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药物脂质体注射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68403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蒽环类药物的脂质体注射剂,包括注射液及冻干粉针及其制备工艺。该冻干脂质体由蒽环类药物或其盐酸盐、合成中性磷脂、表面活性剂、负电荷磷脂、缓冲剂、pH调节剂、冷冻保护剂组成。该制备工艺包括制备空白脂质体、均质化脂质体、制备蒽环类脂质体及其混悬液,加入冷冻保护剂,定容,除菌,分装,冷冻干燥,保存等步骤。该种注射用脂质体室温储藏12个月稳定性良好,包封率在95%以上,粒径分布在30~300nm范围内,毒副作用小,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蒽环类药物及其盐酸盐的制剂,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可注射用葸环类药物热敏 脂质体,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采用长循环脂质体及热敏脂质体技术,将特殊的表面活性剂(水解磷脂,高分子 聚合物等)加入的脂质体的磷脂双层结构中,使脂质体在其相变温度及相变温度以上的释放药物速度显著增大,由于磷脂膜中加入负电荷磷脂显著增大了脂质体的ie藏稳定性。
技术介绍
蒽环类广谱抗肿瘤药物及其盐酸盐的作用机制主要是①通过嵌入DNA双链,和DNA有 高亲和力,阻断DNA和RNA的合成,通过影响拓扑异构酶II使DNA链断裂;②结合到膜上 改变膜流动性和离子转运;③通过酶介导的还原过程产生半醌自由基和氧自由基。心脏毒性 与氧自由基介导的膜脂质过氧化有关。例如表柔比星及其盐酸盐可适用于乳腺癌、恶性淋巴 瘤、卵巢癌、消化道癌、肺癌、白血病、头颈部癌、软组织肉瘤、膀胱癌、肾癌、恶性黑色 素瘤等,具有抗肿瘤谱广,疗效好,且心脏毒性较阿霉素小,但是由静脉注射后毒副作用较 大,包括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严重脱发,以及厌食、胃炎甚至溃疡、口腔粘膜炎症等。 此外,长期临床应用蒽环类广谱抗肿瘤药物,由于其破坏心肌纤维使心肌纤维缺损而造成的 累积心脏毒性,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且,最新研究发现蒽环 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并不会因为停药消失。蒽环类药物的普通注射剂由于体内半衰期短(T1/2<10h),组织分布广,全身毒性较大,尤其是患者常常会因心毒性等严重地毒性反应停 止用药,抗肿瘤效果大大降低,严重地限制了普通蒽环类药物制剂的临床应用。脂质体(Liposome )最初是在1965年由英国学者Bangham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 电镜观察时发现的。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的双分子层结构;囊 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为4nm,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 子层小囊称为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的靶向微粒给药载体,其包含至少一个由磷脂双层 膜构成的包含内水相的囊泡,脂质体一般按照其膜的类型和粒径大小分为小单层脂质体(SUV)其粒径在20nm 100nm,大单层脂质体(LUV),其粒径大于100nm,多囊脂质体 和多层脂质体(MLV)粒径均较大, 一般大于^m。1971年英国的莱曼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于药物载体,主要作用机理是将药物微粒或溶液 包裹在脂质体双层脂质膜所封闭的内水相中或以一定比例嵌入脂质体磷脂双层膜中,这种微 粒具有类细胞结构。普通脂质体进入人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RES)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 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目前用作药物 载体的脂质体多为大单室脂质体,粒径一般位于100-1000 nm之间。70年代中后期,人们 开始研究将脂质体用为作蒽环类抗癌药物(例如多柔比星及其盐酸盐)的有效载体,80年 代末已有临床实验开始进行,到90年代中期欧美已有脂质体药物上市。例如,盐酸多柔比星 被包裹在特定的脂质体中再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后,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其毒副作用明显减 少,药物半衰期显著延长,但其药效却并不减弱反而得到加强。目前己上市的多柔比星产品 有三种,分别为美国Alza公司研制的Doxi脾和Caelyx ,美国Elan公司的MyocetTM。其 中Doxi^和Caelyx②是运用隐形(stealth )技术将盐酸表柔比星包裹在脂质体微粒中,在磷 脂双层结构中掺入PEG修饰的磷脂衍生物,其在脂质体表面形成的空间位阻能够有效的避免 RES系统的识别和吞噬,显著的延长其在体内循环半衰期,它们的半衰期可达66小时。临 床试验结果表明,Doxi^可以明显降低盐酸多柔比星的心毒性和骨髓抑制效应,显著增加在 实体瘤等特定部位的蓄积。文献报道和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普通脂质体还是长循环脂质体,在体内均缺乏有效的 主动释药机制,虽然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显著延长,在特定部位的有效浓度显著增加,但是其药物释放量却很小或释放缓慢,致使脂质体在体内循环时间过长,毛细血管末端沉积,被 生物降解后释放出药物,造成脂质体特有的副作用,如手足效应,口腔粘膜炎,给患者带来 了极大的痛苦,大大降低了患者用药的顺应性。长期以来根据药效学研究,脂质体包裹药物 并不能使药物达到增效的目的,其意义更主要是在减毒方面。为了减毒和增效,肿瘤加热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研究显示,加热区域的血管通 透性大大增加,血液流速明显增加,有效的提高脂质体在加热区域的渗透,具有温度敏感脂 质体的性质使其在高于正常体温(39 42°C)时其双层结构出现缺陷,快速而大量的从脂质 体中渗出,有效地提高的病灶区域的药物浓度,而全身其他部位释放量很少,减少了全身毒 性。目前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热敏脂质体处方中采用的主要磷脂成分如DPPC,其相变 温度为42'C,在39 42'C的相变温度范围内,脂质体双层结构有胶晶态转变为液晶态,而脂 质体的完整性并没有破坏,虽然磷脂双层结构的通透性增加,但在病灶区域内的实际游离药 物浓度并不高,主动释药的效果不明显。脂质体的稳定性是长期以来限制脂质体广泛应用的重要问题,包括化学稳定性、物理稳 定性和血浆稳定性。由于现有技术在保证蒽环类药物脂质体的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往往要 超低温贮藏,而且保质期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包封率高、毒副作用少的蒽环类药物热敏脂质体注 射剂,包括注射液及冻干粉针剂。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热敏脂质体注射剂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蒽环类药物脂质体注射剂(包括注射液及冻干粉针剂)的新配方,采用了具有特定相变温度的磷脂,具有温度敏感脂质体的性质使其在高于正常体温G9 42'C)时 其双层结构出现缺陷,药物从脂质体中渗出,有效地提高的病灶区域的药物浓度,很好地解 决了蒽环类脂质体在体内的释药机制问题,配合使用临床上的局部加热仪器可以将药物更有 效地送达耙位,并释放,大大增加了脂质体的靶向性和局部药物浓度,并可有效地避免载药 脂质体在体内循环时间过长,有效避免手足效应。同时由于加入表面活性剂类(如水解磷脂) 后,在相变温度区域内,外层磷脂发生相变熔融变为液晶态,此时在水中具有一定溶解度的 水解磷脂从磷脂双分子层解吸附,触变性和通透性增大,破坏了脂质双层的排列结构,使脂 质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内部包载的药物迅速释放,加热病灶区内游离药物的浓度显著增大, 在病灶区域迅速达到药物的治疗浓度,而全身其他部位释放量很少,减少了全身毒性。如附图u i8所示,未含水解磷脂的处方在4rc条件下释放量明显低于含有水解磷脂而其它组分相同的处方。脂质体的稳定性是长期以来限制脂质体广泛应用的重要问题,目前,文献及专利报道的 蒽环类药物脂质体多为注射液,由于磷脂的水解和脂质体的聚集会严重影响脂质体的稳定性, 使脂质体在制备和贮藏过程中药物泄漏率增加,粒径增大。本专利技术的脂质体包含负电荷磷脂, 有效地增大了脂质体表面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使脂质体表面的静电斥力增大,有效地抑制 脂质体的聚集。在冻干粉针制备过程中,预冻阶段随着脂质体外水相冰析出,脂质体不断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蒽环类药物脂质体注射剂,其特征是包括合成中性磷脂、负电荷磷脂、表面活性剂、PEG化磷脂衍生物、缓冲剂、pH调节剂、冷冻保护剂,其中合成中性磷脂、负电荷磷脂、表面活性剂和/或PEG化磷脂衍生物的重量比例为98∶1∶1∶0~40∶20∶20∶20。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6-11-30 20061014505611.一种蒽环类药物脂质体注射剂,其特征是包括合成中性磷脂、负电荷磷脂、表面活性剂、PEG化磷脂衍生物、缓冲剂、pH调节剂、冷冻保护剂,其中合成中性磷脂、负电荷磷脂、表面活性剂和/或PEG化磷脂衍生物的重量比例为98∶1∶1∶0~40∶20∶20∶20。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脂质体注射剂,其特征是合成中性磷脂、负电荷磷脂、表面活性剂和/ 或PEG化磷脂衍生物的重量比例为98:1:1:0 70:10:10:10。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脂质体注射剂,其特征是所述蒽环类药物包括表柔比星、柔红霉 素、多柔比星、吡柔比星、依达比星及它们的盐酸盐。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脂质体注射剂,其特征是所述合成中性磷脂包括二棕榈酰磷脂酰 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或它们的混合物。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脂质体注射剂,其特征是所述负电荷磷脂包括二棕榈酰磷脂酰甘 油、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二棕榈酰磷脂酸、二硬脂酰磷脂酸或它们的混合物。6. 权利要求1所述脂质体注射剂及冻干粉针包含水解磷脂,包括单月桂酰磷脂酰胆碱,单 十三酰磷脂酰胆碱,单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单十五酰磷脂酰胆碱,单棕榈酰磷脂酰胆 碱,单十七酰磷脂酰胆碱,单硬脂酰磷脂酰胆碱,单油酰磷脂酰胆碱,单十九酰磷脂酰 胆碱,单二十酰磷脂酰胆碱,单肉豆蔻酰磷脂酸,单棕榈酰磷脂酸,单硬脂酰磷脂酸, 单油酰磷脂酸,单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单棕榈酰磷脂磷脂酰乙醇胺,单硬脂酰磷脂 酰乙醇胺,单油酰磷脂酰乙醇胺,单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单棕榈酰磷脂酰甘油,单硬 脂酰磷脂酰甘油,单油酰磷脂酰甘油,单油酰磷脂酰丝氨酸或它们的混合物。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脂质体注射剂,其特征是所述PEG化磷脂衍生物包括聚乙二醇修 饰的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单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脂质体注射剂,其特征是所述缓冲剂包括柠檬酸一拧檬酸盐、磷 酸盐、酒石酸盐、乙酸盐、草酸盐、乳酸盐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pH调节剂包括碳酸氢 钠、碳酸钠、磷酸氢二钠、氢氧化钠或它们的混合物。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脂质体注射剂,其特征是所述冷冻保护剂包括糖类、亲水性聚合 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糖类包括海藻糖、乳糖、蔗糖、甘露醇、葡萄糖、麦芽糖、丙 三醇,亲水性聚合物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脂质体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注射液及冻干粉针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如下-蒽环类药物的脂质体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1)制备空白脂质体根据 配方选用磷脂、溶于氯仿或氯仿-甲醇混合溶剂中混合均匀;用旋转蒸发仪将溶液中溶剂 减压除去,形成脂质薄膜或将处方组成的磷脂溶于有机溶剂中,低温喷雾干燥得到磷脂的混合物;将缓冲剂配制成50 500mM pH=4的缓冲液,用缓冲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志杨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衡药物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