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9320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轨车辆,在有轨车辆的顶篷结构体(30)与侧结构体(50)的连结部(上拐角部)配置有由空调管路(220)、照明器具(250)、扬声器(260)等构成的多功能模块(200)。从顶篷结构体(30)贯穿垂下有货架支架(310)及拉手支架(350)。以上部连结两支架(310、350)且固定在空调管路(220)上的连结片被紧固在顶篷结构体(30)上。多功能模块(200)只固定在顶篷结构体(30)上,因此,安装作业容易。由于空调管路(220)配置在上拐角部,所以可增高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车内空间高度。还设置有使多功能模块(200)的外观良好的内饰板(210)。因此,这种结构的有轨车辆可增大有轨车辆的客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扩大客室内的有效空间,并能提高对旅客的服务的有轨车辆。其中所谓有轨车辆是指铁路车辆、单轨车辆等。
技术介绍
在有轨车辆的客室内除了座位、拉手、货架等乘客可直接利用的设施之外,还装备有空调管路、风扇等空调设备、照明及扬声器等设备、广告。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222125号如专利文献1那样,以往的有轨车辆中,在车身的天花板部配置有空调管路、风扇、扬声器、照明器具、广告挂件等。因此,在客室内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天花板部设置有各种设备,限制了乘客头上的空间。而且,车身结构上也会产生悬挂广告、显示器终端等的设置空间也不充分的状况。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上拐角内置面板利用紧固部件固定在车身的基本结构体即侧结构体、顶篷结构体上。跨越长且宽度宽的侧结构体与顶篷结构体固定上述上拐角内置面板。因此,有时上述上拐角内置面板与侧结构体及顶篷结构体的各固定位置因侧结构体、顶篷结构体的制作误差及两者的配合误差而出现不能很好地一致的情况。因而,有可能要花费很大的时间进行上拐角内置面板的安装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创造出宽敞的室内空间的有轨车辆。具体地讲,针对改进装备在车身的客室内的上拐角部或顶篷部的为旅客提供服务的设备的结构及布置并集中功能的情况进行了各种研究,以实现客室内的头上空间的扩大。本专利技术的有轨车辆,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具有空调用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空调用管路在内的内置组装体配置在该有轨车辆的车内上拐角部,上述内置组装体紧固在上述有轨车辆的顶篷结构体上。上述内置组装体,由于被固定在顶篷结构体上,所以受构成车身的各部件的制作误差、紧固误差的影响小,能够容易地进行两者的紧固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有轨车辆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车辆的从室内观察的天花板的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图2的C-C剖视图。图6是空调用的管路装置的说明图。图7是图1的右上拐角部多功能模块的说明图。图8是图1的右上拐角部多功能模块的立体图。图9是空调用的管路装置的纵剖视图。图10是空调用的管路装置的下面板223、223的连接部的纵剖视图。图11是空调用的管路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要部纵剖视图。图12是图11的铰链部的俯视图。图13是图11的铰链部的组装时的纵剖视图。图14是其他实施例的空调管路部的纵剖视图。图中1—车身,10—底架,30—顶篷结构体,100—空调单元,110—送风机,120—换热器,200—多功能模块,210—内饰板(内伸板),211、212—遮蔽板,220—空调管路,221—上面板,222—连接管路,223—下面板,230—辅助管路,250—照明器具,260—扬声器,290—主管路,310—货架支架,312—连结片(挤压型材),314、315、372、373—T形螺栓,316—L形部件,320—货架前缘部,330—货架,340—把杆,350—拉手支架,360—拉手,362—窗帘轨条,376—支座,381、382—小螺钉。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有轨车辆的概要的剖视图。整体以符号1表示的有轨车辆的车身由底架10、侧结构体20、顶篷结构体30等构成。在侧结构体20上配置有窗玻璃40及用作出入口的门50等。由底架10、侧结构体20、顶篷结构体30形成客室R1。另外,在侧结构体20的内侧安装座位60,为旅客P1提供服务。其中,客室R1的车身长度方向端部由端结构体或客室分隔壁构成,不过,在附图中省略符号标示。在顶篷结构体30的上部搭载有空调单元100。侧结构体20、顶篷结构体30由铝合金制的空心挤压型材制成。空调单元100被设置在车身的顶篷上的、车身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在顶篷结构体30的内侧设有天花板32,在天花板32与侧结构体20的内置板的连结部即车内上拐角部配置多功能模块200。在该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内置组装体具体化成多功能模块200。空调单元100具有送风机110、室内侧的换热器120。本空调单元100是被设在车身的顶篷上,以一台进行客室的空气调节的所谓集中式空调装置的例子。作为用于有轨车辆的空调装置,除了上述空调单元100以外还有在一辆车的顶篷上设置多个空调装置的分散型空调装置。多功能模块200以将从空调单元100供给的调节空气导入客室R1内的空调管路220作为主要构成部件。多功能模块200除了空调管路220外还具备间接照明用的照明器具250、扬声器260、电线槽(未图示)等内置件。多功能模块200的面向客室R1的部分配置有内饰板210。空调管路220沿着车身的长度方向配置,上述内置件被设在空调管路220的侧面。另外,扬声器可以不设在侧面而设置在下面。内饰板210处在空调管路220的外侧即图3中的下面。内饰板210比空调管路220的宽度大,在内饰板2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覆盖间接照明用的照明器具250的下侧。内饰板210功能上作为照明器具250的盖板,使外观性好。扬声器260配置在空调管路220内。扬声器260的声音发射部开口在内饰板210(比空调管路220向下)上。内饰板210是覆盖多功能模块200的下面的盖板。内饰板210也包括覆盖主管路290的下面、室内中央部侧的辅助管路230(参照图6)的板。左右的多功能模块200、200之间(客室R1的天花板部分、且车身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未安装沿车身长度方向配置的长的内置件。作为设置在该多功能模块200、200之间的天花板部分的内置件,可列举出广告挂件K1(参照图5)。广告挂件K1悬挂在顶篷结构体30(天花板32)上。各多功能模块200的车身宽度方向的宽度尺寸构成为顶篷结构体30的宽度尺寸的大致四分之一。换句话讲,各多功能模块200的宽度尺寸构成为比顶篷结构体30的宽度尺寸的一半要窄。因此,通过将多功能模块200设置在车内上拐角部,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多功能模块200、200之间的天花板部的高度尺寸。另外,多功能模块200具有货架支架310和拉手支架350。货架支架310支撑货架330。货架330的被形成规定宽度尺寸的放货面沿车身长度方向连续,由货架支架310支撑其两端。拉手支架350位于比货架支架310靠车身宽度方向的车身中央侧的位置,并支撑拉手360。这些部件作为多功能模块200的局部组装体而预先制造。货架支架310与拉手支架350,从顶篷结构体30的内面部垂直悬挂,利用后述的连结片312而连结成一体。货架支架310与拉手支架350整体呈倒U字状,在连结片312的上面,固定在顶篷结构体30上。货架支架310、拉手支架350贯穿内饰板210。货架330的进深方向的一端被固定在货架支架310上,另一端(靠近侧结构体20的端部)没有被支撑。货架330以只被货架支架310支撑的悬臂支撑状态设置。图2是在车身1的客室R1中观察天花板32的方向的状态的天花板部分的底面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图2的C-C剖视图。在天花板部的大致中央附近、即车身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并且车身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设有空气过滤器130(参照图4)。另外,回流风扇(管道回流风扇,参照图2、图5)90沿车身长度方向间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在车身宽度方向的大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轨车辆,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具有空调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空调管路在内的内置组装体配置在所述车身的车内上拐角部,所述内置组装体紧固在所述有轨车辆的顶篷结构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取征二郎谷井靖典西山宽二广濑伸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