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152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2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上设有第一固定夹和第一固定扣,第一固定夹与第一基座铰接,第一固定扣上设有固定槽,第一固定夹卡入固定槽中并与第一基座配合形成固定孔;第二基座上设有第二固定夹和第二固定扣,第二固定夹与第二基座铰接,第二固定扣上设有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第二固定夹可卡入第一调节槽或第二调节槽中并与第二基座配合形成调节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能够进入鼻腔对泪道支架予以固定,给予泪道支架一定的支撑力与张力,保证手术吻合口充分展开,避免吻合口在恢复过程的过度缩窄,发挥吻合口塑形的积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


技术介绍

1、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在泪道阻塞的基础上由继发慢性感染所致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溢泪、流脓,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对于该疾病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如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等进行治疗,针对其中的一些复杂病例如外伤、小泪囊、术后复发等情况,则会选择在手术的同期配合进行泪道支架植入,使泪液充分引流,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增加手术成功率。

2、然而受生理性泪道管径大小的限制,现有的泪道支架管径通常设计的较为细小,相应的泪道支架能够产生的支撑作用也较弱,特别是位于鼻腔泪囊吻合口处,由于缺乏足够的支撑及固定,植入的泪道支架会于造口处并行排列放置于总鼻道中。这就导致在造口愈合过程中泪道支架周围的组织环绕泪道支架修复伤口,并最终形成包绕泪道支架的愈合结果,使得鼻腔泪囊吻合处的开口偏小,部分病例甚至在拔除泪道支架后无法形成有效泪道引流效果,造成手术失败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泪道支架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设有至少一个,各所述调节孔沿所述第二基座的表面从所述第二固定夹与所述第二基座的连接处向所述第二固定扣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扣上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夹的第二端可卡入所述固定槽中以到达所述固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扣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一连接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拨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设有至少一个,各所述调节孔沿所述第二基座的表面从所述第二固定夹与所述第二基座的连接处向所述第二固定扣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扣上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夹的第二端可卡入所述固定槽中以到达所述固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扣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一连接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拨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一拨动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基座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形成所述固定槽,所述第一拨动部可带动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基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动部背向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泪道支架辅助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夹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扣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锋梁轩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