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海印专利>正文

发动机燃料汽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88549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燃料汽化器,包括汽化器壳体,汽化器壳体内开设第一室、第二室和第三室,第二室内安装至少一根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室相通,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三室相通,汽化器壳体上安装电喷器喷嘴,电喷器喷嘴与第一室相通,汽化器壳体与第二输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总管连接,汽化器壳体分别与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分别与第二室相通,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热源连接。它使燃料汽化,汽化后的燃料进入发动机后,可充分燃烧,从而,可提高发动机的燃料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减少尾气的排放。(*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发动机辅助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发动机燃料汽化器
技术介绍
目前,各类机动车的发动机燃料利用率均较低,造成机动车能耗高、尾气排放量 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不良后果,其主要原因是,燃料以雾状形态进入发动机,即燃 料以微小液滴的液体形态进入发动机,从而,使得燃料在发动机在无法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燃料汽化器,它使燃料汽化,汽化后的燃料 进入发动机后,可充分燃烧,从而,可提高发动机的燃料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减少尾 气的排放。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发动机燃料汽化器,包括 汽化器壳体,汽化器壳体内开设第一室、第二室和第三室,第二室内安装至少一根第 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室相通,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三室相通,汽 化器壳体上安装电喷器喷嘴,电喷器喷嘴与第一室相通,汽化器壳体与第二输气管的 一端连接,第二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总管连接,汽化器壳体分别与第二水管 和第一水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分别与第二室相通,第一水管和第二水 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热源连接。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水管上安装 第二三通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二三通阀上安装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与第三水管的 一端连接,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热源连接,第二室内安装温度传感器。第二输气管上 安装发动机节气门和第三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的两端与第二输气管连接并相通,第三 输气管上安装发动机怠速调解阀。汽化器壳体与第一输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一输气管 与第一室相通,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三三通阀连接,第三三通阀与换热器壳体连 接,换热器壳体内开设第八室、第七室和第六室,第三三通阀与第六室相通,第七室 内安装第三换热管,第三换热管的一端与第八室相通,第三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六室 相通,换热器壳体上安装进气管和回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伸入第七室内。换热器壳体 分别与回水管和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回水管和出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散热器连接,第七室内安装水温传感器。第三三通阀上安装第四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与旁通管的一端 连接,旁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一三通阀连接,第一三通阀与第三电磁阀连接,第三电磁 阀与换热器壳体连接,第三电磁阀与第八室相通。第七室内安装液位传感器,液位传 感器与换热器壳体连接。汽化器壳体与第一输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一输气管与第一室 相通,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与空气加热器壳体连接,空气加热器壳体内开设第四室、 第九室和第五室,空气加热器壳体上开设第一通口、第三通口、第二通口和第四通口, 第一通口与第四室相通,第二通口与第五室相通,第四通口和第三通口与第九室相通。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使料以气体状态进入发动机,确保燃料在发动机内 充分燃烧,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加工成 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空气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尾气换 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与尾气换热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 用新型与空气加热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空气加热器中空气走管程,热水走壳 程;图6是本技术与空气架热器连接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空气加热器中空 气走壳程,热水走管程。图中标号l汽化器壳体2第一室3保温层4第一换热管5电喷器喷嘴6排 污口 7温度传感器8第一输气管9第二输气管IO发动机节气门ll发动机进气 总管12第三输气管13发动机怠速调解阀14第一水管15热源16第二水管17 第三水管18第一电磁阀19第二电磁阀20空气加热器壳体21第四室22第二换 管23第一通口 24液位传感器25第五室26第三通口 27第四通口 28水温传感 器29第七室30第六室31第一三通阀32第二三通阀33第三电磁阀34第八室 35换热器壳体36进气管37第二室38第三室39回气管40第四电磁阀41第三 三通阀42散热器43出水管44第三换热管45回水管46第二通口 47第九室 48旁通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燃料汽化器,包括汽化器壳体1,汽化器 壳体1内开设第一室2、第二室37和第三室38,汽化器壳体1内可设置两块隔板,两 隔板将汽化器壳体1的内腔分成相互独立不通的第一室2、第二室37和第三室38,第二室37内安装至少一根第一换热管4,第一换热管4的两端可与上述两块隔板连接, 第一换热管4的一端与第一室2相通,第一换热管4的另一端与第三室38相通,汽化 器壳体1上安装电喷器喷嘴5,电喷器喷嘴5可以是现有发动机的燃料电喷器的喷射 口;电喷器喷嘴5可与第一室2相通也可以与第三室38相通,汽化器壳体l与第二输 气管9的一端连接,第二输气管9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总管11连接,汽化器壳体1 分别与第二水管16和第一水管14的一端连接,第二水管16和第一水管14分别与第 二室37相通,第一水管14和第二水管16的另一端分别与热源15连接。热源15可以 是独立的热源,例如装有电加热器的储水装置;热源15也可以是现有汽车发动机的散 热水套,既可充分利用发动机散发的热量,又可使发动机降温。为防止汽化器壳体1 内的热量散失,可在汽化器壳体1外周设置保温层3。为清除汽化器壳体1内污物, 汽化器壳体l上可安装排污口 6,排污口6与第二室37相通,正常工作时,排污口6 关闭。工作时,空气由空气滤芯器进入第一室2内,电喷器喷嘴5喷射雾状燃料,燃料 与空气混合后经第一换热管4流入第三室38;此时,热源15将高温热水经第二水管 16注入第二室37内,热水通过第一换热管4加热第一换热管4内的空气与燃料的混 合物,从而使燃料汽化成气态,然后,热水经第一水管14流回热源15;气态的燃料 与空气的混合物经第三室38、第二输气管9和发动机进气总管11进入发动机。为防止第七室29内的水温过高,如图1所示,可在第一水管14上安装第二三通 阀32和第二电磁阀19,第二三通阀32上安装第一电磁阀18,第一电磁阀18与第三 水管17的一端连接,第三水管17的另一端与热源15连接,第二室37内安装温度传 感器7。当温度传感器7探测到第二室37内水温过高时,温度传感器7控制第一电磁 阀18开启第二电磁阀19关闭,此时,热源15内的热水无法进入第二室37内,而是 在经第三水管17、第一电磁阀18和第二三通阔32循环流动;当第二室37内需热水 时,温度传感器7控制第一电磁阔18关闭第二电磁阀19开启。温度传感器7可以是 现有的温度控制器。为确保机动车停车时,发动机仍可正常工作,可在第二输气管9上安装发动机节 气门10和第三输气管12,第三输气管12的两端与第二输气管9连接并相通,第三输 气管12上安装发动机怠速调解阀13。为进一步提高燃料的汽化效果,防止由空气滤芯器进入的空气温度过度,影响燃料的汽化效果,发动机燃料汽化器上可安装尾气换热器,具体方案如下如图5所示,汽化器壳体1与第一输气管8的一端连接,第一输气管8与第一室2相通,第一输气 管8的另一端与第三三通阀41连接,第三三通阀41与换热器壳体35连接,换热器壳 体35内可设置两隔板,将换热器壳体35的内腔分隔成第八室34、第七室29和第六 室30,第三三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发动机燃料汽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化器壳体(1),汽化器壳体(1)内开设第一室(2)、第二室(37)和第三室(38),第二室(37)内安装至少一根第一换热管(4),第一换热管(4)的一端与第一室(2)相通,第一换热管(4)的另一端与第三室(38)相通,汽化器壳体(1)上安装电喷器喷嘴(5),电喷器喷嘴(5)与第一室(2)相通,汽化器壳体(1)与第二输气管(9)的一端连接,第二输气管(9)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总管(11)连接,汽化器壳体(1)分别与第二水管(16)和第一水管(14)的一端连接,第二水管(16)和第一水管(14)分别与第二室(37)相通,第一水管(14)和第二水管(16)的另一端分别与热源(1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海印刘同海
申请(专利权)人:梁海印刘同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