和膨胀阀245后吸收高压液体工质的热量 而蒸发为中压气体工质,蒸发出来的中压气体被压缩机22的中间补气口吸走,而高压液体 工质经经济器沈降温后流出进入电磁阀244和膨胀阀M3,并经过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 液体工质,送入蒸发器25,在蒸发器25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气体工质,再送入压 缩机22的进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压缩机22和动力源21的连接形 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上述制冷系统,请参照图3,包括动力源21、压缩机22、连接部件27。其中,动力 源21的输出轴通过连接部件27与压缩机22的输入轴相连,压缩机22的输入轴上设置有可 伴随压缩机22的输入轴转动的内磁体271,内磁体271周围设置有密封罩272,密封罩272 紧密设置在所述压缩机22的外壳上;动力源21的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动力源、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经济器和膨胀阀,其中,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相连;经济器设置在冷凝器的出口和蒸发器的进口之间,且经济器的第一进液口通过截止阀与冷凝器的出口相连,经济器的第一出口与压缩机的中间补气口相连,经济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电磁阀与膨胀阀相连给蒸发器供液,经济器的第二进液口通过膨胀阀和电磁阀与冷凝器的出口相连,通过旁通截止阀与经济器的第二出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轴上设置有可伴随所述压缩机的输入轴转动的内磁体,所述内磁体周围设置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紧密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外壳上;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带动所述内磁体转动的外磁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复盛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