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94124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包括箱休及设于箱体上的进气管、出气管,在箱体内设置有增湿罐和预热罐,增湿罐和预热罐内均设置有发热元件,预热罐上设置有伸出箱体的进水管,预热罐下部通过导管与增湿罐连通,进气管一端延伸至增湿罐内,出气管与增湿罐连通,箱体内还设置有位于增湿罐上方且通过导管与该增湿罐相连通的加热器,出气管下端延伸至加热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便于控制,热效率高,广泛用于各种规模的连续脱碳退火炉。(*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硅钢生产或用冷轧钢带生产超深冲钢带的过程中,脱碳工序是一道重要的工 序。脱碳工序是用一定比例的氢气或氨分解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再加入一 定量的水汽,利用水汽与钢中的碳进行反应完成。为了保证生产出来的硅钢或超深冲钢带 的质量优良,要求脱碳反应顺利进行,同时要避免铁的氧化反应,困此,要对退火炉内的保 护气体进行严格的控制。当保护气体中的氢气含量保持一定时,随着水汽的分压与氢气的 分压之比的提高,脱碳速度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钢带被氧化的倾向也加大,困此,须对保护 气体中水汽的含量进行控制,否则将对成品钢带的品质造成较大的影响,给生产商带来损 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对供 应给退火炉的保护气体进行加湿处理,并能方便的控制保护气体中水汽的含量,保证脱碳 反应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包括箱体及设于箱体上的进气管、出气管,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增湿罐和预热罐,增湿罐和预热罐内均设置有发热元件,预热罐上设置 有伸出箱体的进水管,预热罐下部通过导管与增湿罐连通,进气管一端延伸至增湿罐内,出 气管与增湿罐连通。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位于增湿罐上方且通过导管与该增湿罐相连通的加热器,出气 管下端延伸至该加热器内。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水位检测器,该水位检测器下端延伸至增湿罐、上端裸露于箱 体外。所述增湿罐上部设置有溢流管,该溢流管一端与增湿罐连通、另一端穿出箱体。位于所述增湿罐内的进气管下端装接喷射管,该喷射管下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位于箱体外的进气管上依次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流量计及阀门。 与装于所述箱体内的预热罐相连通的进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箱体内填充有保温材料。装于所述箱体内的增温罐和预热罐内的发热元件为电热棒。本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控制,对保护气体进行加湿,通过控制增湿罐内 的水的温度,方便的控制保护气体中水份的含量,使其满足工艺要求,保证脱碳反应 的顺利进行,由于箱体内还设置有加热器,加湿后的气体进入退火炉前需经过加热器加热,防止气体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因温度下降结露而减少了水份。另外,箱体内还 设置有液位控制器,较为方便的控制增湿罐内的水位,箱体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提高 了热效率。采用本技术结构进行制备气体,制备的流量范围能达到5 500 m s /h,适用于各种规模的连续脱碳退火炉。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包括箱体1及设于箱体1上 的进气管2、出气管3,箱体1内设置有增湿罐4和预热罐5,增湿罐4和预热罐5内均设置 有发热元件6,该发热元件6可为电热棒,预热罐5上设置有伸出箱体1的进水管7,预热罐 5下部通过导管与增湿罐4连通,进气管2 —端延伸至增湿罐4内,出气管3与增湿罐4连 通。箱体1内还设置有位于增湿罐4上方且通过导管与该增湿罐4相连通的加热器8,出气 管3下端延伸至该加热器8内,保护气体经过增湿罐4的加湿后再经过加热器8,加热器8 将加湿后的保护气体加热到较高的温度,避免加湿后的保护气体经出气管3中输送至退火 炉内的过程中因温度下降而结露。箱体1上设置有水位检测器9,该水位检测器9下端延伸至增湿罐4、上端裸露于 箱体1外。与预热罐5连通的进水管7上装设有电磁阀15,该电磁阀15与水位检测器9及 整个电控系统相配合,可方便的控制增湿罐4内的水位。在增湿罐4上部还设置有溢流管10,该溢流管10—端与增湿罐4连通、另一端穿 出箱体1,该溢流管10可选取为U形管,既能限制增湿罐内的水位,又能起到泄压的作用。 在增湿罐4内的进气管2下端装接喷射管11,该喷射管11下部开设有出气孔,保护气体经 进气管2进入喷射管11内,再由喷射管11上的出气孔喷射而出,该出气孔的直径优选设为 1 5mm0另外,位于箱体1外的进气管2的进气端口分为两路进气端口,该两路进气端口上 均依次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2、流量计13及阀门14,对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在箱体1内还填充有保温材料16,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了热效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氨分解气或氢气通过进气管的其中一路进气端口,依 次经过流量调节阀12、流量计13和阀门14进入到进气管2中,氮气通过进气管2的另外 一路进气端口,依次经过流量调节阀12、流量计13和阀门14进入到进气管2中,分别调节 两路进气端口的气体的流量,使两种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符合工艺要求的保护气体。 保护气体经进气管进入到喷射管11中,再由喷射管11的出气孔喷射到增湿罐4内,保护气 体与增湿罐4内的水份混合形成水份饱和的加湿气体,通过调节增湿罐4内水的温度即可 改变加湿气体中水份的含量,以满足脱碳退火的要求。加湿气体再通过导管进入到加热器 8中,加热器8对加湿气体进一步加热,对加湿气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通过出气管3输送到 退火炉中,由于经过加热器8的进一步加热,避免了加湿气体在输送到退火炉的过程中因 温度下降而结露,影响脱碳反应。预热罐5向增湿罐4内补充水量,水先进入预热罐5内,预热罐5将水加热到和增 湿罐4内的水相同的温度,再通过导管输送至增湿罐4内,补充增湿罐4内水份的消耗。由 于增湿罐4上设置有水位检测器9,与进水管上的电磁阀15及整个系统的电控系统相配合, 可自动控制增湿罐4内的水位。增湿罐4上设置的溢流管10,能起到限制增湿罐内水位和泄压的双重作用。首次 使用时,溢流管内充满水,可起到密封的作用。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之一,除此之外,本技术还有其他 的实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 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包括箱体(1)及设于箱体上的进气管(2)、出 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增湿罐(4)和预热罐(5),增湿罐和预热罐内均设 置有发热元件(6),预热罐上设置有伸出箱体的进水管(7),预热罐下部通过导管与增湿罐 连通,进气管一端延伸至增湿罐内,出气管与增湿罐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 设置有位于增湿罐上方且通过导管与该增湿罐相连通的加热器(8),出气管下端延伸至该 加热器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 设置有水位检测器(9 ),该水位检测器下端延伸至增湿罐、上端裸露于箱体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罐 上部设置有溢流管(10),该溢流管一端与增湿罐连通、另一端穿出箱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增 湿罐内的进气管下端装接喷射管(11 ),该喷射管下部开设有出气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箱 体外的进气管上依次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2)、流量计(13)及阀门(14)。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续脱碳退火炉的加湿装置,包括箱体(1)及设于箱体上的进气管(2)、出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增湿罐(4)和预热罐(5),增湿罐和预热罐内均设置有发热元件(6),预热罐上设置有伸出箱体的进水管(7),预热罐下部通过导管与增湿罐连通,进气管一端延伸至增湿罐内,出气管与增湿罐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华邝醒庭李素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盈泉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