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调整式机车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5728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调整式机车后视镜,包括一个后视镜本体、一个转接件、一个第一螺接单元、一个固定单元及一个第二螺接单元,该第一螺接单元沿一条第一轴线组配该后视镜本体与转接件,使该后视镜本体得以绕该第一轴线旋转调整,该第二螺接单元沿一条第二轴线组配该固定单元与转接件,使该后视镜本体得以沿该第二轴线旋转调整进而达到双向调整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视镜,特别涉及一种双向调整式机 车后视镜。
技术介绍
以往的机车后 一见镜提供驾驶者随时观视后方动态的标准机 车配件,然而,机车驾驶者由于身型不同,相对需要观视的角 度就有差异,所以后视镜上的镜面角度及位置就有必要配置调 整机构,以符合各种机车驾驶者的需求。因此,相当多数的后 视镜都有镜架调整构造。目前,较常见的就是通过滚珠作为万 向轴结支臂与镜架,如此驾驶者只需要施力于镜架就可以通过 滚珠相对调整对应驾驶者观视的角度,而达到解决上述的问题。但是,该镜架若利用滚珠的方式调整,却产生镜架难以调整固 定的状况,反而丧失机车后视镜的功能,甚至危及驾驶安全。再者,另外还有一些后视镜的调整构造,则提供沿相对地 面垂直轴向的螺旋调整机构,以符合机车驾驶者的需求,如中国台湾公告第485922号专利案机车视镜的简式双向可导固定装 置结构改良,揭露了镜架沿垂直地面轴向的方位调整,更能方 便于驾驶者轻易的调整与固定。类似于此种调整机构的专利案, 尚有中国台湾公告第484560号及第484561号等案。然而,上述这些专利案虽然改良了调整机构,但是单一方 位的调整仍然无法满足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后续有中国 台湾第M306197号新型专利案,提供了双向的后视镜调整机构, 确实此案所揭露的双向调整作用,更进一步符合消费者需求, 但是整体配置方式却别于以往的后视镜结构,相对于产品规格化组成、组配方面、总体成本反而有缺失存在。为此,申i青人 认为提供一组便于使用者调整的后视镜双向机构,且又符合各 种现有的后视镜架构,将可使双向可调整的后视镜更精进而造 福消费者。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稳固性的双向调 整式机车后纟见镜。本技术双向调整式机车后视J竟,包括 一个后祸J竟本 体、 一个转接件、 一个第一螺接单元、 一个固定单元及一个第 二螺接单元,该后视镜本体包括一个镜壳、 一片组设于该镜壳 上的镜片及 一 支连结于该镜壳的支撑杆,该转接件包括 一 个沿 一第一轴线设置的第一螺孔及一个沿垂直于该第一轴线的一第 二轴线成型的第二穿孔,该第 一 螺接单元包括 一 段沿该第 一 轴 线配置于该支撑杆上的第 一螺杆段及一个配置于该第 一螺杆段 的第 一 旋设部,该第 一 螺杆段对应螺设于该转接件的第 一 螺孔, 使该第 一旋设部沿第 一轴线移位而夹掣该支撑杆以使该支撑杆 与该转接件形成固定状态或松放状态,当松;故时,该后视镜本 体绕该第一轴线旋转调整位置,该固定单元安装于一辆机车上, 该第二螺接单元沿该第二轴线配置于该固定单元,该第二螺接 单元包括一段第二杆段、 一个第二螺孔及一个配置于该第二螺 杆段的第二旋设部,该转接件的第二穿孔套设于该第二螺杆段, 且位于该固定单元与该第二旋设部间,当该第二螺杆段螺设该 第二螺孔,该第二旋设部沿第二轴线移位而夹掣该转接件与该 固定单元形成固定状态或松放状态,当松放时,该转接件绕该 第二轴线旋转,使得配置于该转接件上的后视镜本体绕该第二 轴线旋转调整位置。本技术所述的双向调整式机车后视镜,该第 一 螺接单 元的第 一 螺杆段沿该第 一 轴线固定于该支撑杆,该第 一旋设部 是一个调整螺帽,且螺设于该第一螺杆段并对应于该支撑杆与 该转接件间。本技术所述的双向调整式机车后祸j竟,该支撑杆沿该 第二轴线开设有 一 个第 一 穿孔,该第 一 螺接单元的第 一 螺杆段 是 一 个调整螺栓,该第 一 旋设部成型于该第 一 螺杆段的 一 侧部, 该第 一 螺杆段穿过该第 一 穿孔并螺结于该转接件的第 一 螺孔。本技术所述的双向调整式机车后视镜,该第一螺接单 元还包括二个套设于该第一螺杆段的垫圏,其中一个垫圏套设 于该第一旋设部与该支撑杆间,另 一个垫圈套设于该转接件与 该支撑杆间。本技术所述的双向调整式机车后视镜,该第二螺接单 元还包括二个套设于该第二螺杆段的垫圈,其中一个垫圈套设 于该固定单元与该转接件间,另 一个垫圏套设于该转接件与该 第二旋设部间。本技术所述的双向调整式机车后祸J竟,该固定单元包 括一个固定座及多个沿该第 一轴线组配该固定座的固定螺栓, 该第二螺接单元的第二螺杆段是 一 个调整螺栓,该第二旋设部 成型于该第二螺杆段的 一 个侧部,该第二螺孔沿该第二轴线成 型于该固定座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转接件与该固定单元、 支撑杆的固定与松放关系,使该后视镜本体达到双向调整的功 效,且由于在本技术中采用螺合固定的方式,有效提高该 后视镜本体的稳固性,进而能够维持使用者的安全。附图说明图l是说明本技术双向调整式机车后视镜的一个第一 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图。图2是说明本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态样的侧视图。图3是说明本第 一 较佳实施例的 一 个转接件与 一 个后视镜 本体绕一条第一轴线旋转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说明本第 一 较佳实施例的该后视镜本体绕 一 条第二 轴线旋转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说明本技术双向调整式机车后视镜的 一 个第二 较佳实施例的侧一见分解图。图6是说明本第二较佳实施例的 一 个组合态样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双向调整式机车后视镜的第一 较佳实施例包括一个后视镜本体l、 一个转接件2、 一个第一螺 接单元3、 一个固定单元4及一个第二螺接单元5。该后视镜本体l包括一个镜壳ll、 一组设于该镜壳ll上的镜 片12及一支连结于该镜壳11的支撑杆13。该转接件2包括一个沿一条第一轴线L1设置的第一螺孔21 及一个沿垂直于该第 一轴线L1的一条第二轴线L2成型的第二 穿孔22。该第 一螺接单元3包括一段沿该第 一轴线L1配置于该支撑 杆13上的第 一 螺杆段31及一个配置于该第 一螺杆段31的第 一旋 设部32。其中,该第一螺杆段31对应螺设于该转接件2的第一螺孔 21,使该第 一 旋设部3 2得以沿第 一 轴线L1移位而夹掣该支撑杆13,进而与该转接件2形成固定状态或松放状态。当松放时,该 后视镜本体1得以绕该第 一 轴线L1旋转调整角度。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 一螺接单元3的第 一螺杆段31沿该 第 一轴线L1固定于该支撑杆13,该第 一旋设部32是一调整螺 帽,且螺设于该第 一 螺杆段31并对应位于该支撑杆13与该转接 件2间。该固定单元4适合安装于一辆机车(图未示)上,包括一个 固定座41及多个沿该第一轴线L1方向组配该固定座41的固定螺栓42。该第二螺接单元5沿该第二轴线L2配置于该固定单元4与 转接件2间,该第二螺接单元5包括一段第二螺杆段51、 一个第 二螺孔52、 一个配置于该第二螺杆段51的第二旋设部53及至少 二个套设于该第二螺杆段51的垫圈5 4 。该转接件2的第二穿孔22套设于该第二螺杆段51 ,且位于该 固定单元4与第二旋设部53间,当该第二螺杆段51螺设该第二螺 孔52 ,该第二旋设部53沿第二轴线L2移位而夹掣该转接件2 , 与该固定单元4形成固定状态或松放状态。当松放时,该转接件 2绕该第二轴线L2旋转,使得配置于该转接件2上的后视镜本体 1绕该第二轴线L 2旋转调整位置。该第二螺接单元5的垫圏54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调整式机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双向调整式机车后视镜包括一个后视镜本体、一个转接件、一个第一螺接单元、一个固定单元及一个第二螺接单元,该后视镜本体包括一个镜壳、一片组设于该镜壳上的镜片及一支连结于该镜壳的支撑杆,该转接件包括一个沿一条第一轴线设置的第一螺孔及一个沿垂直于该第一轴线的一条第二轴线成型的第二穿孔,该第一螺接单元包括一段沿该第一轴线配置于该支撑杆上的第一螺杆段及一个配置于该第一螺杆段的第一旋设部,该第一螺杆段对应螺设于该转接件的第一螺孔,使该第一旋设部沿第一轴线移位而夹掣该支撑杆以使该支撑杆与该转接件形成固定状态或松放状态,该第二螺接单元包括一段第二螺杆段、一个第二螺孔及一个配置于该第二螺杆段的第二旋设部,该转接件的第二穿孔套设于该第二螺杆段,且位于该固定单元与该第二旋设部间,当该第二螺杆段螺设该第二螺孔,该第二旋设部沿第二轴线位移而夹掣该转接件,与该固定单元形成固定状态或松放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兴
申请(专利权)人:健生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