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海印专利>正文

发动机燃料汽化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88556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燃料汽化器装置,包括汽化器壳体,汽化器壳体内开设第一室、第二室和第三室,第二室内安装至少一根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室相通,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三室相通,汽化器壳体上安装电喷器喷嘴,电喷器喷嘴与第二室相通,汽化器壳体与第二输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总管连接,汽化器壳体分别与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水管与第三室相通,第一水管与第一室相通,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热源连接。它可使燃料汽化,汽化后的燃料进入发动机后,可充分燃烧,从而,可提高发动机的燃料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减少尾气的排放。(*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发动机辅助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发动机燃料汽化器 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各类机动车的发动机燃料利用率均较低,致使机动车能耗较高、尾气排放 量较大,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不良后果,其主要原因是,现有发动机工作时,燃料以 雾状形态进入发动机,即燃料以液体形态进入发动机,从而,使得燃料在发动机内无 法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燃料汽化器装置,它可使燃料汽化,汽化后 的燃料进入发动机后,可充分燃烧,从而,可提高发动机的燃料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减少尾气的排放。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发动机燃料汽化器装置, 包括汽化器壳体,汽化器壳体内开设第一室、第二室和第三室,第二室内安装至少一 根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室相通,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三室相通, 汽化器壳体上安装电喷器喷嘴,电喷器喷嘴与第二室相通,汽化器壳体与第二输气管 的一端连接,第二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总管连接,汽化器壳体分别与第二水 管和第一水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水管与第三室相通,第一水管与第一室相通,第一水 管和第二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热源连接。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二输气管上安 装发动机节气门和第三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的两端与第二输气管连接并相通,第二输 气管上安装发动机怠速调解阀。第一水管上安装第二三通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二三通 阀上安装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与第三水管的一端连接,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热源 连接,第二室内安装温度传感器。汽化器壳体与第一输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一输气管 与第二室相通,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三三通阀连接,第三三通阀与换热器壳体连 接,换热器壳体内开设第八室、第七室和第六室,第三三通阀与第六室相通,第七室 内安装第三换热管,第三换热管的一端与第八室相通,第三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六室相通,换热器壳体上安装进气管和回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伸入第七室内。换热器壳体 分别与回水管和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回水管和出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散热器连接,第 七室内安装水温传感器。第三三通阀上安装第四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与回气管的一端 连接,回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三通阀连接,第一三通阀与第三电磁阀连接,第三电磁 阀与换热器壳体连接,第三电磁阀与第八室相通。第七室内安装液位传感器,液位传 感器与换热器壳体连接。汽化器壳体与第一输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一输气管与第二室 相通,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与空气加热器壳体连接,空气加热器壳体内开设第四室、 第九室和第五室,空气加热器壳体上开设第一通口、第三通口、第二通口和第四通口, 第一通口与第四室相通,第二通口与第五室相通,第四通口和第三通口与第九室相通。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使燃料以气体状态进入发动机,确保燃料在发动机 内充分燃烧,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加工 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空气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尾气换 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与尾气换热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 用新型与空气加热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空气加热器中空气走管程,热水走壳 程;图6是本技术与空气架热器连接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空气加热器中空气走壳程,热水走管程。图中标号l汽化器壳体2第一室3保温层4第一换热管5电喷器喷嘴6排污 口 7温度传感器8第一输气管9第二输气管IO发动机节气门ll发动机进气总管 12第三输气管13发动机怠速调解阀14第一水管15热源16第二水管17第三水管 18第一电磁阀19第二电磁阀20空气加热器壳体21第四室22第二换管23第一通 口 24液位传感器25第五室26第三通口 27第四通口 28水温传感器29第七室 30第六室31第一三通阀32第二三通阀33第三电磁阀34第八室35换热器壳体 36进气管37第二室38第三室39回气管40第四电磁陶41第三三通阀42散热器 43出水管44第三换热管45回水管46第二通口 47第九室48旁通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燃料汽化器装置,包括汽化器壳体1,汽 化器壳体l内开设第一室2、第二室37和第三室38,汽化器壳体1内可设置两块隔板,两隔板将汽化器壳体1的内腔分成相互独立不通的第一室2、第二室37和第三室38, 第二室37内安装至少一根第一换热管4,第一换热管4的两端可与上述两块隔板连接, 第一换热管4的一端与第一室2相通,第一换热管4的另一端与第三室38相通,汽化 器壳体1上安装电喷器喷嘴5,电喷器喷嘴5可以是现有发动机的燃料电喷器的喷射 口;电喷器喷嘴5可与第二室37相通,汽化器壳体1与第二输气管9的一端连接,第 二输气管9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总管11连接,汽化器壳体1分别与第二水管16和 第一水管14的一端连接,第二水管16与第三室38相通,第一水管14与第一室2相 通,第一水管14和第二水管16的另一端分别与热源15连接。热源15可以是独立的 热源,例如装有电加热器的储水装置;热源15也可以是现有汽车发动机的散热水套, 既可充分利用发动机散发的热量,又可使发动机迅速降温。为防止汽化器壳体l内的 热量散失,可在汽化器壳体1外周设置保温层3。为清除汽化器壳体1内污物,汽化 器壳体1上可安装排污口 6,排污口 6与第二室37相通,正常工作时,排污口 6关闭。 工作时,空气由空气滤芯器进入第二室37内,电喷器喷嘴5喷射雾状燃料,燃 料与空气混合后由第一换热管4的外周流过,吸收第一换热管4的热量,最终由第二 输气管9进入发动机;此时,热源15将高温热水由第二水管16注入第三室38内,再 经第一换热管4、第一室2和第一水管14流回热源15,热水通过第一换热管4加热第 二室37内的空气与燃料的混合物,从而使燃料变成气态。为防止第二室37内的水温过高,如图1所示,可在第一水管14上安装第二三通 阀32和第二电磁阀19,第二三通阀32上安装第一电磁阀18,第一电磁阀18与第三 水管17的一端连接,第三水管17的另一端与热源15连接,第二室37内安装温度传 感器7。当温度传感器7探测到第一室2内水温过高时,温度传感器7控制第一电磁 阀18开启第二电磁阀19关闭,此时,热源15内的热水无法进入第一室2内,而是在 热源15、第三水管17、第一电磁阀18和第二三通阀32循环流动;当第一室2内需热 水加热空气时,温度传感器7控制第一电磁阀18关闭第二电磁阀19开启。温度传感 器7可以是现有的温度控制器。为确保机动车停车时,发动机仍可正常工作,可在第二输气管9上安装发动机节 气门10和第三输气管12,第三输气管12的两端与第二输气管9连接并相通,第三输 气管12上安装发动机怠速调解阀13。为进一步提高燃料的汽化效果,防止由空气滤芯器进入的空气温度过低,影响燃料的汽化效果,发动机燃料汽化器装置上可安装尾气换热器,具体方案如下如图5所示,汽化器壳体1与第一输气管8的一端连接,第一输气管8与第二室37相通,第 一输气管8的另一端与第三三通阀41连接,第三三通阀41与换热器壳体35连接,换 热器壳体35内可设置两隔板,两隔板将换热器壳体35的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发动机燃料汽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化器壳体(1),汽化器壳体(1)内开设第一室(2)、第二室(37)和第三室(38),第二室(37)内安装至少一根第一换热管(4),第一换热管(4)的一端与第一室(2)相通,第一换热管(4)的另一端与第三室(38)相通,汽化器壳体(1)上安装电喷器喷嘴(5),电喷器喷嘴(5)与第二室(37)相通,汽化器壳体(1)与第二输气管(9)的一端连接,第二输气管(9)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总管(11)连接,汽化器壳体(1)分别与第二水管(16)和第一水管(14)的一端连接,第二水管(16)与第三室(38)相通,第一水管(14)与第一室(2)相通,第一水管(14)和第二水管(16)的另一端分别与热源(1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海印刘同海
申请(专利权)人:梁海印刘同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