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海印专利>正文

发动机尾气净化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88553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尾气净化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壳体内开设第四室、第五室和第六室,第五室内安装至少一根第二换管,第二换管的一端与第四室相通,第二换管的另一端与第六室相通,换热器壳体分别与进气管和排气管的一端连接,进气管的一端伸入换热器壳体内。它可利用发动机的尾气温度对进入发动机之前的空气进行预加热,从而可解决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效率低、能耗大、尾气污染空气和尾气排放噪音污染严重的问题。它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发动机辅助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发动机尾气净化换 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发动机吸入的空气温度过低,因此, 使得汽车等各机动车的发动机难以正常工作,存在工作效率低,能耗大、尾气污染严 重的问题,并且,排尾气时还会造成严重的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尾气净化换热器,它可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 率和燃料的利用率,减少尾气的排放量,并可降低尾气排放时的噪音污染。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发动机尾气净化换热器, 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壳体内开设第四室、第五室和第六室,第五室内安装至少一 根第二换管,第二换管的一端与第四室相通,第二换管的另一端与第六室相通,换热 器壳体分别与进气管和排气管的一端连接,进气管的一端伸入换热器壳体内。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换热器壳体上安 装水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的一端位于第五室内,换热器壳体与第五水管的一端连接, 第五水管的另一端与散热器连接,散热器与第四水管的一端连接,第四水管的另一端 与换热器壳体连接,第四水管和第五水管分别与第五室相通。换热器壳体上安装第三 电磁阀和第三三通阀,第三电磁阀与第一三通阀连接,第一三通阀与第四输气管的一 端连接,第四输气管的另一端与第四电磁阀连接,第四电磁阀与第三三通阀连接,第 三三通阀与换热器壳体连接,第三三通阀与第六室相通,第三电磁阀与第四室相通。 第五室内安装液位传感器。第三三通阀与第一输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一输气管的另一 端与汽化器壳体连接,汽化器壳体内开设第一室、第二室和第三室,第一输气管与第 二室相通,第二室内安装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室相通,第一换热管 的另一端与第三室相通,汽化器壳体上安装电喷器喷嘴,电喷器喷嘴与第二室相通, 汽化器壳体与第二输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总管连接, 第二输气管上安装发动机节气门,第二输气管上安装第三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的两端4与第二输气管连接,第三输气管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发动机节气门的两侧,第三输气管 上安装发动机怠速调解阀,汽化器壳体分别与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一端连接,第一 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与第一室和第三室相通。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发 动机散热器连接,第一水管上安装第二电磁阀和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上安装第一 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与第三水管的一端连接,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散热器连接, 汽化器壳体上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位于第一室内。第三三通阀与第一 输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与汽化器壳体连接,汽化器壳体内开设第一 室、第二室和第三室,第一输气管与第一室相通,第二室内安装第一换热管,第一换 热管的一端与第一室相通,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三室相通,汽化器壳体与第二输 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总管连接,第二输气管h安装发 动机节气门,第二输气管上安装第三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的两端与第二输气管连接, 第三输气管的两端位于发动机节气门的两侧,第三输气管上安装发动机怠速调解阀, 汽化器壳体分别与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一端连接,汽化器壳体上安装电喷器喷嘴, 电喷器喷嘴的一端位于第一室。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发动机散热器连 接,第一水管上安装第二电磁阀和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与第一电磁阀连接,第一 电磁阀的一端与第三水管连接,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散热器。汽化器壳体的外 周设置保温层。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利用发动机的尾气温度对进入发动机之前的空气进 行预加热,从而可解决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效率低、能耗大、尾气污染空气和 尾气排放噪音污染严重的问题。它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使用安全方 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发动机燃料汽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 是发动机燃料汽化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发动机尾气净化换热器与图2所示的 燃料汽化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发动机尾气净化换热器与图3所示的燃料汽化 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l汽化器壳体2第一室3保温层4第一换热管5电喷器喷嘴6排 污口 7温度传感器8第一输气管9第二输气管IO发动机节气门ll发动机进气 总管12第三输气管13发动机怠速调解阀14第一水管15发动机散热器16第二水管17第三水管18第一电磁阀19第二电磁阀20换热器壳体21第四室22第 二换管23液位传感器24进气管25第四水管26第五水管27排气管28水温传 感器29第五室 30第六室31第一三通阀 32第二三通阀 33第三电磁阀34第三 三通阀35第四电磁阀36散热器37第二室38第三室39第四输气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净化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20,换 热器壳体20内开设第四室21、第五室29和第六室30,换热器壳体20内可设置两块 隔板将其内腔分成第四室21、第五室29和第六室30,第四室21、第五室29和第六 室30独立互不相通,第五室29内安装至少一根第二换管22,第二换管22的两端可 与上述两块隔板连接,第二换管22的一端与第四室21相通,第二换管22的另一端与 第六室30相通,换热器壳体20分别与进气管24和排气管27的一端连接,进气管24 与换热器壳体20连接的一端伸入第五室29内,该端应尽量深的插入第五室29内,以 便位于第五室29内的液面以下,排气管27与换热器壳体20连接的一端应尽量避免位 于第五室29内,以免与第五室29内的液面接触。为提高换热效果,可在第五室29 内安装十几或数十根第二换管22,第二换管22的根数越多,换热效果越好,但制造 成本较高。换热器壳体20可设置补水口。使用时,将进气管24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排 气口连接,将排气管27的另一端与机动车消音器或排气管连接,并在第五室29内注 入水或油等导热液体,将换热器壳体20的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总管11连接,换热器壳 体20的另一端与空气滤芯器连接;发动机启动后,排出大量高温尾气经进气管24进 入第五室29内加热其内的导热液体,导热液体同时对尾气起到过滤和消音作用,导热 液体加热第二换管22,此时,由空气滤芯器进入的空气经第四室21进入第二换管22, 在流经第二换管22时被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经第六室30流入发动机进气总管11,从 而进入发动机,可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减少尾气的排放。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温度不能过高,同时,换热器壳体20内水温也应控制在设定的 范围内,因此,为防止第五室29内的导热液体的温度过高,如图1所示,可在换热器 壳体20上安装水温传感器28,水温传感器28的一端或其感温探头位于第五室29内, 换热器壳体20与第五水管26的一端连接,第五水管26的另一端与散热器36连接, 散热器36与第四水管25的一端连接,第四水管25的另一端与换热器壳体20连接, 第四水管25和第五水管26分别与第五室29相通;当第五室29内的导热液体温度过高时,水温传感器28检测后向散热器36发出信号,控制散热器36工作,第五室29 内的导热液体经第五水管26进入散热器36,散热后,经排气管27流回第五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发动机尾气净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壳体(20),换热器壳体(20)内开设第四室(21)、第五室(29)和第六室(30),第五室(29)内安装至少一根第二换管(22),第二换管(22)的一端与第四室(21)相通,第二换管(22)的另一端与第六室(30)相通,换热器壳体(20)分别与进气管(24)和排气管(27)的一端连接,进气管(24)的一端伸入换热器壳体(20)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海印刘同海
申请(专利权)人:梁海印刘同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