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脂B在制备防治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359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银杏内酯B在制备防治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银杏内酯B对视网膜变性所致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和视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银杏内酯B在制备防治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为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银杏内酯B在制备眼科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地是涉及银杏内酯B在制备防治 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视网膜变性性疾病已成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据估计,目前世 界上约207人患有各种视网膜变性。这类变性性疾病主要受损的是光感受器细胞,而光感 受器细胞被认为是受损后不能再生的神经细胞,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视网膜变性性疾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有基因治疗,人工视网膜,视网膜移植,药物 干预等。基因治疗为人类最终治愈视网膜变性性疾病带来了曙光,但基因治疗距离最终临床 应用的道路还很漫长,还存在诸多障碍。一、基因位点多。目前发现被鉴定的人类光感受器 变性基因己经超过80个。二、基因导入良好载体的筛选问题。三、如何提高目的基因转染率 及如何延长表达时间。四、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人工视网膜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如视觉系统信息编码的具体机制?电子眼长期存在于体内,是否会发生蜕变失效?视网膜或 视皮层神经细胞是否能忍受其长期刺激,这种刺激是否引起神经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电子 眼本身及其移植技术是否损害患者残存的周边视力?视网膜移植要推广用于治疗,仍有排 斥反应、手术并发症、长期疗效、功能重建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故前三种方法目前临床较少应用。药物治疗生长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其不足在于绝大多数的生长因子口服不能吸收,也无法通过血一眼屏障,其效力在动物体内维持的时间通常只有一个月。 经常性应用眼内注射给药会导致感染、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临床应用较多,疗效不显著。近年来关于中医治疗RP的报道较多,且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多为病例报 道和回顾性研究,关于其作用机理方面的报道较少,临床推广理论依据不足,此是中医组方 的不足之处。银杏(GinkgobilobaL.)系银杏科多年生木本植物,仅一科一属,果、叶均可药用。银 杏叶制剂是当前植物药开发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来源于银杏的叶,有效成分主要为银杏内酯 (Ginkgolides)。银杏内酯为萜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银杏内酯A、 B、 C、 M、 J和白果内酯,由于具有高度专属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 PAF)的作用而引起国际 医药界的关注,现已临床用于脑血栓、脑缺血、神经系统疾病等病症的治疗。随着对银杏叶 中有效成分的明确,开发银杏类单一有效成分新药成为近十年来国际研究的目标,正在进行 临床实验的银杏内酯类新药主要有银杏内酯混合物(BN52063)和银杏内酯B纯品 (BN52021),后者效力大大高于前者。对神经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由研究表显示银杏内酯能显著减少小鼠电惊厥休克和脑缺血及脑损伤后脑组织中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及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期脑组织谷光甘肽过 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同时还能降低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90min时前脑和中脑FFA含量, 从而表明银杏内酯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季风清等采用胎龄15 17d大鼠的皮层神经细胞 建立缺氧复氧神经元损伤模型,通过观察神经细胞NOS的动态表达,从体外培养细胞水平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抑制缺氧复氧过 程中神经细胞的NOS活性,降低NO的产生发挥其保护缺氧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吴小梅等对小鼠皮层神经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显示,银杏内酯对缺氧损伤的皮层神经 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神经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保 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关。银杏内酯具有神经元保护和抗细胞凋亡两方面作用,而且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来源方便、 价格低廉、能被机体吸收、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等诸多优点。已临床用于脑血栓、脑缺血、神 经系统疾病等病症的治疗,但尚无视网膜变性疾病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银杏内酯B在制备防治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作用机理如下银杏内酯B能剂量依赖性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银杏内酯B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竞争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阻断PAF介导的兴奋性神经毒信号传递过程、提升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和升高视网膜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来实现的。银杏内酯B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变性所致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和视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银杏内酯B能抑制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视网膜损伤大鼠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银杏内酯B能抑制MNU诱导的视网膜损伤大鼠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 能与上调Bcl-2的表达量,轻度降低Bax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有关。银杏内酯B对视网膜变性所致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和视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 用,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银杏内酯B在制备防治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为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 附图说明图1是各药物处理组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示意图; 图2是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药物作用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结果示意图; 图3是各药物处理组视网膜神经细胞内Bcl-2/Bax比值的变化结果示意图; 图4是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Rh123标记像(共聚焦显微镜下400x)结果示意图,其 中图4A:银杏内酯B作用下视网膜神经细胞Rh123标记像;图4B:谷氨酸作用下视网膜 神经细胞Rh123标记像;图4C:左图为60S时加入谷氨酸后视网膜神经细胞Rh123标记 像右图为继续加入银杏内酯B后视网膜神经细胞Rh123标记像图5是银杏内酯B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线粒体Rh123荧光强度影响曲线图图6是谷氨酸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线粒体Rh123荧光强度影响曲线图图7是银杏内酯B对谷氨酸作用后视网膜神经细胞线粒体Rh123荧光强度的影响曲线图8是MNU模型对照组与GB (40mg/kg)治疗组不同时段的ERG的结果示意图 图9是模型组与银杏内酯B (40mg/kg)治疗组不同时间的大鼠视网膜形态(HEx200) 示意图,其中,图9a、 b、 c分别为模型组3d、 5d、 7d的大鼠视网膜形态,图9d、 e、 f分 别为银杏内酯B (40mg/kg)治疗组3d、 5d、 7d的大鼠视网膜形态;图10是各组MNU给药后不同时间段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比较结果示意图 图11是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TUNELx200)结果示意图; 图12是模型对照组和GB治疗组在不同时间段大鼠视网膜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的结果 示意图图13是GB治疗组和模型组不同时间Bcl-2/p-actin的表达量比较结果示意图 图14是GB治疗组和模型组不同时间Bax/p-actin的表达量比较结果示意图15是GB治疗组和模型组不同时间Bcl-2/Bax比值改变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材料SD (Sprague-Dawley)乳鼠,生后8天,雌雄不拘。银杏内酯B (Ginkgolide B, GB),广州药检所提供。方法1.银杏内酯B抗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作用的体外研究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15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共分六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谷氨酸模型组;C组为银杏内酯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银杏内酯B在制备防治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银杏内酯B在制备防治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仕波孟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